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文科硕士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
2017-02-08王青张彦华
王青+张彦华
摘要:创新是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对于文科硕士人才培养而言,创新型人才更为需要。然而,由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客观存在的原因制约了人才的发展,不少学生也因此滋生了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心理。引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于创新型文科硕士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建构主义;文科硕士;创新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1-0234-02
李克强总理近日在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座谈会上强调:深化教育改革激发更大活力,贯彻创新战略赢得发展未来。在全球化人才战略视野下,我国高等教育围绕服务国家创新发展,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更多创新型人才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加大改革力度,加强内涵建设,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为创建国际一流大学打下了坚实基础。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作为一所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国家“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同时也是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我校提出综合改革总目标:通过深化综合改革,大力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办学活力,创建国际一流学科,汇聚国际一流学者,培养国际一流学生,提升服务国家、行业战略需求的能力。深化研究生培养方案改革,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未来国际能源领域的企业领袖人才、学术领军人才,成为学校综合改革的目标之一。因此,创新对于人才培养,意义尤其重大。特别是对于研究生培养意义更加重大。
一、文科研究生培养创新力不足现状
从广泛的意义上讲,创新就是人类在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完善自身的过程中,创造新理论、新形式、新方法、新手段,淘汰旧制度,建立新机制的发展过程,即推陈出新。
高校文科硕士创新力不足的问题相比理工科来说更加普遍。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而从事科学研究需要多方面的能力,如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科研实践能力等。我校文科硕士生与工科硕士生相比,存在创新力不足、参与科研实践少、学术成果质量不高等现象。例如,理工科研究生普遍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其成果以SCI,SSCI,EI发表的不在少数,学生也能申请到各类奖学金,但是,文科硕士即便是参与到老师的课题中,发表高水平论文还是较为困难。我们将以我校文科硕士生创新能力培养作为讨论核心,在全球化人才战略的视野下,引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探索文科硕士生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实践模式,构建文科硕士拔尖人才创新培养的新理念。
二、建构主义教学观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结构主义,是瑞士心理学家亚杰最早提出来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末传入我国以来,因其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景性,对学习和教学提供了新的见解,因而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青睐,成为进行教学改革的一种重要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包括学生观、知识观、课程观、教学观等,对于目前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适用的。
第一,导师层面研究。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创造的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就导师层面而言,导师的创造力、研究力、实践力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产生重大影响。研究将从导师层面探索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并付诸实践。
第二,学生层面研究。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结构的过程。建构一方面意味着对新信息的理解,另一方面是对原有知识和经验的改组和重建。
基于全球化人才战略对于人才培养的高标准要求,我们认为,对于文科硕士来说,创新型的心理品质,包括创新自我效能感、创新思维能力、创新内在驱动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同理工科研究生一样重要,因此,必须找到制约文科硕士生学习力、创新力的主要原因。
第三,教学层面研究。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多种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我们将从培养方式、教学过程、创新实践等环节探索研究型教学、实践创新、知行合一、个人能力与团队关系等问题。
第四,管理层面研究。从管理层面探讨激励机制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寻找有效激励机制以便促进研究生做出创新成果、提升研究生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等。探索有效途径保障研究生遵守学术规范,增强其竞争意识,激发其创新潜能。
三、培养创新型文科人才拟解决的问题和对策
将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运用到创新型文科人才的培养中,我们将解决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明确当前制约我校文科硕士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原因,并进行对策研究,以期拓宽文科硕士生的国际化学术视野;第二,解决文科硕士生学术研究能力后劲不足的问题。引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寻求改善教学教育的有效途径,做到知行合一,构建创新型师生研究关系,激发群体创新力;第三,解决文科硕士课堂教学单一的问题。充分发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关注导师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上的作用,思考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与完善教学过程,并按照对创新能力的评价引导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第四,解决文科硕士生学术领域专门化的问题。我们将在跨学科、多角度的背景下,注重人文学科与理工学科的交叉并举,借助学校资源优势,培养学生开拓精神,使他们能够在急速发展的国际化、信息化时代发挥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为此,通过各种形式,给学生以更多的选择机会,使他们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针对拟解决的问题,结合建构主义学习方法。目前,我们在文科硕士创新型人才培养上采取了相应对策得,也取得了较的成果。第一,严格执行导师遴选制。我校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对导师的科研等方面进行要求。每年遴选一次,不符合要求的导师当即停止招收研究生。这一政策的出台要求导师将学术科研保持在常态中,不能吃老本。第二,积极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素养。目前,因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较大,不少学生滋生了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心理,学校对于研究生培养加强了科研创新环节的考核,除了要求学生在研究生三年中必须参加一年的助研、助管、助教之外,还规定了研究生科研创新环节,并在每年春季设立优秀创新研究生奖学金,鼓励学生专心学术,多出科研成果。第三,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创新教学方式。例如,在课程教学中,避免满堂灌,采用专题研讨、分组发言、作业汇报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中,将课程变成研究型课程;并且通过课程作业、选题报告、参与活动学术等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提倡教育的个性化,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判断能力、创造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第四,以人为本,更新管理观念。如何引导学生创新,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从管理层面而言,我们围绕人才培养从德、勤、能、技多个层面为研究生的成长提供可行性路径。加强对研究生的思想教育,通过各种活动和学习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通过各项措施,凸显创新文化,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培养环境和学术文化氛围,保障人才的顺利成长。
李政道说:“在教育上,实现科学与艺术、科技与人文的完美结合,是现代大学成功的重要标志,也是培养能适应新世纪发展需要之人才的希望所在。”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作用正在从过去的“全面支撑”向当前和未来的“率先引领”转变。按照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创新型人才是社会发展必备人才。相对于传统教育而言,研究生创新教育理念从提高创新素质,塑造创新人格,培养创新人才出发,对教育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做出了理性认识和判断,它提倡教育的个性化,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判断能力、创造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推动教育强国建设意义重大。我们将不断探索适应国家长远发展以及学校改革发展的需要,以探索创新型、研究型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以期对文科硕士生的培养提供更为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池颖.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内涵[J].中国校外教育,2009,(10):10.
[2]郭赫男.建构主义理论观照下的《传播学》[J].教学改革研究,东南传播,2009,(9):86.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nstructivism,Master of Arts Creative Talents Training Practice
WANG Qing,ZHANG Yan-hua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Xuzhou,Jiangsu 221116,China)
Abstract:Innovation is to promote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gress. For the master of arts talents cultivation,needed more innovative talents. However,due to the tradit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mode,as well as the objective existence of the reasons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alent,many students also develop with the mind of utilitarianism and pragmatism. Introduction of constructivism learning theory,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the innovative master of arts.
Key words:constructivism;master of arts;innovative tal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