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火消炎汤结合西医治疗AS伴发葡萄膜炎疗效观察

2017-02-09斌*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葡萄膜虹膜西医

章 畅 张 冰 王 斌*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主要侵犯中轴骨骼,以骶髂关节炎为标志的慢性进行性炎症性全身疾病。免疫系统紊乱引起的炎症不仅侵犯脊椎旁关节,还可以引起并发许多关节外的疾病。眼部是AS较易受累的器官之一,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急性前葡萄膜炎。国外文献报道发生率约为20%~30%[1-2],发病与HLA-B27密切相关[3]。目前临床上主要以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或者联合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长期使用会引起许多副作用,复发率居高不下。本资料选取本院收治的AS并发性葡萄膜炎30例(32只眼),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以中医辨证治疗,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2014年10月至2016年3月就诊于本院门诊或住院患者。详细询问其葡萄膜炎病史,以及腰部僵直,腰骶部疼痛、胸痛和外周关节疼痛等病史,行裂隙灯显微镜和眼底检查,眼B超,眼压等检查。部分患者行眼底荧光素造影(FFA),所有患者均行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人白细胞抗原B27(HLA-B27),类风湿因子(RF),对怀疑AS的患者行骶髂关节X线片检查,本院确诊的AS伴发葡萄膜炎患者21例(22只眼),在外院确诊的患者9例(10只眼),其中男26例(28只眼),女4例4只眼;年龄19~64岁,中位年龄35岁。

1.2 诊断标准 AS采用1984年修订的纽约AS诊断标准[4]。急性前葡萄膜炎的诊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检查可发现单眼或双眼交替发红、畏光、视力不同程度下降,高眼压,行裂隙灯检查可见睫状或者混合充血,角膜后附着物(KP),前房闪辉,前房细胞,瞳孔多缩小,虹膜可出现虹膜水肿、纹理不清可见同时伴有不同程度后粘连,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如果虹膜全部粘连,则整个瞳孔闭锁。

1.3 疗效标准 显效:眼部症状消失,视力恢复至发病前,检查角膜结膜均无充血,KP呈阴性,房水清亮,前房渗出,积脓吸收,半年内无复发。有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视力部分恢复,其他症状均有所好转。随访半年≤1次复发。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视力未提高或下降,其他检查均未好转。随访半年内≥2次复发。

1.4 治疗方法 西医治疗:(1)诊断当天使用5g/L阿托品眼膏点眼早晚各1次,散大瞳孔,防止虹膜后粘连。第二日改为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点眼2~3次/d。若发生瞳孔闭锁则行手术治疗。(2)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水点眼,4次/d。(3)普拉洛芬滴眼,4次/d。(4)患者给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口服,30mg泼尼松晨起顿服,连服3d;根据病情减量10mg/3d。根据患者个人病情激素疗程约1~2周。中医治疗: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清火消炎汤,药物组成:金银花15g,黄柏、知母、夏枯草、生地黄、三七粉、土茯苓、黄连、山栀子、龙胆草、南柴胡各10g,水煎服,1剂/d,早晚各1次,10d为1个疗程,根据病情随症加减,眼前节炎性渗出严重者加用紫花地丁10g,头痛者加川芎、白芷各10g,服用1~3个疗程。服药期间禁烟酒,辛辣等食物。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及检验结果 实验室检查结果:CRP≥10mg/L 11例(36.7%),ESR≥25mm/h 22例(73.3%),其中>50mm/h 2例。HLA-B27阳性23例(76.7%)。眼部检查结果:就诊时单眼发作28例(28只眼),双眼发作2例(4只眼)。前房积脓患者4例,局限性虹膜后粘连16例,并发性白内障患者3例,并发性髙眼压患者1例。18例晶状体前囊可见虹膜色素沉着。21例患者行FFA检查,视盘荧光渗漏6例,黄斑囊肿1例。询问患者病史,1年内23例存在双眼交替发作病史。

2.2 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经风湿科会诊后,均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本资料葡萄膜炎持续时间8~50d,平均时间(20±8)d。其中26例(86%)患者病程在3周内。其中显效20例(67%)、有效8例(27%)、无效2例(6%)。2例患者合并并发性白内障视力炎症控制后视力无好转,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力明显提高。1例患者合并黄斑囊肿(视力为0.05),治疗1个月后,炎症虽然控制良好,但视力未提高。3例患者在1年的随访内发作1~2次,其中1例患者在半年后复发。1例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停药即复发,予以联合使用益赛普后(50mg/周,3个月后减量为25mg/周),维持3个月,前葡萄膜炎未复发。在为期1年的随访期中,21只眼的最佳矫正视力≥1.0,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强直性脊柱炎伴发前葡萄膜炎患者治疗前、后的视力变化

3 讨论

传统医学认为AS属于“骨痹”,起因为风寒诸邪趁虚侵袭,导致气血不通,脉络闭塞,导致骨质受损,久病不愈则传入内脏,导致脏腑气血亏虚。肝肾阴亏,阴虚火旺,虚火循经上炎,浸淫目睛;或湿热之邪循经上目,白睛红赤,视物模糊[5],所以治疗以益气活血,祛风清热,解除目窍邪毒。自拟的清火消炎汤中南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黄柏、黄连、金银花、龙胆草清热燥湿解毒;生地黄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山栀子清热解毒,凉血;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夏枯草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全方以清热解毒、通络活血为主,并有黄柏、夏枯草等祛湿之品,使全方养阴不助湿,清热而不耗气。

本资料中,所有患者均以急性前葡萄膜炎为主要起病症状,病程大约持续4~8周,绝大数患者单眼受累,但存在双眼交替发作病史。在本次样本中青壮年占大多数,男性患者较女性更易患病,大部分患者HLA-B27呈阳性,且发病时伴有血沉升高。部分患者在注射阿达木单抗治疗AS后可出现在前葡萄膜炎发作时血沉轻度升高甚至不升高的情况。本资料中30例患者具有以下特点:(1)男女比例为13:1,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2)青壮年患者居多,年龄19~64岁,中位年龄35岁。(3)诱因隐匿,均为急性起病,葡萄膜炎病程>20d。(4)大多数为单眼起病,双眼同时受累患者较少,但易双眼交替发病。(5)以急性前葡萄膜炎常见,后段或者黄斑受累少见。(6)治疗及时,预后良好,一般不留后遗症。(7)并发有黄斑囊肿可能是预后不良的一种提示。

由于AS在现有的治疗条件下只能控制病情,不能彻底治愈,大多数AS伴发的葡萄膜炎有复发倾向,反复发作后甚至发展为前房积脓、白内障或者青光眼。同时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易引起眼压升高及各种副作用。在停药即发作的患者中,作者选用益赛普,取得较好的效果。单纯的使用西医治疗作用有限,此次运用中药口服,配合常规西医治疗,获取理想的效果。通过中西医治疗可以有效的减少激素的用量以及使用时间,28例患者在10d内停用激素。通过中西医联合用药,有较好的疗效,能明显的提高视力,总有效率为87.5%,而且能缩短病程,25例患者的葡萄膜炎病程在3周内。联合用药二者的剂量减少,也减少了眼部的并发症及全身的毒副作用。中医治疗虽然起效较慢,但在调理机体免疫功能方面有优势。在患者治疗过程中,作者还发现患者的腰背部疼痛、脊椎受限有一定的好转。

[1] EL maghraoui A.Extra-articular manifestations of ankylosing spondylitis: prevalence,characteristiscs and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Eur J Intern Med,2011,22(6):554-560.

[2] Zeboulon N,Dougados M,Gossec L.Preval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uveitis in the spondyloarthropathies: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Ann Rheum Dis,2008,67(7):955-959.

[3] 朱永江,胡朝晕.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HLA-B27检测及其意义.广东医学,2002,23(4):393-394.

[4] Van Der Linden S,Valkenburg H,Cats A.Evaluation of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ankylosing spondylitis.a proposal for modification of the new york criteria.Arthritis Rheum,1984,27:361-368.

[5] 于兆秀,蔡颖.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发前葡萄膜炎25例.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1):682-683.

猜你喜欢

葡萄膜虹膜西医
葡萄膜炎继发高眼压的临床特征分析
双眼虹膜劈裂症一例
儿童葡萄膜炎86例临床特点分析
临床常用中药提取物在葡萄膜炎治疗中的新进展
基于轮廓匹配和多项式拟合的虹膜分割算法
两手
张竹君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西医
龙胆泻肝汤合三仁汤加减对春季复发性前葡萄膜炎疗效的影响
一种基于虹膜识别技术的车辆启动系统
“刷眼”如何开启孩子回家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