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课堂的激情
2017-02-09覃跃武
覃跃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071-02
许多老师都有这么一种感觉:高年级的学生们上课越来越不愿举手回答问题了,读书也不再像以前一样声情并茂了,部分学生对学习语文甚至有一种厌倦情绪,课堂一下子变得死气沉沉。于是,我们的语文课变成了工具课, 语文训练成为了一种单纯的技术训练。活活的教材 "死"了,生动的课堂被"扼杀"了。老师和学生感到乏味,甚至厌倦,这是很可怕的事情。
我们知道,语文是情感的语文。因为语文不仅学语文知识,还承载着传承文化的使命。文化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一篇散文,一首古诗,一句名言,哪个不具有情感呢?我觉得语文课堂应该是情感的课堂.语文教师要善于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才能演奏出一个又一个动人的难忘的乐章。一堂充满激情的语文课,不仅学生听着是享受,教师本身也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语文教学要有生气,就需要重拾课堂的激情。
1.尊重和赞赏是调动学生情绪的好办法
一个班,几十个学生,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基础和内在感情,不同的观察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他们的心理状态不同,个体差异较大,语文水平也不尽一致。几十个个体差异较大的学生在一起,教师要尊重和赞赏每一个学生付出的努力;要尊重和赞赏优等生独特的见解,鼓励他们创造性学习;要尊重和赞赏成绩较差的学生,哪怕极其微小的进步,也应即时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尊重和赞赏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尊重和赞赏表现在教师的眼神、竖起大拇指等动作,以及"你真行"这些深情的话语中。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欣赏,自尊心大大加强,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可以点燃学生的激情
2.1 借助艺术激发学生情感。语文和艺术是同源的,将艺术中那些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拿过来。在日常学习中,学生主要是通过视觉和听觉来获取各种信息的。课堂上,借助媒体--音乐、录像、课件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形象地感知语言文字所反映的那活生生的事物,体验感人场面的扣人心弦,感情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学生便由感而发,情绪大振,激情奔放。如教学《七律o长征》时,我播放了《飞夺泸定桥》的电影片断,影片中那滔滔的河水,险峻的高山,危险的铁索桥,给人以心惊胆寒的感觉,战士们奋不顾身的激烈场面,立刻就使学生感受到了夺桥的惊心动魄,激起了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理解了词句。这时,再通过声情并茂的课文朗读,很快地就把学生带进了课文。学生在感知形象的过程中,情感得到了震撼。
2.2 借助语言点燃学生的情感。语言作为思想的外衣,它的物质外壳与思想内容应当是浑然一体的。语言不可能不表达一定的思想,而思想总带有一定的情感。因此必须要借助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去感悟、去体会、去想像,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印象,为情感的升华的作下铺垫。教学《圆明园的毁灭》第二部分内容,以读为主,在读中学生感悟到了圆明园之大,之美。特别是第三小节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我引导反复朗读,学生不仅认识到了景观之美,还感受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充分地体会到了自豪的情,体会到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自然而然,情感也随着文本一齐流露。
2.3 借助体验升华学生的情感。学生阅读教材的过程,也就是情感"蓄积"的过程。角色体验的过程,伴随着思维的过程,语言内化、锤炼、发展的过程,也是情感丰富的过程。因此,要激励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角色体验活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受到情感熏陶。教《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时,在前面几个自然段的铺垫和渲染的基础上,学生对圆明园的美丽已经有深刻的体验,然而这样美得让人心醉的东西却被无情毁灭,学生一直被"压抑"的情感,终于有了喷发的机会。在播放英法联军放火焚烧圆明园的录象时,由于气氛压抑,学生感觉时间比实际时间要长。这时候,我指出这只是短短的半分钟,请他们换算三天三夜有多少个半分钟。当学生得知这场大火有足足8640个半分钟时,他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时间怎么会这样长啊!在这样长的时间里会有多少东西化为灰烬啊!此时,学生就有了一种痛彻心扉的感觉。面对强盗的无耻行径,面对清政府的昏庸无能,面对美的东西瞬间遭毁,学生情动于中而发于外,其强烈的情感如黄河之水,飞泻而下。最后,让他们面对残垣断壁说一段话,学生就有了千言万语要倾吐。学生们思考过后,有的为祖国的瑰宝毁于一旦而深切地痛惜,有的为当时的政府无能气愤填膺,有的对侵略者切齿痛恨,有的则号召大家不忘国耻,富国强国……这些精彩的语言,流露着的就是那涌动的激情。此时此刻,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同时把全体学生的情感推向了新的境界。
3.生活化的语文课堂充满情趣.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课教学的"源头活水"就是实实在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它为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 竭的"素材。语文就是生活,"生活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大",语文教学应该有一个开放、自由、灵活、宽广无边的空间。小课堂里的知识是有限的,大社会的天地则是无限的。有造诣、有成就的人往往更得益于生活这个大课堂。只有那些来自生活的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才富有吸引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才能使学生学到具有时代气息的语文。学生只有在生活化的课堂里才能充满激情,敞开胸襟,把生活拥入自己的怀抱,去想象、去体验,教学也就更生动、更有效。
例如教学《开国大典》中"迎风招展"一词,上课时正好刮着风,我就让同学们看着窗外国旗在风中的样子,当即造了一个句子"校园里的国旗迎风招展。"这样同学们立刻就明白了这个词的意思,接着我又让他们用这个词造句,于是就有了"国庆节,街道两边五颜六色的旗帜迎风招展。""建筑工地上的彩旗迎风招展。""河边的柳树迎风招展" ……我们班有部分住校生,一到周五就急着回家。在学习"迫不及待"这个词时,我造了一个句子"每到周五,我们班的黄中同学就迫不及待地想回家。"同学们听了都笑了,并且还造出了一些好句子,"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爸爸送给我的生日礼物。""每次考试完毕,我都迫不及待到想知道成绩。"……这样,不仅使学生充满激情,学起来易懂、易用,还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充满情趣。
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作为课程的实施者,我们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总结、吸收,采取创新的、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让激情充满课堂,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