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017-02-09李海波

甘肃教育 2016年23期
关键词:预设活力思维

李海波

【关键词】 预设;生成;思维;活力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3—0060—01

法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只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这就是说教师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如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课堂效率,构建精彩课堂呢?

一、展现教师魅力,打造学习团队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情操的陶冶者。身正为师,学高为范。教师的人格魅力决定着所施行教育的质量。当语文教师要以专家型和研究型作为自己的成长目标,不断学习,精于思考、长于研究,以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优雅的谈吐、整洁的板书、机智幽默的语言、清晰严密的思维吸引学生,用无限真诚的爱感染学生,以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和行为。引领并指导学生建立终身学习和发展的理念团队,教师主动担任团队的组织者和带头人,尊重关爱学生,平等对话,团队成员间互相鼓励,努力拼搏,不断进取,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团队中有比拼共进步。

二、巧妙设计环节,激发求知热情

设计是时代的主题,是人类智慧的精彩展现。语文课堂更应如此,一篇《桃花源记》在画家眼中,那是一幅惟妙绝伦的佳作,画作功底扎实的教师,在讲解中将世外桃源的水墨丹青跃然黑板岂不妙哉;《记承天寺夜游》中用三个语气词总领全篇,月色入户时瞬间发现美好的惊讶词“Oh!”,欣然起行,悠然赏景,心满意足时用“奥”,赏玩之余却因身世漂泊和被贬而忧伤“唉”,三个语气词紧扣作者情感,点明中心,巧妙设计,新颖独特;在《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之中,导播一段《感动中国人物》钱学森表彰片断,继而教师用凝重的语气宣读颁奖词,字字珠玑,句句感人,学生不由自主地响起感动的掌声,恰当设疑“钱学森是何许人也?做了什么?为什么会感动中国”激发学习兴趣,难点问题迎刃而解。其实,只要我们认真研究,语文教材的每篇课文都具有独特的韵味和内涵,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就一定能够找到突破口,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点石成金,指土为珍。让导入生动别致,让悬念啧啧称奇,让互动充满乐趣,让朗读抑扬顿挫,让细节简约精致,让板书生动活泼。借设计,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是提高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最有力的方法。

三、指导鼓励学生,帮助体验成功

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用指导和鼓励帮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愉悦是学生最幸福的事。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学法的指导,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使学生能“自主探索,自求解决”;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形成先学后教,导学并用,学中质疑,导中提高的学习策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毫不吝啬真情的表露,常竖大拇指,躬身指导,细致点拔,为学生量身定做一节节精彩的语文好课 。“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在赞扬欣赏的指引下,学生会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当学生举棋不定时,一句“凡事试一试,争争就会羸”会给学生雪中送炭的强心剂;当学生牛刀小试之后一句“你将成为了不起的人”会让学生锦上添花;当学生千回百转,一筹莫展时一句“多走一步会胜利,多想一点成大才”会让学生柳暗花明豁然开朗。表扬会激励人生的斗志,会开启智慧的思考和无限的创造力。

四、应用科技媒体,培养语文兴趣

语文教师应熟悉多媒体技术。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教师应熟练驾驭多媒体技术,提供丰富的内容、优美的图片、悠扬的天籁、精致的视频,有趣的动画、宠大的知识量,使课堂变得精彩而生动。多媒体技术为语文在课堂中增加知识量,加深问题的深刻,短时高效,简化教学程序,加快教学节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今天推行的翻转课堂更是将多媒体技术发挥到了极致,随时可以查阅各种资料,凡问皆百度,多问多查多搜集,广博涉猎。在学习的阳光大道上,多媒体技术为学习锦上添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五、创造合作机会,展现学生才能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快乐学习的天地。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创造条件,提供学生自主探究机会;设计铺垫,让知识的教授准确恰当、总之,让每个人参与到活动中来,提倡学生上讲台课前演讲,敢标新立异,敢质疑、敢提问,提倡学生课前诗词积累和名句积淀,从而达到变教为“诱”,变教为“学”,变教为“思”,由点带面从而分层次让课堂“活”起来。编辑:刘於诚

猜你喜欢

预设活力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活力
改制增添活力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收回编制 激发活力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