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健身误区要躲开
2017-02-08张方飞
张方飞
不当的运动习惯和动作不仅很难达到预期健身效果,还会造成对身体其他方面的损伤。以下这些健身锻炼误区可要小心:
误区1:
有氧运动越多越好
慢跑、跳绳、骑车等有氧运动,不仅可瘦身减肥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好处多多。但需要注意的是,长时间有氧锻炼消耗的不仅仅是脂肪,还有肌肉。
有氧运动与力量训练相结合,是将体脂控制在理想水平的最好方法。有氧锻炼能达到消耗热量的目的,但却不能长时间地提高新陈代谢率。力量练习虽不能长时间提高心率,但它却增加了肌肉总量,从而使新陈代谢率得到提高。
运动量达到最大心率的60%时,身体消耗的脂肪比糖(糖元)或蛋白质(肌肉)要多。但如果运动强度再大一些,即最大心率的75%以上时,身体就会直接将脂肪、糖、蛋白质全部作为能量来源。两小时中量的有氧锻炼可耗尽体内90%的白氨酸,正常的白氨酸水平可防止因锻炼过度引起的肌肉分解。美国心脏协会指出,每周3~4次、每次至少30分钟,以最大心率50%~75%锻炼的有氧运动对心脏最有利。
误区2:
运动中大量饮水或忍着不喝
运动过程中会有口渴的感觉,甚至嗓子眼发干,说明身体已处于缺水状态了,别忍着不喝。补水原则是少量多次,能缓解口渴症状就行,注意水别太凉。运动中如果一次性喝大量的水会造成不良后果,比如增大心脏和肠胃负担,造成运动中腹痛等。
如果运动量大、出汗多,补充水分时最好以富含钾、钙、钠、镁等电解质的饮料为主;如果运动量小,出汗少,喝矿泉水就好。
误区3:
运动后“急刹车”
常有人将快速运行的跑步机直接按停,大汗淋漓地从上面下来。
在较为剧烈的运动后立刻停下休息,肌肉的节律性收缩会停止,原先流进肌肉的大量血液就不能通过肌肉收缩流回心脏,造成血压降低,出现脑部暂时性缺血,引发心慌气短、头晕眼花、面色苍白,甚至休克昏倒。正确的做法是,在激烈运动过后,应采用慢跑或有一定速度的步行作为调整活动,然后可以甩动胳膊、转转腰、抖抖腿等,促进血液的回流,使肌肉主动放松。
误区4:
晨练肯定比暮练好
有的人喜欢晨练,有的人则选择晚饭后打球、游泳、快走。哪个时间更适合锻炼?
晨跑时,因为是空腹,人体血液中血糖、胰岛素水平低,主要以燃烧脂肪作为能量,有助于减肥。餐后一两个小时后再运动,也能有效燃烧脂肪,还帮助消化。需要提醒的是,早晨时人的血压偏高、血液凝聚力高,血栓形成的危险性相应增加,是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期。相反,黄昏时人的心跳、血压相对平衡,人体应激能力也是一天中的最高峰,此时锻炼安全系数高些。
锻炼项目要根据身体健康情况来选择,膝关节有骨性关节炎及退行性改变者,不适合爬山、爬楼梯、深蹲等活动,游泳、骑车、散步比较适合。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不适宜进行太过剧烈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