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导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的意义

2017-02-09王芳娜

魅力中国 2016年39期
关键词:实际意义导学案高中数学

摘要:新课程提出:教学要完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使高中数学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达到了最大化。首先从时间和空间上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参与具体学习的过程和给予了如何自学的方法,而数学知识和能力则是学生在亲身经历学习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深深痕迹。

关键词:高中数学;导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际意义

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校本教研的载体,实现了知识经验的积淀、文化的传承,有充分的理论和实践证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并从关注学校和学生的发展和持续发展上看,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是一种适时推出的教学模式,值得提倡和推广。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不仅是教法的改革,更重要的是数学学法的改革,保证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高密度。教与学,说与思,说与做配合紧密,节奏快,效益高,本文下面主要阐述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对学生和教师产生的实际意义。

一、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实际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内驱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人,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最核心的理念就是师生“角色”的转变,师、生都需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学生由传统的“听”者变成教学过程的深度参与者,从课堂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预习阶段经过老师点火预热,学生课下自我加热和同伴加热,实现学习前置,培养了自学能力;上课有备而来,通过展示、点拨、纠错、开放将学习过程变成生命的碰撞、知识的狂欢,实现了高效学习、合作共赢;课后通过“巩固训练”达标,在实现数学知识落实的同时,培养了纠错、反思的良好习惯。高中数学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探究的过程、成长的快乐,获得饱满的自信和强大的内驱力。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的每一点滴表现都要进行及时表扬和鼓励, 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满自信,即使学生出现错误,也能保证他们有执著的数学探究精神和强烈的表现欲望。

(二)促使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许多学生有一个特点,喜欢听老师讲课,不喜欢动笔做题,不记东西。“一听就懂,一做就错”,这是典型的被动学习,实施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学生由过去的依靠教师灌输,等待数学教师给出结论、给出答案、缺乏主动钻研,自主学习思考,积极探索的数学学习习惯,转变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自主探索、自求答疑,积极参与学习实践的学习习惯,这样做学生的等待心理、依赖习惯得到遏制,自主探索、合作的习惯逐步养成。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导学案,把学生的“不待老师教,自己能自学”的自主性学习变成了可操作的程序。讨论释疑的实施,促成学生课前预习、自学的习惯,促成学生提问题的习惯,改变了学生眼高手低的习惯,加强了学生对数学“双基”巩固和掌握,平时学习不错的学生,有时在巩固训练中也会“马失前蹄”,每节数学课都能对他们产生一种诱惑,产生一种紧张,产生一种汲取的动力。通过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能够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为主体地位的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馈,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了数学学习的主人。

(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高中数学“导学案”可使学生的预习有“法”可依,并能在课前知道自己存在的疑点,这样能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和深化上。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能使学生沿着数学“导学案”的引导展开自学,本身就是一个主动和独立学习的过程;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对不同学生提出的不同学习目标、速度和难易要求,使学生的数学自学过程充满了浓厚的独特性特点;自学中对数学知识的主动认知、理解、感悟和运用,其实就是一个学生亲身体验的过程;“学案导学”本质上就是问题导学。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在自学中探索发现新的数学问题,提出新的思考,这种数学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学生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满足了中学生思维发展、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也使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培养,优化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品质。按“导学案”的要求预习、探究是一种主动达标的行为,在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所以高中数学“导学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六个作用:①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的“导航仪”;②高中数学课堂知识结构体系的呈现表;③学生数学技能提升的“加速器”;④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的随堂记录本;⑤自我反思小结的文本材料;⑥学生巩固数学知识的“聚宝盆”。

(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以小组为基本学习单位,从而构建了学习小组、班级和师生三个不同层次的学习共同体。学习小组内部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探讨,共同进步;课堂上各小组通过展示进行交流、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纠错进行落实、通过开放实现拓展;而在“师亦生、生亦师”的最高层次的学习共同体中,师生、生生之间人格上平等,学习上民主,人人都是共同体的一员,是学习上的合作伙伴。课堂上学生之间相互探讨,合作意识进一步增强,人都有一种心理,错了以后都希望尽快知道自己错的原因。课前自学后及时了解错的渠道:首先是教师精讲,把普遍存在的错误当堂解答,满足学生这种急切的心理。其次是把个别的错的放给学生,因为课堂时间有限,可以小组讨论,做错的向做对的同学讨教,在讨教的过程中会的同学会很痛快去讲,体验成就感。数学课堂教学共同体的构筑把个人的学习转换为共同体的学习,在高中数学学习共同体中,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习者能够在交流、质疑、释疑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知规律,有层次地安排学习活动。它要求数学教师提出的数学问题有启发性,要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常规思维的局限,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有利于培养数学能力。

二、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对教师的实际意义

(一)高中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通过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高中数学课堂效益的研究得到加强,科研意识得到增强,成绩会逐渐凸现出来。研究课的频繁促使课的真实,推动做课教师在做中成长,备好学生,备好落实;推动听课教师在听中成长,既听设计,又听生成。加速了高中数学新教师、青年教师的成熟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又促进了中老年教师进一步发挥作用和进行教学创造。导学案教学有利于数学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提高三个能力:①备课中的“选材”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高中数学教材精选材料,选好教法,用好教学手段。②课堂上的“亲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必须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③方法中的“导演”能力。变“带着知识走近学生”为“领着学生走进知识”。高中数学导学案编制所要求下的集体备课模式是组内成员分担任务,减少工作量。教师在集体的教研氛围中向同组成员分析说明“高中数学教材分析”、“高中数学知识体系分析”、“本课时教法设计”、“高中数学导学案的设计、编写”等,要求教师必须重视高中数学《课标》学习,吃透高中数学教材,准确把握高中数学教学三维目标,有利于数学教师注重个人能力的表达、表现,进而促进高中数学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

(二)促使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的转变

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把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法中的教师“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上,转变到研究学生的学法上“学什么?如何学?”的问题上,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教师进行角色转换,并且促使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的根本转变。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编导、引导、指导上”,编导高中数学“导学案”的过程, 是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关键,高中数学“导学案”不是教师教案翻版,它需要教师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角度出发,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成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再把学习目标设计成为学习方案交给学生,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自学能力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层次地安排学习活动。它要求数学教师提出的数学问题有启发性,要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常规思维的局限,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有利于培养数学能力。

(三)实现了教师角色与教学行为的转变

高中数学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具体表现在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两个方面。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对学生自学的高度重视和对教师引导作用的强化,使得教师这一角色的转变成了一种自觉行动。另外,新课程中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将发生转变,其中,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把教师从传统的说教中解脱了出来,使高中数学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导学案引领和巡查指导实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帮助和引导。有效指导教师的课堂授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要求做到三讲三不讲:“讲重难点、讲易错点、讲易混点;学生会了的不讲、自己能会的不讲、讲了还不会的不讲”。可是哪些数学知识点学生易错,哪些是学生通过自学就能学会的,这要求教师必须准确掌握、提高课堂效率。另外高中数学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发现更多好的思路。对于某些较难理解的数学问题,有时学生利用自己的思路讲给同学们听,反而更容易理解,也更简洁。因此当我们通过课前对导学案的反馈,还可以让我们在课堂上该放手时就放手,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当小老师(兵教兵),这不仅仅提高了课堂效率,也能极大限度的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师角色与教学行为的转变。

参考文献:

[1]钟海青.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运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 5.p1

[2]D.N.阿斯普、C.B. 阿斯普、P.M.昆比:关于发现学习能给教师哪些指导[M]. 教育先锋,1993 年第 7 期

[3]杨小微.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8.

[5]葛军.数学教学论与数学教学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王芳娜,数学教育硕士,中学数学一级教师,2014-2016年主持省级课题《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实验研究》,市级骨干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市级文明教师,市级师德先进个人,曾获许昌市级观摩课一等奖,许昌市级优质课一等奖,许昌市级“优秀辅导员”, 曾在《中学生数理化》、《教育学术专刊》,《试题与研究》发表CN级论文获一等奖。

猜你喜欢

实际意义导学案高中数学
让思维导图在物理教学中插上翅膀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