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教学,让数学课堂“静待花开”
2017-02-08薛彩霞
薛彩霞
摘 要:如何让数学课堂从过分关注知识积累的“绩效教育”回到关注学生成长的“生命教育”?关键在于教师,关键在于课堂。教师要转变观念,让数学课堂遵循孩子思维发展的规律,放慢教学的脚步。让兴趣激发更自然、探究活动更丰实、错误辨析更从容、回顾反思更深刻。让“慢教学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孩子思维成长的沃土!
关键词:慢教学 ;思维;兴趣
有幸拜读了《人民教育》2015年第07期刊登的文章——《教育不能承受之重:追求知识的加速跑》,读完文章颇有感触。“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文章中通过分析国内现有的教育状态,回答了“钱学森之问”的困顿——“当我们把学生淹没在知识的海洋中时,忘记了最重要的一点,知识晚一点学是可以补充的,而思维错过了发展的关键时期却可能永远也无法弥补。我们的基础教育培养了知识丰富却缺乏想象力的人,收获了知识,却牺牲了智慧的内核——思维!”
笔者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反思自己和身边每一位同事的教学,不难发现,在每天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总是被教学进度催着、赶着,不得不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学,即使安排了操作、探究等活动,也总是蜻蜓点水,点到为止,很难做到留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对某个数学问题潜心研究,静心思考。正是这种匆匆忙忙的教学,让我们的孩子脑子里收获了满满的知识和数学试卷上漂亮的分数,却蒙上了孩子好奇的双眼,扼杀了孩子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孩子的思维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在成绩之外,我们失去了课堂的多少精彩呀!
那么,如何让我们的课堂从过分关注知识积累的“绩效教育”回到关注学生成长的“生命教育”?关键在于教师,关键在于课堂。必须让教师转变观念,让数学课堂遵循孩子思维发展的规律,放慢教学的脚步,在教学中倡导“慢生活”理念,让“慢教学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孩子思维成长的沃土!
一、探究活动更丰实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开展具有挑战性的探索性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案例: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教学中“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
出示四个图形(如图1):
师:哪个图形面积最大?哪个图形面积最小?
生:1号图形面积最小,4号图形面积最大。
师:通过仔细观察,我们可以比较出1号和4号图形面积的大小。(板书:观察法)
师:2号和3号哪个图形面积大?
生1:两个图形大小差不多,看不出来。
师:用观察法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有困难,你们还有其他的比较方法吗?
取出1号信封中的2号和3号图形,自己动手比一比。
学生在学具的帮助下,都想到了用重叠的方法比较2号和3号图形的面积大小。
师:两个图形差不多,用观察法比较有困难,我们可以重叠后再比较。(板书:重叠法。)
出示(如图2):
师:请你们继续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生:不能用观察法比较。
师:可以用重叠法吗?
学生从2号信封中取出图形,用重叠法尝试。
生:重叠法也没法比较,它们的长和宽都不相同……
师:小组合作,借助学具动手操作,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出示活动建议:
1. 可以在两个图形上画一画、写一写,做记号;
2. 可以借助工具:剪刀、圆片、方格纸;
3. 可以使用身边的其他材料。
学生操作后反馈比较的过程和结论。
生1:剪了之后再重叠。
生2:用小圆片比较。
生3:用方格纸数方格比较。
师:哪种方法最方便?
生:数方格最方便。
(板书:数方格)
师:回顾刚才的研究过程,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
在教学中,教师借助学具,安排学生多次操作,鼓励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小组合作,借助学具操作,完成了图形面积大小的几次比较,并在多次比较中充分感受到比较方法的多样和优化,感受到数方格的方法在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过程中的便利。在以往的课堂中,教师往往较多地依赖课件演示完成图形面积的比较教学,虽然依靠课件,学生也能知道,但演示无法帮助学生感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事必躬亲,方有助于学生发展思维、积累经验、提升能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实践操作受到学生知识与能力的限制,往往需要占用较多的时间,时间不充分,学生很难得到结论。所以安排探究活动,教师要舍得花时间,下功夫。通过细化操作过程、准备充足学具、充分反馈交流,让学生在活动中有实践、有思考、有交流。在获得正确结论的同时,经验获得积累,习惯得到培养,情感获得满足,能力得到提升。摆脱对课件直观演示的依赖,让实践操作形神皆备!
二、错误辨析更从容
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错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每个学生都有分析、解决问题和创造的潜能,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的本能。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而学生犯错的过程就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如果教师能抓住课堂生成的错误资源“将错就错”,通过分析错误原因,拓宽学生的思维,巧妙指点,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明确错误产生的原因,体验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区别,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入创新求异的新境界。
案例: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多边形的内角和》中有关五边形内角和的教学片段。
师:我们刚才研究了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内角和,接下来,我们研究五边形的内角和。
师:你们准备怎样研究?
生:用分三角形的方法来求内角和。
师:请你们动手分一分。
学生操作后,教师选择了几种不同的分法进行研究(如图3)。
师:你们同意哪一种分法?
生1:第1种和第3种。
师:为什么?
生1:它们都是从五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把五边形分成3个三角形,所以五边形的内角和是180×3=540度。
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学生都表示了同意,错误分法的学生已经动手开始修改了。)
师:很好,看来大家达成了共识,找到了把五边形分成三角形再求内角和的方法。
师:我们不妨再来研究一下另外两种分法,看看有什么发现。
师:第二个五边形被分成了四个三角形,180×4=720度。720度是五边形的内角和吗?
生:不是。
师:为什么?
生:多了两个90度的直角。
师:所以720-90-90=540度。经过这样的计算,也能得到五边形内角和是540度。你们真是十分善于观察。
师:第四个图形你们也能研究一下吗?
生:有五个三角形,就是180×5=900度,中间多算了5个角是360度,所以五边形内角和是900-360=540度。
师:此处应有掌声!
面对错误,教师没有在获得正确结论之后放弃它,而是带着学生继续探究,发现“错误”的原因,从“错误”出发,通过研究,进一步验证五边形内角和是540度的结论。教师在面对学生错误时,教学的机智和细致令人佩服,探寻数学本质的科学严谨的态度令人欣赏。正是教师面对错误时的智慧教学,让学生面对错误,多了一份从容,多了一份思考,知识的获得更科学,更严谨!
让“错误”因此美丽起来,让课堂因此更加精彩,需要教师正确面对学生错误,并善加利用。尊重学生,给予学生表达的机会,了解问题所在;引导思考,分析错误的原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回顾反思,分析出错的原因,避免重蹈覆辙。教师善加利用课堂错误资源,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错误中学会成长,从而改正错误,获得正确的认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回顾反思更深刻
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活动进行回顾与反思,从而培养学生反思的意识,使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提高学生反思的能力,进而使学生调整学习过程,改善学习策略,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案例: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课堂回顾反思。
全课回顾总结:
师:回顾今天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些问题我们是怎样解决的?
生:把算式转化成正方形里的涂色部分,减去空白部分就是结果。
6+7+8+9+…+13+14+15=(6+15)×10÷2
生:把算式转化成梯形,运用梯形的面积公式计算结果。
1+3+5+7+9+11=6×6
生:把算式转化成正方形,奇数的个数就是正方形的边长,所以结果等于个数×个数。
师:通过解决这些问题,你有什么体会?
生1:复杂的算式可以转化成简单的算式进行计算。
生2:可以借助画图帮助我们找到转化的方法。
生3:借助画图,可以把复杂的算式转化成图形,使计算变得简单。
……
全单元回顾总结:
师:我们再回顾一下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使用转化的策略解决的几个问题。
师:在这些图形和算式的转化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不变?
生:形状变了,面积不变(如图4)。
生:形状变了,周长不变(如图5)。
生:算式变了,结果不变(如图6)。
师:图形的形状改变和算式改变,是为了什么?
生:使复杂的问题变简单。
师:那以后遇到复杂的问题,你会怎么办?
生:运用转化的策略使复杂的问题变简单。
师:转化时遇到困难,怎么办?
生:可以采用画图的方法。
……
以往教师在回顾反思的时候,总是用“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一语带过。而小学生由于能力的限制,在没有教师指导下的回顾与反思,往往是想到什么说什么,比较零散,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这样的回顾反思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整理和经验的获得。这位教师在新知学习之后,有序指导学生回顾整个课堂,甚至是整个单元的学习,目标明确、层次分明,反思有序而深刻。反思不仅梳理知识,优化方法,还十分注重通过比较,提升学生对“转化”的理解和运用,这样的反思有利于学生内化知识,掌握方法,积累经验,提升素养。
“慢教学”数学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慢教学”数学课堂,科学严谨,思维碰撞;“慢教学”数学课堂,张扬个性,充满灵性。“慢教学”数学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科学的态度,它让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放慢学习知识的脚步,为学生思维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慢教学”数学课堂不是放弃知识的学习,而是抓住数学的本质学习知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让学生在知识学习和思维发展、能力提升之间找到平衡,提高学习的质量,获得成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