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比较

2017-02-08陶建华萧仲敏邓武游思坤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1期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陶建华+萧仲敏+邓武+游思坤

摘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策略,是高校改革的重大举措。国外发达国家工程人才培养有较为成熟的体系和模式,可以为我国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提供借鉴。国内高校办学指导思想不明确、工程教学资源匮乏,工程实践环境不良是困扰“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的难点。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1-0176-0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由教育部发起,联合中国工程院、各行业部门或协会,组织高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

一、国外“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

1.“产学合作”模式。该模式在美国较为普遍,它采取“校企契约”模式。由政府、教育部门、高校、企业和工商协会等组织进行协商签订契约,使高校和企业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硅谷便是这种模式的典范,以斯坦福大学为代表的高校培养孵化一批高科技企业,企业和高校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将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融为一体,高校在不断取得科研成果的同时,源源不断地为企业培养合格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2.“企业教学”模式。日本在1960年代开始,经济进入飞速发展时期,丰田、索尼等大型企业为了获得大量合格的工程技术人才,采取了“企业教学”模式培养工程技术人才。所谓“企业教学”模式,就是企业设立属于自己的人才培养输出学校,设置与企业相关的教学课程,培养员工,这种模式,为日本迅速崛起提供了可靠的人才保障。

3.双元制”模式。德国是世界公认的制造技术水平最高的国家,而为它提供“卓越工程师”保障的便是其成熟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的核心是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将教学活动在学校与企业中交替进行,培养适合双方共同发展要求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为了保证为德国的工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工程技术人才,德国通过立法的方式来保证“双元制”模式的顺利实施。

4.“半工半读”模式,以加拿大和法国为代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是实施这一模式最成功的高校之一。学生的学习和工作实习交替安排,学生大学期间有一半时间在企业从事实际工作,真正将学习和工程实践结合在一起。为了保证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大学建立了遍布世界各地的3000多个合作教育用人单位网络,既有中小企业,也有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爱立信公司等世界500强企业;既有本国企业,也有国外企业。与此同时,政府也给予学校政策上的支持,滑铁卢大学所在的安大略省实施的退税制度规定,用人单位每接收一名学生实践,就可以享受相应的退税待遇,以鼓励企业与学校实施产学合作教育。在税收优惠等政策的激励下,企业一般都乐于接受学生实践。

5.“教学工厂”模式。新加坡的高校将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引入学校,将企业中生产经营环节浓缩到知识教学当中,使学生在学习中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教学中体验实际工作过程。在这一模式下,学校可以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去,为企业主动研发新项目、新产品。

二、国内“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及比较

1.企业定制模式。这种模式是目前介绍较多,取得成果较好的一种模式。以各种企业或工程名称命名的“某某班”为代表,这种培养模式一般采取学生在校完成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第三年开始开设与定制企业关联性强的专业课程并开始进入企业实习环节,第四年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和毕业设计。从实施的过程与内容来看,这种模式与日本的“企业教学”模式相似。由于这种模式目的性强,学生较早实现了职业选择,所学习的知识与就业高度契合,进入企业后能较快适应企业的要求,初步具备工程师的素养,这种模式在培养计划的实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企业的满意度上都取得较好的效果,真正实现学校、学生和企业的三赢,是一种较好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但这种模式只能适应与超大型的企业合作,不具备普遍性。

2.实习基地培养模式。这种模式采用3+1的教学模式。前三年,学生在学校完成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第四年进入实习基地开展工程实践和毕业设计。实习基地的建设有两种途径,第一是学校自建高水平的校内实习基地,第二是通过签订协议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在实习基地参加基地提供的工程实践项目,接受实习基地工程师的工程训练。校内实习基地的方式与新加坡“教学工厂”模式相似,一般是在校内实习基地模拟一个工程环境,使学生系统接受工程训练,而且由于通常采用集中实践的方式,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工程实践可以穿插进行,学生便于管理,实践效果好,效率较高,但实践环境毕竟与实际工程环境有一定的差距,学生毕业后还需一定的时间适应。校外实习基地的方式类似于“半工半读”模式,学生离开学校进入企业进行实习,接受工程训练。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学生能得到实际工程环境的感受,与工程技术人员接触,获得较好的锻炼,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工作需要,但这种方式的缺点主要是对过程的把控能以实现,尤其是在没有有效制度和评估体系的情况下,该方式的实践往往流于形式,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3.产学研培养模式。这是一种学习参考美国“产学合作”模式发展起来的人才培养模式,而且是全国高校普遍采用的模式之一。这种模通常以科研项目带动,尤其以企业横向课题为基础,依托学校实验室和企业生产现场,完成“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学生进入实验室开展相关项目的研究工作,主要以工程课题为主,在老师、实验人员以及企业合作人员的指导下,接受工程训练,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基本素养。这种模式尤其以国内研究型高校为代表,他们凭借强大的科研能力与国内外著名企业合作,建立工程中心和研发基地,或建立高校科技园,在开展校企科研的同时,吸收本科生、研究生到科研活动中来,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相关企业,顺利完成从毕业生到工程师的过度。

三、国内“卓越工程”培养过程中的问题

通过近年来的改革探索,对照国外成功的经验,目前,我国的“卓越工程”培养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近二十年来,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迅猛,已经从精英教育迈入大众教育阶段。然而,国内许多高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仍停留在以前精英教育的思路上,学校办学高高在上,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高大上,重理论,轻实践;重科研,轻教学。这是目前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的关键所在。

2.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严重不足。自高校扩招以来,中国的在校大学生人数爆炸式增长,到2014年,在校大学生人数达到2468.1万,生师比不断上升。对于工科类高等教育,由于实验实践环节多,对资源需求高,近年的扩招,对教学造成严重困扰。工科实验室通常都按照30人左右的小班配置资源,而目前50多人的教学班让实验实践的开设遇到严重的资源短板。而在教师的配置上,由于学校在引进教师上不加区别地片面强调学历和背景,近年进入高校的教师几乎都是校门到校门的博士、海归,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人才几乎与高校教师绝缘,高校工程类专业的工程教育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必须打破传统的高校管理体制,给学校充分的自主权,让学校的办学方式,人才引进,资源分配上充分资助,营造良好的工程教育环境。

3.工程实践环节实施困难。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企业对于承担大学生工程实践和实习缺少热情。在传统计划经济下由国家指定企业承担大学生实习模式被打破的情况下,高校大学生实习普遍进入举步维艰的地步。经过几年的实践,虽然国内高校成功地发展了“企业定制模式”、“实习基地培养模式”以及“产学研培养模式”等新的模式。但这些模式都有各自的短板。中国的工程教育的服务对象不应该只是大企业和名牌大学,而应该是广大的中小型企业和普通的高校,所以,将广大的中小型企业引导到“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中来才是实现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的解决之道。可以学习德国、加拿大等国的经验,通过立法、税收等一系列政策,让企业自觉加入到“卓越工程师”计划中来,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赢的局面。

四、结语

“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是国家战略层面的人才培养计划,是国家实现中华伟大复兴战略目标的重要策略,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伟大举措。我们应该积极投入到这场伟大的变革中来,不断总结经验,克服困难,借鉴先进国家的成功之路,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安富.创新实习基地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8,(20):33-34.

[2]武志云,王利平,高晓平.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5):95-97.

Compare of Training Mode for "Outstanding Engineer" in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TAO Jian-hua,XIAO Zhong-min,DENG Wu,YOU Si-kun

(Guangzhou 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 510006,China)

Abstract:"Outstanding engineers training plan"is an important strategy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China,In west developed countries,there are mature systems and personnel training modes in engineers training.They can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China.In China,ambiguous Managerial guiding ideology,lack of teaching resources of the engineering and the bad engineering practice environment are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plan.

Key words:"Outstanding Engineer";training mode;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猜你喜欢

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国际化、大工程背景下机械类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
土木工程专业对外交流项目初探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