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曲面重建与最小密度投影CT技术在胰胆管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2017-02-09薛敏剑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梗阻性后处理图像

薛敏剑

胰胆管梗阻性疾病根据致病原因的不同,分为良性梗阻性疾病和恶性梗阻性疾病。其中结石是引起胰胆管梗阻最常见的原因。目前临床上应用于胰胆管梗阻性病变的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超声、CT、MRI等。超声简便易行,但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本研究尝试将CT曲面重建(CPR)技术与最小密度投影(MinIP)技术联合应用,得到CPRMinIP图像,将其与常规CT后处理图像进行对比研究,评价该技术在胰胆管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40例临床拟诊胰胆管梗阻性疾病的患者行CT检查,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35~82岁,平均年龄65.2岁。

1.2 CT检查及后处理方法 采用PHILIPS Brilliance 16层螺旋CT机。扫描采用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扫描参数:120kV,层厚1mm,自动智能mA,球管转速0.75s/周,FOV30cm。门脉期的扫描数据由1名不参与图像分析并有丰富经验的放射医师在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分别获得胰胆管及病变的多平面重建(MPR)、MinIP及CPR-MinIP图像。

1.3 图像评估及统计学分析 由2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分别对MPR、MinIP 及CPR-MinIP 3组图像显示胰胆管及其病变的完整性及清晰度进行评价。采用3级评分制:胰胆管显示完整且病变显示清晰者评为图像质量优;胰胆管显示不完整或病变显示不清晰者评价为图像质量良;胰胆管显示不完整且病变显示不清晰者评价为图像质量差。最终评价结果以2人取得一致意见为准。3组评分采用SPASS 16.0统计软件作一致性检验,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诊断为胆管结石(BDS)21例、胰头癌(PHC)11例、壶腹部癌(AC)6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腺瘤(IPMN)1例、十二指肠癌(DC)1例。40例患者门脉期胰胆管图像经后处理分别获得的MPR、MinIP 及CPR-MinIP 3组图像评分结果见表1。在图像评估中,2位阅片者的评价意见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值为0.786)。结果显示,MPR组与MinIP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1,P>0.05)。CPR-MinIP组与 MPR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362,P<0.05)。CPRMinIP组与MinIP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90,P<0.05)。

表1 图像评分结果(n)

3 讨论

以往研究报道显示,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结石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89%~100%和83%~100%[1],但其对于胰胆管非结石性梗阻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仍有待提高[2]。且MR检查并不适合所有患者。CT以其相对简便而快速的检查方式,多样化的后处理手段以及图像的细节显示更为清晰等优点,提高了对胰胆管疾病的诊断能力[3],在胰胆管梗阻性疾病的影像诊断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CT是胰胆管梗阻性病变常用的检查方法。平扫由于天然密度对比不佳,通常只能显示胰胆管病变的间接征象。除较大的病灶外,难以直接显示梗阻部位的病灶。所以,除有禁忌症的患者外,CT增强扫描在通常情况下是必需的。增强扫描能增加正常组织与病变的密度对比,提高了对病变的检出率。多层螺旋CT扫描速度快,在十几秒钟内即可完成腹部相应区域的薄层扫描,可以得到令人满意的高质量图像。

常用的CT图像后处理方式有MPR、MinIP和CPR等[4]。MPR技术是一项相对较为成熟的重建技术,能多方位的观察胰胆管的二维结构。MinIP 是在MPR技术基础之上发展出的一项简便、易行的二维重建技术。因其层厚薄,图像质量较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胰胆管病变自身及周围情况,MinIP技术对于胰胆管低密度病变的显示具有一定的价值,该技术应用于胰胆管疾病的诊断,操作方法相对快捷、简便[5-6]。但由于胆胰管周围低密度干扰成分较多,在层块选择较厚的情况下,胃肠气体或液体及肝门区脂肪组织等对MinIP图像质量的影响较大,而层块选择较薄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胰胆管的显示完整度。

胰胆管疾病的影像诊断中,清晰完整的显示胰胆管病变的定位、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7]。CPR技术能以胰胆管中心线走向重组影像,是常规MPR技术的一种拓展,冠状位、矢状位的CPR重组图像尤其适合于显示大范围、不规则的胰胆管组织结构,可以弥补MPR及MinIP技术的不足之处。

本研究将CPR技术与MinIP技术相结合,尝试将其应用于胰胆管疾病的影像检查。经过简便、易行的后处理方式,并通过研究选择合理的CPR-MinIP层块厚度,得到CPR-MinIP图像,显示胰胆管病变自身及周围情况,获得胰胆管全面、完整的影像资料。研究结果显示CPR-MinIP技术,能对胰胆管疾病作出客观、准确的定位、定性诊断。与MPR、MinIP图像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CPR-MinIP图像中大部分病例的病变显示清晰,且胰胆管系统显示完整,图像质量多为优良,无差者,与MPR及MinIP组比较,图像质量有显著提升。

采用CPR-MinIP技术并选择合理的投影块厚度,能够为胰胆管病变的诊断和鉴别提供更清晰、有价值的影像学信息,该技术在胰胆管疾病的影像学检查中具有其独到的优势,为胰胆管疾病的影像检查提供了一种方便、可靠、快捷的二维图像后处理手段。为胰胆管病变定位、定性及其后患者的治疗方案的选择、确定手术的路径等提供帮助,提升了CT检查在胰胆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Hekimoglu K,Ustundag Y,Dusak A,et al.MRCP vs.ERCP in the evaluation of biliary pathologies: review of current literature.J Dig Dis,2008,9(3):162-169.

[2] Chung YE,Kim MJ,Kim HM,et al.Differentiation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ampullary obstructions on MR imaging.Eur J Radiol,2011, 80(2):198-203.

[3] Park HS, Lee JM, Choi HK, et al. Preoperative evaluation of pancreatic cancer:comparison of gadolinium-enhanced dynamic MRI with MR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versus CT. J Magn Reson Imaging, 2009,30(3):586-595.

[4] Wang FB, Ni JM, Zhang ZY, et al.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periampullary carcinomas:comparison of CT with negative-contrast CT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versus MRI with MR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Abdom Imaging,2014,39(3):506-517.

[5] 王东,张追阳,张雷,等.多层螺旋CT重组技术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诊断价值.临床放射学杂志,2009,28:1639-1642.

[6] 张追阳,张雷,王东,等.阴性法CT胰胆管造影与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在胆系梗阻疾病中的初步比较.中华消化杂志,2009,29(18):731-736.

[7] Chen FM,Ni JM,Zhang ZY,et al.Presurgical evaluation of pancreatic cancer:A comprehensive imaging comparsion of CTversus MRI.American Journal of Roentgenology,2016,206(4):526-535.

猜你喜欢

梗阻性后处理图像
车身接附点动刚度后处理方法对比
神经内镜经小脑延髓裂治疗脑干背面和四脑室梗阻性出血的临床观察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与健康人粪菌群的对比
浅析p-V图像中的两个疑难问题
果树防冻措施及冻后处理
巧用图像中的点、线、面解题
出口梗阻性便秘的综合治疗
有趣的图像诗
梗阻性黄疸的鉴别与诊断
基于柴油机排气后处理的排放控制技术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