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因素及对策
2017-02-09王永恒
王永恒
【关键词】 学校;德育工作;影响因素;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3—0022—01
学校德育工作是深化青少年思想教育的重要课题。德育工作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总称。那么,怎样才能确保德育的主导地位呢?党中央旗帜鲜明地确定了德育工作的首要地位,即“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影响德育工作负面原因是多方面的,现总结如下。
一、影响德育工作的因素
1. 社会因素。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形势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日趋多样化,新事物、新观念层出不穷,相形之下,唯德育内容具有相对稳定性、针对性和感召性,一些社会(家庭)环境的负面影响冲淡甚至抵消了德育的效果。改革开放以来,一些西方腐朽思想意识乘虚而入,封建残余沉渣泛起。如,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的拜金主义观念及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严重吞噬着青少年的心灵,间接或直接地摧毁着教育的效果。
2. 家庭因素。家庭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子女良好品德的形成有利有弊,优越的家庭环境使学生从小缺乏奋斗的意志磨练,在品德、知、情、意、行的转化过程中,失去了体验艰苦生活经受挫折教育的空间,使德育过程管理严重受阻,再加之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宠爱有加,他们享受着熊猫宝宝似的待遇,这样对其在将来的社会生活中正确扮演自己的角色势必受到影响。
3. 学校因素。首先是思想的片面性,认为德育是表面工作,智育才是重中之重,抓智育才见实效,才能彰显学校的声誉。抓德育投入多,而效益低,若是上级检查,搞突击应付,水过地皮湿,一阵喧嚣之后,将其束之高阁。其次,一些德育内容的针对性和指导性还不强。再次,德育的方法、手段和途径不活,影响了德育的实效性。最后,目前一些学校的德育考核评估缺乏科学的办法,由于评估不完善,使得德育的主观随意性较大,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度约束机制。
二、提升德育实效性的策略
1. 端正德育指导思想。首先是校领导要有正确的育人观,要把德育、教育、管理和一切活动的目标都确定在育人之上,把工作的重心统一在育人之上。抓好德育,校长是关键,全体教师是主力,学生是主体,制度是保障。为了增强全员的德育意识,营造一支德育队伍,学校提出了全体教师都要当好一名德育教师,既是指导者又是参与者,认真完成德育教学任务,并且制订了考核细则,建立了一套班主任选配、使用、培养、考核、奖罚的规章制度,把责任心强、师德高尚的教师选配到班主任队伍中来,成为学校德育管理的中坚力量。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学校提出了“一精神,四能力”的要求。即潜心乐教的精神,良好的教育管理能力,能驾驭课堂的教育能力,能顺应素质教育的教研教改能力,具有和谐团结的进取能力。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宗旨,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渗透德育工作。从软件建设到硬件建设,从教师队伍建设到校容校貌建设,真正把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一切工作的始终,摆在了首位。
2. 不断充实德育内容。在德育内容上,我校坚持以“五爱教育”为基本内容,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教育为主线,以基础道德、日常文明礼仪教育为基础。同时开展了“孝当先、忠为本、和为贵”的传统美德教育。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德育领导小组,为开拓教师的学习视野,学校及时为全体教师订阅与购置了政治理论学习讲座读本,小学德育教学管理书报,多媒体德育教学光盘,并邀请法制副校长作法制理论辅导讲座。常言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没有参与活动,经历过程,就不可能有内心特有的情感和体验。
3. 探索德育方法,提升德育质量。我校把德育渗透在教学及一切活动之中,把一切活动都作为德育的“载体”,从晨操站队到课外活动,从室内清扫到厕所卫生,从课堂教学到课外辅导,从校内到校外,尽管内容各异,但均蕴含着德育因素,有着明显的教育内容,以活动为载体,使各项活动过程凸显德育效能,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化单一为生动,使知、情、意、行有机统一在各项活动之中,坚持正面引导,注重营造德育氛围,创设德育情景,使学生精神上得到激励,思想上得到感染,情操上得到陶冶。与此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使他们在挫折面前能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必胜的信念,充满为希望而学习的坚定信心,使学生不但学会辨别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而且具备了防范和抵御消极因素的能力及洁身自好的自控能力。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