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增长影响效应分析
——基于长三角实证研究
2017-02-08都泊桦刘洪涛廖明球
都泊桦,刘洪涛,廖明球
(1.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经济学院,北京 100070;2.西北工业大学 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2)
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包含地理、经济等诸多学科,是当前许多专家学者研究的热门话题[1]。1982年,随着国务院在上海成立经济区,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带着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如今的长江三角洲区域已经包含上海、无锡、宁波等16个城市。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地处沿海,地理位置绝佳,对周边地区的经济辐射范围很广,从而带动了更多地区的经济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空间计量经济学是将经济学理论与空间统计学结合起来,是研究时空维度上相互作用关系与数量规律性的一门经济学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模型设定、模型参数的数值估计方法、模型稳健性的检验方法,以及应用于研究现实问题的实证分析与空间政策分析。空间计量经济学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与方法框架体系。同时因为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和空间计量模型在回归模型中有着较大的实际作用,空间计量经济学逐渐发展起来[2]。空间经济计量模型解决的是回归模型中复杂的空间相互作用与空间依存性结构问题[3]。空间计量模型的估计方法有ML估计、GMM估计和Bayesian估计等。
从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本研究选取长三角作为研究对象,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研究区域发展情况。可以看出,该区域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建设日益繁盛,区域经济空间趋于一体化,并且逐渐实现经济、市场等的全面一体化[4]。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论分析上还是在具体运行的国家政策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另外对国家经济实力的提高以及和谐发展的实现都具有一定的推动力。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计量分析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计量涵盖了区域科学、城市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及发展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为各个行业及其发展方向提供了研究的思路和理论。
传统计量模型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影响经济增长具有局限性,没有考虑区域经济联系的空间自相关,在传统计量分析的基础上,考虑变量的空间自相关变量,得到如下模型[5]:
1.空间滞后模型(SLM)解释变量X以及空间滞后项Wy,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y为(n×1)阶被解释变量向量,μ为(n×1)阶正态分布的误差项向量;X为一系列解释变量的向量;α、ρ和β分别为未知的待估计参数。
2.空间误差模型(SEM)
其中,μ~N(0,σ2I),λ代表标量参数。
3.空间杜宾模型(SDM)
其中,X为解释变量向量,矩阵为n×(Q-1)的可变的解释变量,γ是n×(Q-1)的参数向量,表示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研究对象产生的影响。γWX表示空间滞后解释变量。
4.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
其中,ci是与每个样本点的个体效应,αi代表变量系数。
本文运用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方法[6],从不同侧面对各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以及经济增长进行定量分析,揭示区域经济增长的过程,对区域经济增长情况做出初步判定[7]。本文选取Moran’s I来进行分析,取值范围在[-1,1]之间。
本文采用SDM模型来进行分析,其中X1(inte)的数值,表示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与区域经济增长影响明显相关,由此说明,当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相同时,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情况下,所带来的影响也不相同。
二、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经济增长情况的实证分析
本文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选取长三角地区为研究范例,通过研究问题,确定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收集数据。
(一)变量说明
1.被解释变量
i表示区域,yit代表经济增长情况,本文对人均GDP的自然对数值具体分析。本文选取该变量的方法是通过实际的人均收入或者人均收入的自然对数值表示的经济增长的发展水平。
2.解释变量
解释变量是自变量因素,是为了考量区域经济一体化而设置的,研究自变量因素对区域经济增长情况的影响。
(1)人力资本:指在教育或者信息学习等方面的开支所形成的资本,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本文考虑实际情况,用各地区在校学生人数的自然对数来表示。即ln(rl)。
(2)社会资本:就区域角度而言,社会资本存量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较为明显,本文选用社会固定资本投资占人均GDP比值的自然对数来表示。即ln(zb)。
(3)对外开放:在实际研究区域经济增长过程中,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用进出口总额占人均GDP比值的自然对数来表示。即ln(open)。
(4)政府的协调与干预:政府提供的资金扶持与制定的制度体系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用政府提供的资金占GDP比值的自然对数来表示。即ln(zf)。
3.变量的数据统计
本文选取2004—2016年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作为评价指标的数据来源,具体数据选自《长江和珠江三角洲及港澳台特别行政区统一年鉴》(2004—2016年),各个省份的统计年鉴作为补充数据。
(二)数据的检验
根据数据平稳性是决定回归模型结果是否可靠的关键指标,本文在有效样本制约的条件下,需进行时间序列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通过检验结果可知,GDP水平与社会资本水平这两个变量是在1%水平下平稳的;对外开放这一变量是在10%水平下平稳的,平稳性与社会资本水平变量相比较弱,但也可接受;其余变量在5%水平下是平稳的。
(三)结果分析
本文选取2004年到2016年长三角地区人均GDP数值、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外开放程度及政府调控能力作为指标数据,根据模型分析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程度。
(1)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政府干预对于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政府对经济区协调与干预,能够尽可能地保持经济发展的稳定性。政府一般通过财政活动进行调节,这种方法扩大了市场投资,推动了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经济增长。
(2)社会资本能有效地促进长江三角洲经济的增长。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受到了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与资金扶持,同时也有许多社会人士或金融部门给予投资,这大大地促进了经济区的经济发展。
(3)人力资本对于地区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见,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内许多科研机构和重点高校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人才支持,源源不断的人才输入是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4)对外开放水平影响着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经济发展。该经济区的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靠国际市场与海外投资,但由表格数据可知,对外开放水平这一变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略小于其他变量。
三、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区域体制下政府的约束
在长三角地区,行政区域的划分导致政府部门对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刚性约束,根本原因是行政权力的人为配置,地方政府职能定位的不够准确导致对一体化经济产生不利影响:一方面由于区域的划分,分割了区域一体化制度。政府从地方利益的角度出发对经济进行调控,往往忽略区域之间的合作,同时,政府部分的干涉是地区间盲目竞争的关键,导致市场竞争畸形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政府分化了区域内部的市场份额,区域经济发展独立存在,减少区域间的市场联系,面临孤立发展局面。
(二)区域行政壁垒与经济发展矛盾严重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要求资源配置及市场要素流动趋于合理化,然而区域行政壁垒阻碍了长三角地区的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该地区的各个政府部门区域政策不平等,相互间的协调难度较大导致统一市场很难建成,逐渐出现了“非一体化”现象,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的上海、江苏与浙江的交界地区,经常出现行政壁垒与经济发展相互矛盾的现象。解决此问题,一靠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二靠市场自身解决,该地区由二者同时作用方能解决矛盾。
(三)市场缺少统一产权交易制度
长三角地区的产权交易所是受人为割裂的限制导致产权交易而产生的。当前,浙江省的产权交易所数量繁多,地方政府的管制导致杭州地区产权交易分所形同虚设,同时,监管制度不完善,导致经济一体化的市场交易不透明,存在暗箱操作等诸多问题。
(四)产业结构不合理,恶性竞争激烈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长三角地区的产业重构现象较为严重,企业间的恶性竞争比较激烈。长三角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文化背景,各个地方的外在条件较为相似导致工业化发展成主导,相似产业的进一步生成,造成区域内部的分工不够明确,多重建设及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影响到整个长三角区域的整体竞争力,最著名的“蚕茧大战”与“丝绸大战”是该地区的重构现象最为明显的标志。除此之外,政府的干预导致企业间的恶性竞争激烈,政府为吸引外资,纷纷打价格战,降低价格、提供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入驻,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五)长三角区域环境保护一体化问题严重
在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具体表现在能源消耗大、污染严重。随着长三角地区工业化发展,能源总量不断上升,污染物排放日益增加,空气污染严重,近年PM2.5数值不断升高,说明该地区的空气质量逐渐下降。废气、废弃物的排放量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水污染严重,长江、太湖流域的水系均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污染影响,同时,该地区酸雨现象较为明显,上海等周边城市均是酸雨的重灾区。
(六)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整体而言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然而经济发展不平衡也是客观存在的。2016年,长三角地区的16个城市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7163元,增加速率均值为8.1%;上海市为63281元,增率为4.53%;苏州为59581元,增率为5.79%。当下,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使得居民收入差距明显,这一差距会给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经济增长效应的政策建议
(一)实现区域经济的市场一体化
市场一体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键部分。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要想实现市场一体化,首先,要打破地区之间合作的障碍,弄清市场和政府分别处在什么样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市场与政府分别从不同机制和手段出发,同时也需要市场和政府两者相互配合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其次,要建立有规则的、有条理的统一的市场体系,然后由政府出面,引导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建设,使其面向全国甚至全世界,尽快建立区域市场统一规划体系。再次,实现金融市场一体化。必须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加强金融市场监督,使金融市场平稳发展,实现地区金融一体化,对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快速发展起到关键的促进作用,政府部门应尽政府职能,加强经济与金融之间的联系,最大限度地避免金融危机与风险的发生,从而维护市场的安全性。
(二)协调区域经济的产业一体化
首先,协调区域经济的产业一体化,需要重新构建产业发展的整体框架,明确龙头产业与生产基地的协作配套关系,强化各个地区内部的相互合作与分工,每个城市根据其本身的特点与该城市具有的特色资源来选择合适的产业发展。其次,需要推动多方面产业进行整合,突破城市地区的限制,以市场为导向协调整合产业,构建具有竞争力的大规模产业,进而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再次,在保证产业要素合理分配的基础上,产品和要素是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动力,为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全面发展,就要打破产品要素在区域之间的不合理分配局面,破除资金与产品流动等各个产业链条中的障碍,进而实现区域经济的产业一体化。
(三)实现区域经济的信息一体化
现如今,我国早已进入信息化时代,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信息产业的发展,所以为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现,就需要整合网络通信资源,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实现区域信息一体化。首先,要树立区域经济信息一体化的理念,共同打造有规模、有秩序、广泛的网络经济。其次,要加强信息合作,使得信息合作机制能够得到更好的完善,然后通过不断对网络资源进行合理优化,从而实现区域的信息资源共享。再次,将得到的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以获取更具市场竞争力的网络信息资源,再依靠市场的力量与政府的相应扶持,整合信息资源,实现区域经济信息产业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体系上的最大化。
(四)实施区域经济的制度一体化
制度一体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一个关键点。区域制度合作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核心。实现制度一体化,首先,国家或政府要在相应的地区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以及扶持政策。对于这一方面可以参考其他国家或组织提出的一些具有很好实际应用效果的制度体系与扶持理念,比如欧盟制度性一体化等,在特定的部门或者特定的行业需要建立更加详细的法律体系,促使制度一体化得到较高层次的发展。其次,可以设立区域一体化发展基金,在国家或政府给予的扶持与鼓励下,有效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因此设立区域一体化发展基金很有必要。
[1]任星,郭依.区域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分析——基于PSR模型的实证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6,24(8):51—59.
[2]张新卉.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双重特征[J].河南社会科学,2015,23(2):6—10.
[3]徐玲.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计量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1.
[4]郭春燕.区域软实力综合评价的实证研究——兼论15个副省级城市的比较分析[J].河南社会科学,2015,23(1):97—101.
[5]Combes P P, Lafourcade M.Transport Costs:Measures, Determinants, and RegionalPolicy Implications for France[J].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2005,5(3):319—349.
[6]North Douglass C,Thomas Robert Paul.The Rise of the Western World[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3.
[7]Rodrik D.,Subramanian A.,Trebbi F.Institutions Rule:The Primacy of Institutions over Geography and Integration in Economic Development[J].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2004,(9):131—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