APP下载

石邦柱与明朝那些事

2017-02-10林柏江

西江月 2017年2期
关键词:梧州柳州海南

林柏江

石邦柱与明朝那些事

林柏江

《苍梧县志》记载了石邦柱在海南为官时勤政爱民的事迹。

石邦柱,字安国,明代梧州府苍梧县旺甫人。他于成化末年考取举人,在弘治末年举进士并出仕,大致在正德末年、嘉靖之初,称病辞官回到苍梧。石邦柱人生之中关键节点遇上的“三个末年”,看似偶然,但联系其个人命运的沉浮起伏,却又令人深思。

石邦柱的仕途首先从出任广东南海县知县开始,后又分别在萧县、柳州、长沙等地任职,并曾官居正五品的南京户部郎中。史载,石邦柱勤政爱民、清廉自守,却因得罪“当权人物”,两度遭到降职。但无论顺境逆境,他“爱民爱乡”之心却始终不改,直到终老。

奇童长于多事之秋

史载,生于成化元年(1465年)的石邦柱,少年时即以奇童之名著称,直到今天,梧州坊间还流传着少年石邦柱机灵聪敏的故事:那是一个艳阳高照的春日,石邦柱与伙伴们来到梧州旧城北门外一条无名山谷游玩。但见山谷里树影婆娑,流水潺潺,花开遍地,争奇斗艳。石邦柱兴趣盎然地欣赏着这大好春色,随口吟唱起韩愈的诗句来:“晨游百花林,朱朱兼白白”。吟唱之间,石邦柱灵机一动,对同伴说道:“百花林,百花林,我们这里不就是百花冲嘛。”据考,百花冲这个地名,正是明朝成化年间开始有记载的,可见故事所讲并非凭空杜撰。

成化,这是明宪宗朱见深在位时的年号,以第二年为成化元年。这年,处于穷乡僻壤之所的梧州,奇童石邦柱呱呱坠地。

明宪宗在位的最后时刻,生活在梧州的石邦柱,也已经成长为学富五车的青年才俊。尽管梧州离京城相隔万里之遥,但石邦柱对汪直专权乱政之事并不陌生。因为汪直本来就是广西大藤峡暴动瑶民的后代,成化三年(1467年),他以幼童身份被俘进宫。而梧州距离大藤峡也不过两百里地,而且还有西江水路直达。

石邦柱对这场自洪武八年(1375年)起遍及两广之高、廉、雷、肇、韶、梧等六府的瑶民反抗明王朝的斗争,尤其是瑶民生活艰困、流离失所的悲惨境遇,可以说有极深刻的印象,这也是他后来在柳州知府任上对瑶民实施安抚政策的思想基础。

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时年21岁的石邦柱赴省城参加乡试,一举考取举人。明代的乡试,每三年一次。这次乡试,也是成化年间的最后一次。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九月九日,朱见深病逝,终年41岁,庙号宪宗。由此推断,石邦柱的青少年时代,恰好与朱见深在位的二十三年“多事之秋”相吻合。

良才赶上中兴之末

明朝的梧州府(领苍梧、藤县、容县、岑溪、怀集、北流、博白、兴业、陆川九县,郁林一州)共出31名进士。其中,苍梧县分别在永乐二年(1404年)、弘治三年(1490年)、弘治十五年(1502年)先后三次出现两人同榜考取进士的情况。

石邦柱与同为苍梧人的何士麟,同列壬戌科康海榜进士,最高职位都做到部郎中(石邦柱为户部郎中,何士麟是哪一部之郎中不详)。石邦柱中进士后,梧州人在城内塘基街(今梧州市大中路一带)建“金榜传芳坊”予以纪念。这年,石邦柱37岁,正在“而立”与“不惑”之间,无论知识储备,还是思想视野,都处于人生的“黄金期”。金榜题名,人们耳熟能详。金榜传芳,却是相对少见。“芳”,这里显然是特指“美好的德行或名声”。由此可见,当时梧州百姓对这位青年才俊的盛誉。

而这时,已到了弘治皇帝在位的最后三年。弘治,是明孝宗朱祐樘的年号,朱祐樘是明宪宗第三子。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九月,明宪宗朱见深驾崩,时年17岁的朱祐樘即位。然而,明宪宗朱见深留给儿子朱祐樘的朝政并不乐观。许多佞幸小人于成化后期混入朝中,打击忠臣,扶植朋党。为了镇压声势浩大的广西大藤峡瑶族、壮族起义和荆襄流民起义,财政严重亏空。内乱同时,且有外忧。自成化初年起,蒙古鞑靼部首领孛来与小王子、毛里孩等先后进入河套地区,并不断骚扰延绥、大同等地。还有就是行政效率差,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员都是混日子。最后就是自然灾害多,四川、河南、陕西等地相继闹灾,各类问题成堆。

明孝宗即位之初,就着手改革弊政,整顿吏制,斥佞用贤,对内忧外患进行治理。明孝宗还大量起用正直贤能之士,清除基层一批慵懒官员,诸多的才俊良臣得以选拔出来并得到重用,石邦柱是其中之一。

弘治十五年(1502年)石邦柱举进士之后,随即出任广东南海县知县。据清同治《苍梧县志》记载:石邦柱在海南任县令时,由于他勤政爱民,离职时,士民们都依依不舍,还特意推举长老为代表到总督和巡抚衙门,陈述他的政绩,请求让他继续留任海南县令。

据考,明朝设立两广总督府,总管广东、广西、海南等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两广总督府于明代景泰三年(1452年)开始设于梧州,直到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才迁肇庆。明代两广总督府设在梧州共有112年的历史。石邦柱离开海南县令的时间,大致是弘治十八年(1505年)。如此看来,当年海南老百姓来到梧州为石邦柱陈述政绩,尽管两地有西江水路直达,但往返至少也需要一个月以上,尤其是溯江而上的劳顿之苦可想而知,这也足以见证海南老百姓对石邦柱的敬佩之情。

虽然,海南的老百姓最终未能留住他们衷心拥戴的县令,然而这一年石邦柱从僻远荒凉的海南,被调到繁华富庶的安徽萧县任县令,这也说明朝廷对他政绩的充分认可。也是这一年,即弘治十八年(1505年),明孝宗朱祐樘驾崩于乾清宫,享年36岁。明孝宗在弥留之际召刘健、李东阳、谢迁等入乾清宫接受顾命,命传位于皇太子朱厚照,最后给太子朱厚照的嘱咐是“任用贤臣”。

由于明孝宗给儿子朱厚照留下了一套非常刚正廉洁的大臣班子,所以,明武宗朱厚照即位之初,政治还算清明。而这也给石邦柱这样的忠臣志士提供了施展才能的良好环境。尽管后来石邦柱的仕途有所曲折,但期间仍得到朝廷赞赏,并一度官居正五品的南京户部郎中,后补任工部屯田司。

老臣归隐造福桑梓

石邦柱所中的弘治壬戌科康海榜进士,是弘治皇帝在位期间的最后一次科考。而在壬戌科康海榜的297名进士中,类似石邦柱那样“时运不齐,命途多舛”者,并非个例。如状元康海,尽管在文学上颇有建树,任翰林院修撰后,却因被宦官“刘瑾事败”株连,被削职为民。又如,19岁参加殿试就高中榜眼的少年进士孙清,授翰林院编修,后改任陕西提学副使,未见大用,很早就去世了。即使如曾官居兵部主事的探花(第一甲第三名)的李廷相,也受正德年间宦官刘瑾专权所累,官职几度起起落落。

在这些众多才俊的仕途之中,石邦柱历经弘治、正德、嘉靖三朝,他的表现又与别的人有所不同。他无论国运起伏沉浮,也不管顺境还是逆境,其勤政爱民之心却始终如一,真无愧于梧州百姓给他树起的“金榜传芳”牌坊。

石邦柱从海南知县任上调萧县知县,恰好是明武宗朱厚照即位之时,而正德皇帝朱厚照在位时间为16年。从可考的史料来看,石邦柱的宦海生涯,大部分时间应该落在正德年间。而朱厚照在大明皇朝的帝皇之中,是一个极具个性又颇具争议的人物,作为帝王的他荒废政事,朝廷百病丛生。像石邦柱那样有作为的地方官员,他们的命运就平添了诸多的不可预知性。

正德年间,石邦柱从萧县知县迁柳州知府。他在柳州任内,多有建设,兴建学宫,凿渠引水,大力兴利除弊。更值得一提的是石邦柱对“瑶民暴动”所实施的“区别对待”的安抚政策。所谓“瑶民暴动”,就是自正统至嘉靖(1442年~1539年)年间广西中部大藤峡瑶民起事反抗朝廷压迫。正德五年(1510年)后,瑶民暴动又再度活跃,在沿江数百里出没不定。

这时,石邦柱到任柳州知府。柳州与瑶民起事的“大本营”浔州直线距离不过百多里,还有便利的水路连通,柳州的一些瑶民不时起来造反,而一些流贼也乘机浑水摸鱼。一时之间,造反的瑶民和流贼纠缠在一起,搞得地方鸡犬不宁,社会十分混乱。

石邦柱到任后,经过深入民众了解情况,冷静分析后,认为广大瑶民本质是好的,他们之所以起来造反,只是对地方官府一些做法不满,不能与流贼混为一谈。于是,他采取区别对待的方法,对造反的瑶民采取以理安抚的方法,使暴动的瑶民纷纷归附,流贼被孤立;对扰乱社会治安的害民的流贼,则坚决予以捕捉清除,当地很快便安定下来。

据考,这场延续一百六十多年并给大明皇朝社会稳定带来极大影响的瑶民暴动,正是由此之后慢慢偃旗息鼓,到了嘉靖中期基本平息。

然而,后来石邦柱却因触犯当权人物,由柳州知府降官长沙丞。在长沙任职期间,石邦柱依然不畏权贵,清出藩府侵田,受到朝廷称赏,迁南京户部郎中,后补任工部屯田司(工部是主管工程建设的机构,下设营缮、虞衡、都水、屯田四司)。期间,他又一次触犯执政者,出为瑞州知府。

在瑞州期间,恰逢饥荒,饥民遍地,石邦柱和部属四出奔走,帮助难民,使面临死亡的灾民得以存活,当地民众感动得泪流满面。

不久,石邦柱称病辞官回梧州。回到梧州后,他在桂江西岸山麓修筑龙泉书院,教授族人和乡里子弟,在院周边购置田产,耕稼助学。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石邦柱去世,终年80岁。

后来,梧州人在龙泉书院侧建景贤祠奉祀石邦柱,他的墓葬就在梧州城西桂江南岸浮石村后。

责任编辑:陈薇

猜你喜欢

梧州柳州海南
中共梧州城工委
袋装柳州螺蛳粉产销突破百亿元
怀念海南
海南杂忆
梧州工人运动的急先锋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柳州柳侯祠祭田在鹿寨
八十多载后寻访梧州
梦梧州(外两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