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篇分析的大学英语策略性阅读教学模式探索

2017-02-09

关键词:生词段落语篇

徐 艳

(浙江海洋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 舟山 316022)

一、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阅读作为有效的语言输入,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而英语阅读对提高英语综合能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将“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置于英语学习五项技能读、听、说、写、译之首。[1]在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颁布的《四六级考试大纲》中,我们也可发现:阅读理解比重高、标准高、难度高。这“三高”更加要求我们把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许多高校的英语阅读课所占课时最多,也最受重视。[2]然而,笔者从自身十多年的大学英语教学经历中以及平日听课交流中发现:整个阅读教学活动仍然以老师讲解为主,大多数教师将词汇、语法、单句的意思理解作为教学的重点,忽略了语篇中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层次关系和思维逻辑,甚至有些教师把翻译法作为阅读教学的主要手段。通过学生访谈,笔者也了解到英语阅读课让学生觉得无聊且无用,他们认为阅读课不能帮助他们提高四级阅读成绩。笔者对浙江海洋大学非英语专业的历年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做了统计分析,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2008-2015年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统计

从上表可见:历年大学英语四级的阅读成绩最低128分,正确率51.5%,最高147.9分,正确率59.5%,成绩不理想。而从2008年到2015年,阅读成绩上上下下,没有明显变化,这从某种意义上也反映了大学英语阅读课对四级阅读成绩的提高没有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发现近几年大学英语四、六级阅读题型变化明显。首先,快速阅读和词汇阅读理解作为两种新题型出现;同时,语义题,细节题,推断题,主旨题等题型的比重加大。这些都对学生的阅读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阅读与阅读理解策略

阅读被认为是一种基于大脑思维的认知过程,也被语言心理学家认为是一种交际过程, 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一种交互行为。[3]同时,阅读是读者对作者的语言进行解码并重新建构的复杂过程。语篇的理解依赖于作者的知识和技能,还同样依赖于读者的背景知识和经验。有很多学者和教育专家对阅读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提出了交互阅读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启发式阅读教学法和语篇分析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法的共同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个阅读能力强的人可以很好地掌控阅读节奏,把握对文章的理解,知道什么时候该用什么阅读技巧,知道文章中的哪些信息可以成为阅读线索,碰到阅读困难应该怎么做。比如:遇到生词时,他们会选择跳过一些不重要的词,从文章上下文或者从生词的前后搭配猜测词义。如果阅读目的是为了掌握主旨大意,他们不会一字一句去仔细阅读,而是选择略读的方式。所以,笔者认为一个阅读能力强的读者必定是掌握了阅读策略的读者。Keith Johnson和Helen Johnson认为,阅读策略是指“学习者为解决阅读中的困难而采取的行为过程”。[4]它包括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和读者为了达到预期的阅读目的而采取的控制性和选择性的行为。策略性阅读技巧指的是让语篇和读者,语篇与语篇,甚至是语篇与外部世界产生联系;带着怀疑的态度进行阅读;把文字中暗示的信息透明化;确定文章的重点;以及根据阅读目的调整阅读速度;根据文本线索来处理阅读困难;采用跳读、略读或者扫读的方式来获取想要的主旨大意或者具体细节信息等。但是,阅读策略的选择还要根据文章的体裁,读者的目的,以及具体的语境来调整。笔者认为文章体裁的变化、阅读目的和语境的变化会导致阅读策略的选择变化。也就是说,策略性英语阅读要建立在语篇分析的基础上。

三、语篇和语篇分析

语篇被称作“话语”,也叫“篇章”。著名语言学家Halliday和Hasan给出这样的定义:语篇指任何长度的、在语义上完整的口语和书面语的段落。语篇的语义可揭示语境,而语境则可预测语篇的结构成分,两者不可分割。[5]黄国文教授在他的编著《语篇分析概要》中指出:语篇指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6]衔接 (cohesion)、连贯(coherence)、意图性(intentionality)、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信息性(informativity)、语境性(situationality)和篇际性是非常重要的语篇七项。[7]

Hasan还提出了“语类结构潜势”即GSP理论,以此作为确定语篇所属语类的标准,也用来分析语篇结构框架。任何一个语篇都是为了实现某一交际目的,交际目的决定语篇体裁;而语篇的体裁不同,则导致组句成篇的模式变化。[8]语篇分析是对话语连贯性的研究,[9]也是对语言和篇章之间关系的分析。[10]

显而易见,语篇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语篇的宏观结构和语篇的连贯和衔接性。因此,我们把语篇分析分为: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宏观分析侧重文章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关系;而微观分析指分辨词义,寻找衔接,分析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

语篇分析的研究最终为外语教学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许多学者开始把语篇分析用于英语教学研究上,比如:清华大学方琰教授和浙江海洋大学蔡慧萍教授将语篇分析的知识应用到写作课堂教学研究,[11-12]复旦大学杨雪燕教授将语篇分析理论引入到翻译实践教学[13]。王士先和和李森也从语篇角度对英语阅读教学进行了深刻思考,提出了新的教学思路。[14-15]笔者使用语篇分析,对话段和句子进行语义连贯,逻辑连贯,语言衔接等的分析,结合阅读策略,来指导学生进行英语阅读实践训练。

四、阅读课堂教学模式描述

笔者尝试的基于语篇分析的策略性阅读教学模式,强调对学生进行语篇意识和策略意识的实训练习,以日常的大学英语课堂为基础训练,辅以课后练习进行巩固,以引导学生和教师共同分析语篇为主要形式,学生小组合作及独立分析为成果输出模式。以新编大学英语教程为例,笔者对阅读教学模式进行以下描述。

教学模式试用对象是2017级的非英语专业的两个班级60名学生。在整个阅读课程教学过程中,笔者分四个步骤展开课堂教学活动。

(一)以问题为导向,调动学生的背景知识对主题进行简单的导入。

(二)介绍课程计划使用的阅读策略

常用的阅读策略包括:略读、跳读、扫读、预测、生词猜测、结构分析和推断。略读、跳读和扫读都属于快速阅读技巧,主要适用于获得文章的主旨大意、从比较长的文本中查找细节信息。略读需要重点关注标题和首段以及各个段落的主题句。而跳读和扫读得利用关键词来定位查找信息、要关注副标题以及图表等。预测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使用语法、逻辑、文化等对文本的主题、内容和结构进行预测,并不断作出调整。猜测生词是阅读理解中频繁使用的阅读策略之一,猜测的方法各种各样:根据前缀、后缀和词根;根据上下文中的同义词、反义词、定义、例子;根据关系代词来猜测新词的含义。结构分析是指对文章不同段落之间,不同句子之间,甚至是一个句子内部进行结构分析、逻辑关系分析,从而抓住文章的内容和整体结构。推断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利用背景知识和已知的内容试图推测作者的意图,挖掘文字背后隐含的意义。

(三)使用不同阅读策略进行不同目的的课文阅读

以《新编大学英语》3综合教程第一单元:The Misery of Shyness为例,[16]我们对不同的策略实训进行以下描述。

1.略读、跳读、扫读

(1)使用略读策略对文章进行限时的快速阅读,关注文章的首段以及每个段落的首句,来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用下划线标注出重点词句,完成相应的课后练习。

(2)使用跳读和扫读策略对文章进行二次快速阅读,关注具有不同语言风格的段落以及一些有明显特征的关键词,来把握重要的细节信息。例如:某些段落集中使用祈使句来提出建议和方法,某些段落频繁使用带self-前缀的单词来分析害羞的原因。

2.预测

(1)使用预测的阅读策略,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标题来预测文章的内容。

(2)使用预测的阅读策略,引导学生关注一些功能词,例如:in contrast,but,however等来判断段落之间的关系,预测下一段内容。

(3)预测的阅读策略也可以用在一个段落中某些句子之间的关系判断,预测下一个句子的意思表达。例如,文章中某个段落以提问的方式开头,后面则很有可能是针对问题的回答。

3.生词猜测

在阅读过程中,根据碰到的生词和生词的特点以及上下文的关系来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生词猜测技巧。

(1)利用构词规则包括前缀、后缀、词根等猜测词义

例如:第一自然段中的overweight,判断over表示超过,weight表示体重,不难猜测

overweight表示超重,肥胖的意思。例如:第七自然段中的converse对于学生有点陌生,然而对于conversation学生却非常熟悉,通过构词法,学生判断conversation表示对话的名词,那么猜测converse表示对话的动词也就不难了。这样的例子在文章当中非常多,笔者会有效利用这些材料帮助学生掌握猜词技巧

(2)利用反义词和近义词猜测词义

例如:第一自然段中出现的反义词:①dull,intelligent;②slim,overweight,当笔者

引导学生判断dull是intelligent的反义词,slim是overweight的反义词,那么dull表示愚笨,slim表示苗条的意思就不难猜测。例如:第三自然段中的harmful 和detrimental,第四自然段中的eliminate和reduce都可以通过这个方法来猜测词义。

(3)利用上下文的定义,举例等来猜测词义

在第一自然段中:self-conscious这个生词因为that is的衔接,由后面的句子进行了进一步解释,那么这个生词的意思也就非常明朗了。

4.结构分析

不同的文章体裁决定不同的结构模式,记叙文的结构模式往往是背景描述—事件发展—评估—解决方法;议论文的结构模式:论点—论据—总结;说明文的结构模式:事实—原因—总结。

《新编大学英语》3综合教程第一单元这篇文章是典型的说明文,作者在文中频繁使用概括—举例、一般—具体、整体—细节的结构模式。对语篇结构模式的分析可以分为段落之间的结构分析、句子之间的结构分析、句子内部的结构分析。

(1)段落之间的结构分析

这篇文章的第一段描述了害羞导致痛苦的事实,第二、三段分析了原因,剩余段落以提出解决办法的方式做了总结,属于典型的说明文体裁结构:事实—原因—总结。而第二段与第三段之间,由in contrast衔接,从结构上来讲是一个比较对比(contrast & comparison)的结构模式。在提出解决办法的段落中,第五段与后续段落之间是整体—细节或者一般—具体的结构模式。基于语篇分析的阅读策略实训首先要了解文章的体裁,只有熟悉体裁结构,才能在阅读过程中有效使用结构分析的阅读策略。

(2)句子之间的结构分析

这篇文章中频繁使用一般—具体或者一般—例证的结构模式,以文章第二段落为例:

General:① In general,the way people think about themselves has a profound effect on all

areas of their lives.

Example: ② For instance,people who have a positive sense of self-worth or high self-esteem usually act with confidence.

句①概括地表达了深刻的影响;句②举例描述了如何产生影响。在对句①和句②之间的结构进行分析时,笔者会引导学生关注标注下划线的in general 和for instance来确定两者之间的一般—例证的结构模式,以及关键词profound effect来把握句①和句②对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的深刻影响。类似地,在文章的第四段,句③it is important for people to accept their weaknesses as well as their strength与句④For example.....之间;在文章第七段,句⑤set reasonable goals 与句⑥ for example......之间;在文章第八段,句⑦Don’t waste time and energy on them 与句⑧suppose ......之间;在文章第十一段,句⑨Accept criticism thoughtfully.Don’t interpret it as a personal attack 与句⑩ if,for example ......之间都是一般-例证的结构模式。正是因为这篇文章中频繁使用这种模式,学生对这一阅读策略的学习与实训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3)句子内部结构分析

一般—例证或者一般—具体的结构模式在句子内部结构分析中也频繁出现。例如:文章的第一段第二句话可以分成以下两部分 :① All kinds of people describe themselves as shy: ② short,tall,dull,intelligent,young,old,slim,overweight.①的内容强调all kinds of people, 但是太笼统,②便用四组反义词对此具体化,使句子内容更丰满更立体。例如:文章的第一段第四句话可以分成以下六部分:① worrisome thoughts are swirling in their minds: ② what kind of impression am I making? ③ Do they like me? ④ Do I sound stupid ? ⑤ I’m ugly ⑥ I’m wearing unattractive clothes ①的内容强调worrisome thoughts,但是具体是什么?②③④三个问题以及⑤⑥ 两个自我评价具体呈现了人们的焦虑的想法。

句子内部结构分析中还会碰到很多例如因果、转折、以及递进逻辑关系这些比较常见的

句子结构,对此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理解文章的细节信息。

笔者在对这60名学生试用这四步骤的基于语篇分析的策略性阅读教学模式后,发现学生对英语阅读感兴趣了,能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和成就感,且这样的实训操练基于课本发生,可实施性高。当然,每一篇文章,每一个片段的体裁结构不同,写作目的不同,阅读策略也自然不同,阅读教学的步骤也不一样。这就要求我们勇敢尝试,在更大范围的学生群体中进行实证研究,来考证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本研究针对当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语篇分析的大学英语策略性阅读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语篇意识和策略意识的培养,基于日常课堂进行具体的阅读策略实训。试用后证明这个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负责阅读教学的老师也能在这个模式的实施中自我提升。当然,本文提出的基于语篇分析的大学英语策略性阅读教学模式还处于不成熟的思考和探索中,具体教学效果还需要更多的实践来考证,操作方式也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1]于新松.英语四六级阅读效率的制约因素[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1(2):34-35.

[2]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15-17.

[3]Nuttal, C.Teaching Reading Skills in a Foreign Language[J].London: Heinemann Educational Books,1982:34-36.

[4]Johnson K,Johnson H.Encyclopedic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 A Handbook for Language Teaching [M].New York: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1998:23-25.

[5]Halliday M A K,Hasan R.Language,Context and Text: Aspects of Language in a Social-semiotic Perspective[M].Victoria: Deaken University,1985:18-22.

[6]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67-69.

[7]De Beaugrande R,Dressler W.Introduction to Text Linguistics[M].London: Longman,1981:204-221.

[8]Martin J R,Rose D.Working with Discourse[M].London: Longman,2003:29-45.

[9]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性[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61-68.

[10]McCarthy M, Carter R.Language as Discourse: Perspectives for Language Teaching [M].London:Longman,1994:86-92.

[11]蔡慧萍,方琰.语类结构潜势理论与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实践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4):23-27.

[12]蔡慧萍.语类—过程英语写作教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168-286.

[13]杨雪燕.“语篇”概念和翻译教学[J].中国翻译,2003(9):41-43.

[14]王士先.从Genre出发进行阅读教学[J]外语界,1998(4):54-55.

[15]李森.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新思路[J].外语界,2002(5):60-63.

[16]应惠兰.新编大学英语[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12: 3-4.

猜你喜欢

生词段落语篇
趣味•读写练 答案
『五个生词』快速阅读法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短文篇】
心理小测试
夏天,爱情的第四段落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生词库
生词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