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对外投资的风险评估与策略应对
——基于“一带一路”背景

2017-02-08郑小霞苏跃辉

河南社会科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环境

郑小霞,苏跃辉

(1.河北大学 政法学院,河北 保定 071051;2.河北大学 经济学院,河北 保定 071051)

一、前言

自“一带一路”建设提出至落地实施以来,中国对外投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截止到2016年年末,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设立了56个经贸合作区,为这些国家创造了11亿美元的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中国与丝路国家协作的对外承包工程合同就达1260亿美元[1]。与此同时,也难以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失败的案例。我国在中亚的投资有30%以上亏损,在南亚和西亚、北非的投资有50%以上亏损[2]。亏损的原因,有外在的政治因素,也有内部投资规划不足的影响。美国企业家研究所数据库显示,2013—2017年5年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风险案例78项,“一带一路”沿线风险案例共19项,统计如表1:

表1 2013—2017年中国对外投资及“一带一路”沿线投资风险数据表

数据显示,2013—2017年的5年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屡屡遭遇亏损,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风险尤其严重,风险案例占投资案例总数的24.36%,风险金额占比26.07%。这个结果,不得不令我们深思,进而探究风险发生的原因。造成对外投资亏损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但这些风险案例中,社会动荡、政局不稳定国家的投资风险更大,往往会出现不可控因素而导致投资失败,数据如表2:

表2 2013—2017年“一带一路”典型风险投资数据

2013—2017年5年间,中国“一带一路”沿线对外投资风险案例涉及金额251.6亿美元,而其中伊朗、叙利亚、缅甸3个国家的风险案例165.7亿美元,占总风险案例金额的65.86%。我们展露大国担当的情怀,但也必须有能力维持这种责任的持久性,要从失败中总结原因,寻求最妥善的解决办法,最大限度消除对外投资风险,推动丝路复兴顺利实施。

中国企业对外合作投资,首先要了解投资国家的政治环境、社会经济稳定状态,只有政局相对稳定,才能保障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经济实力的变动情况也会影响合作投资的顺利进展。针对系列影响因素,国家组织专业机构进行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权信用评级,以帮助中国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找准合作契机,取得理想的投资效益。该评级以政治、经济、金融、财政及国际收支与外债保障能力五个指标作为要素,对沿线50多个国家进行了系统的主权信用评估[3]。2016年评级结果显示,沿线国家的主权信用风险偏高现象尤为突出,并且等级差异较大,不确定因素较多。就合作投资分析而言,大致分为投资级信用和投机级信用[4]。

想要争取对外投资效益,避免对外投资风险,就要细致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权信用等级,区别风险进行差异化的投资[5];对投资项目适时跟踪、动态调整,随时把握投资策略,确保将投资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使对沿线国家投资效率有所保障、长效发展。

二、运用SWOT分析研究“一带一路”各国的投资环境

对外投资企业,在重点分析外部投资环境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内部环境的相对影响。应充分利用SWOT分析模型,兼顾投资环境和企业内部环境分析,应对风险、发挥长处,确保中国“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投资项目落地开花,取得满意的投资效果,见图1。

图1 SWOT分析

根据SWOT分析,对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内外部环境进行系统评价,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划分为以下四种投资战略环境[6]:

(一)增长型战略环境

在对外投资过程中,分析一个国家的投资环境,首先要考虑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环境,看是否有相对稳定的政治格局来保障投资项目的有序进行。国内政局的稳定状态与投资项目的顺利实施关系紧密,稳定的政局和社会环境,是对外投资的最基本保障[7]。第一,拥有自己相对独特的专业市场知识。结合当地多民族、多信仰的族群特征,深入分析各民族、不同信仰的人们的人口结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进行细致的市场区分、独具匠心的营销宣传,从而取得市场份额,保证生产规模,实现投资收益。第二,具备自然资源的独有进入性。相对于发达国家,现代化产品生产未必能够在成熟的市场发展中抢占一席之地,但独有的自然资源进入一定会得到市场的普遍青睐,然后换取先进的生产技术工艺,从而提高国内社会生产力水平。第三,企业拥有国际专享的专利权。专利技术产品一向是垄断性地占领市场,具备了专利技术产品生产能力,只要不发生民族信仰和文化冲突,真正了解市场需求,企业对外投资就会无往而不利。第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所获得的成本优势。相对于企业赢利能力,成本优势是至关重要的必然因素,具备了这一优势,选择对外投资,也无非是扩大生产规模、拓宽营销范围的一种手段罢了,只要投资环境稳定,投资效益必定良好。第五,拥有一定的品牌和声誉优势。差异化的高质量产品、深入人心的企业信誉,是企业对外投资的绝对优势。只有好的产品没有好的信誉,那么产品进入市场就会遭到排斥,如果既有质量又有信誉,那么就很容易打开市场,快速形成生产规模,取得投资收益。一个对外投资企业,如果具备了以上的内部条件,又恰好相对于增长型战略的国家进行对外投资,就可以将这种投资环境定位为增长型战略环境。

(二)扭转型战略环境

在“一带一路”囊括的65个国家中,有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新兴市场[8]。例如巴基斯坦,那里人口基数大、市场潜力足、现代化程度低、政治环境相对稳定,并且与中国一向有着特殊的友好关系,全方位支持中国企业投资。中国企业到这样的国家投资,内部条件相对恶劣一点,也可以从容应对调整,最终会取得投资效益[9]。而这种相对的优势不足,可以规范为以下几种状态:第一,缺乏市场知识与经验。有些企业虽然在国内取得相当成就,但过于顺畅的发展路线使它们缺乏丰富的市场知识和经验,从而不利于到发达国家的成熟市场去竞争;但只要产品质量好,到扭转型战略的沿线国家进行投资,也一样有机会取得成功。第二,无差别的产品和服务。这样的竞争条件,自然缺乏国际市场同类竞争的核心竞争力,但相对于巴基斯坦这类现代化程度不高的国家,全新的现代化产品生产就可能在市场上形成独树一帜的产品风格,所谓“物以稀为贵”,再普通的产品,找对市场,依然有成功的机遇。第三,竞争对手进入分销渠道并占据优先位置。对于这种情况,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友好发展中国家的政策扶持和官方媒体支持来扩大营销效应,与已有的竞争对手分庭抗礼,抢占市场。第四,信誉度低。这样的企业要发展对外投资,必须重塑企业文化,加强质量管理,充分运用友好国家的感情基础来给企业新生的投资机会。这样内部优势不足的对外投资企业相对于扭转型战略的对外投资,可以给予企业转变思想、利用环境优势消除企业劣势的机会,因而划分扭转型战略的外部条件搭配企业内部优势不足的投资环境为扭转型战略环境。

(三)防御型战略环境

SWOT分析中的防御型战略,是针对企业内部优势不足、企业外部危机四伏的条件下选择的企业战略。中国对外投资决策分析中,企业外部威胁的含义更广泛:第一,企业对外投资的意向国家存在有力的竞争对手。这种情况,企业在内部优势不足的前提下要走进别人的市场,只能用飞蛾扑火来形容。如果已经进入了该国市场,应该及时进行业务调整,尽量避开威胁。第二,当地竞争对手展开价格战。外来投资企业与当地人打价格战,最好的效果也无非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需要马上调整产品结构,消除价格威胁。第三,竞争对手开发了创新性的替代产品。对外投资企业面临这种状况,一是产品转型避免替代危机,二是研发出更具优势的差异化产品。第四,当地政府颁布新的行业规则。而这种规则恰恰不利于优势不足的企业的发展,企业应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尽量绕开新规则影响。第五,出现新的贸易壁垒。这种频繁运用贸易壁垒阻止我国企业发展的情况在欧美出现最多,可能直接导致原本缺乏内部优势的企业利润紧缩或设备报废。面对如此困境,企业必须谨慎防御、及时调整,加强与投资国政府的交流协商,想尽办法消除劣势避免威胁。第六,出现针对企业产品服务的潜在税负。这种情形的出现,多半是由于企业在当地的成长过于迅速,严重威胁了当地产业的发展,但由于内部优势不足,一旦出现税负隐性增加,企业应尽量采取措施进行有效防御,避免受到过度冲击。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这种内部优势不足与美国式贸易壁垒外部威胁较多的结合状态,称为防御型战略环境。

(四)多种经营型战略环境

企业拥有足够的内部优势,具备专业的市场知识、差异化的新颖产品或劳务、自主的成本优势、良好的品牌和信誉、科学的质量流程与控制优势,但却面临较多的外部环境威胁,如投资国出现新的竞争对手,项目实施地的同行业对手蓄谋价格战,竞争对手开发出有替代性能的新产品,当地政府出台妨碍企业发展的新规定,投资国忽然颁布新的贸易壁垒规定,企业产品或劳务的潜在税负增加等,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就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多样化经营上寻找长期立足的契机,组织强大的研发队伍,随时进行差异化、低成本的产品创新,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对抗各种外部威胁,保障企业对外投资收益。这种具有足够内部优势的企业遭遇的各种外部投资威胁环境,称为多种经营型战略环境。

三、应对不同环境和主权信用等级投资风险的差异化投资策略

(一)环境信用稳定之下立足长效投资机制

一个国家的政治环境相对稳定,经济持续发展,主权信用等级优秀,那么,在增长型投资环境下,企业对外投资就应该在投资战略上立足于长效投资机制。在这样稳定且外部机会良好的投资环境下,对外投资企业更应将目光放长远,着眼于长期投资项目,以便于企业在投资国持续稳定地发展,长期为企业创造投资效益。首先要进行资本预算,一般是采用净现值法来评价投资项目是否可行。对外投资企业根据计算出的投资项目净现值来进行投资,如果结果为正数,那么就证明投资项目可行;如果结果小于零,说明投资项目回报率尚未达到资本成本的水平,投资项目应该放弃。其次,当投资项目通过资本预算认为可行后,要继续进行投资项目的财务预测,深入投资国家进行详细的市场调查,结合企业自身资产状况和企业内部可动用资金,确定企业对外投资所需资金及需要对外筹资的资金数量,便于企业及时进行合理的财务规划,以保障投资计划顺利实施。再次,根据掌握的数据制定投资项目实施计划,将实施计划落实到岗位职责,以便于在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随时考核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适时调整投资计划,确保投资项目顺利完成,取得效益。这样,在政局稳定、主权信用等级高的外部投资环境下,科学有序地进行长期投资项目规划,就能够保障企业对外投资取得长期稳定的投资收益,一面扶持被投资国家经济发展,一面提升我国实体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二)环境动荡、信用稳定,立足短期投资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相对于政治环境动荡、主权信用等级高的国家,应该立足短期投资或利益扶助。因为这样的投资环境多属于扭转型战略环境,较多的外部发展机会对应相对优势不足的内部条件,在友好的外交关系基础上利于企业战略调整,随时改变投资方向、选择新的投资战略,为企业获取更多的投资效益创造机会。例如乌克兰,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乌克兰的政治局势一直不甚稳定,自2013年11月乌克兰危机爆发,随后局势瞬息万变,频繁更换总统,内部政治派别激烈斗争,国内社会环境极不稳定,时常处于大国博弈的漩涡。虽然乌克兰国家领导人几度更迭,但对华政策一直不变,相对中国的主权信用等级一直处于高等级状态。在投资效益方面,考虑到乌克兰国内环境的动荡不安,政治环境不容乐观,应重点立项短期投资。乌克兰境内矿产富饶、种类繁多,许多天然资源都是国际市场上的热门产品,但其国内对能源的有效开发不足,中国对外投资企业可以重点考虑投资乌克兰能源开发落后设施改造,一方面为乌克兰的能源发展提供助力,另一方面为尽快实现投资收益提供可能。短期投资项目决策实施,即使在乌克兰政治和国内立法稳定性较差的情况下,也能够灵活调整、进退自如。因此,相对于环境动荡信用稳定国家,中国对外投资应该着重立项短期投资,在扭转型的战略环境中充分发挥短期项目投资的灵活性,争取最大的对外投资效益。

(三)环境稳定、信用不足,进行动态应变投资

环境稳定、信用不足的对外投资国家,多属于多种经营型战略环境。在这种宏观投资环境下,要进行动态应变投资,以短期投资计划为立足点,以高回报率的长期投资项目为辅助支持,以多种经营战略来增强对外投资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如果投资双方主权国家沟通较好,合同落实到位,对外投资企业可以适当考虑将短期投资逐渐调整成长期投资,将多种经营聚集成集约化生产,以便于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拓宽营销渠道,从而加大企业利润空间,增强企业赢利能力。但如果投资项目发展过程中,主权国家常常无故加重企业负担、设置企业发展障碍,对外投资企业可以考虑将企业长期投资项目尽量向短期投资范围调整,将规模化生产转向多种经营,收缩企业投资规模,调整企业产品结构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政策干预,必要时随时摆脱主权国家的无理干扰。

(四)环境动荡、信用不稳,采取防御型战略投资

如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治环境不稳定、主权信用等级低,是完全不适合中国企业投资的。但如果在企业对外投资项目实施之后,才发生政局动荡、主权信用降级的现象,企业就要积极采取措施,运用防御型战略来应对防御型投资环境下的不利因素,尽量发挥企业内部优势,消除政治环境和信用等级的不利影响。或者,充分调动敏锐的投资触觉,在动荡的政治环境里谋求投机效益,在随机应变中保全企业的投资实力,增强企业赢利能力。

(五)动态投资战略调整,加强核心竞争力

国际环境瞬息万变,企业对外投资,无论在哪一种投资环境下,采用哪一种对外投资战略,都要求企业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能对投资实施状态及时跟踪,迅速调查投资环境的变化情况,组织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在发现投资环境变化对企业投资产生重大影响时,适时调整投资战略,尽可能地避免和削减环境变化对企业投资计划的不良影响,保证投资目标的顺利实现。应对投资环境和主权信用等级变化影响的有力策略,最关键还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企业拥有了抗争一切竞争对手的能力,自然会使企业实力不断增强,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变化的不利影响。

四、应对投资风险的政治策略

要从政治策略上求得应对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风险的途径,首先要了解风险的成因。一是地缘政治因素危机风险;二是营商环境风险;三是对外投资企业核心竞争力低、企业市场知识经验不足、产品生产技术含量低、差异化不明显,是我国对外投资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还有企业声誉较低、法律观念不强、社会责任感不健全等,从而形成投资风险。

(一)强调经济外交,加强政治互信

不同的外交理念,不同的外交宗旨,大力发展经济,实现共同利益是宗旨。当今中国,应积极主动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必要的经济外交,遵守存异共荣的外交方针,建立亲切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互鉴的利益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通过良好的外交基础消除政治环境因素的影响,取得经济政策的有力支持,谋求经济利益的共商共赢共享,实现企业对外投资效益。另外,借助于“一带一路”建设推进的契机,努力维护和发展与沿线大国的交流合作,小心避免大国博弈对中国对外投资企业造成干扰,尽可能降低或消除政治环境动荡等不可控因素的投资风险,大力完善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保险措施,汲取大国实践经验,研究开发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保障功能,在处理双多边经济协作关系的同时,提高防范对外投资政治风险的能力,从而在保障对外投资效益的前提下,构筑起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互惠共赢的坚实桥梁,推动中国企业沿线投资的顺利进展。

(二)通过政治沟通改善沿线投资环境

“一带一路”建设伊始,习近平主席就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五通”倡议,希望丝路各国凭借国家间的积极扶助和政策对接,合作共赢,共同推进丝路复兴战略的科学进展,实现沿线经济共同发展繁荣的伟大目标。“五通”倡议的首要基础是政治沟通。为此,2015年,习近平主席8次出国,访问了沿线14个国家,与各国首脑交流磋商,求得共同发展的广泛共识,取得相关的沿线国家政策支持,促成了一些标志性的投资项目落地开花。“一带一路”倡议,尽可能通过政治沟通与各国当前推行的经济战略实行政策对接,从而达成共赢发展的终极目标,改善沿线国家投资的政治经济环境,打造庞大的朋友圈,为对外投资保驾护航。第二个“五通”项目是设施联通。基础设施的跨境合作,是丝绸之路复兴的优先领域,众多交通项目的大力实施,一方面加强了投资对象国的交通网络畅通度,提高了交通领域合作项目的实施效率,另一方面为促进地区间的互通有无创设了基本保障。在交通领域对外投资项目施工过程中,加强了与投资国的贸易交流,为投资对象国扩大了就业,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加深了合作情感,减少了投资障碍。第三个“五通”内容是贸易畅通。这是共建丝绸之路的关键点所在。全球经济自次贷危机以来复苏缓慢,国际贸易停滞不前,中国拟通过新丝绸之路的贸易畅通,带动丝路各国经济发展,以提速国际贸易进程,刺激全球经济发展。有了共同的发展目标,就容易在相关领域达成更多的共识,获取相应的投资政策支持,使对外投资取得更好的效果。第四个“五通”项目是资金融通。丝绸之路复兴,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不管是交通设施的互相联通,还是国际贸易的相互推动,都必须有足够的资金做保障,资金融通是沿线国家共赢建设的关键支点,是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必要前提。中国在开展资金融通建设中,从联合五国共同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到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再到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从推动人民币跨境结算到建设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又到中国—东盟银行联合体、上合组织银行联合体等,也可以采取银团贷款、银行授信等方式开展多边金融合作,大力推动了丝路各国的金融合作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减少了贸易壁垒,促进了丝路各国和地区间的务实合作、互利共赢。“五通”的最后一项是民心相通,这也是最重要的一项沟通内容。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最普遍的民意支持才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扶持。通过几年来的丝路建设,中国已经在相关国家的民心相通层面取得了一定成果,投资对象国民众对投资企业的认同感正在逐年增加,人文领域的认同基础也在日益巩固,从而自然而然地减少了贸易壁垒,使对外投资软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增加了对外投资效益实现的社会保障。

(三)政策性完善、拼搏型提升

相对于对外投资的国内环境,我国政府要针对企业对外投资风险分析,给出系统的风险研究和国家政治经济环境调查预测,为企业对外投资提供参考。企业毕竟是商业主体,再敏锐的政治嗅觉也难以准确估量国际环境的风云变幻,精确掌握投资环境可能对企业投资项目造成的各种政治经济影响因素。而政府则不同,政府可以借助国家战略的导向要求,以国家的视角结合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对投资对象国进行细致全面的投资分析,给企业投资以最全面的科学和事实参照。同时,制定完善企业对外经济、文化发展的科学规范,指导企业在对外投资过程中避免低端产品的恶意竞争和国内企业间的竞争消耗,引导对外投资企业实现高端价值链运营,取得国际产业环境下的内控优势。企业自身要深入了解和接受投资对象国的政策法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组织强大的营销团队充分了解投资对象国市场特征,进行科学合理、投当地民众所好的市场细分研究,从而尽快获取市场份额,尽早形成规模生产,增强企业赢利能力;设立先进的研发部门,锐意创新、大胆开拓,以差异化、附加值高的创新产品占领国际市场,创造尽可能大的利润空间,不断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应对复杂经济环境的灵活性、主动性,达到更理想的对外投资效果。

[1]周舟.多策略应对境外投资风险[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09-30(06).

[2]黄益平.中国经济外交新战略下的“一带一路”[J].国际经济评论,2015,23(1):48—53.

[3]刘海泉.“一带一路”战略的安全与中国的选择[J].太平洋学报,2015,24(2):72—79.

[4]The World Bank Operational Manual.Operational Policies(OP 4.00,2005)[OL].[2017-08-08]World Bank.http://web.worldbank.org/WBSITE/EXTERNA L/PROJECTS/0.

[5]王凡一.“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对外投资的前景与风险防范[J].经济纵横,2016,32(7):33—36.

[6]盛思鑫,曹文炼.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情况的再评估[J].宏观经济研究,2015,37(4):29—37.

[7]赵金龙,王斌.我国“一带一路”FTA战略的路径选择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6,35(12):106—117.

[8]Mary Amiti,Katharine Wakelin Investment Liber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 Trad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2,55(1):1023—1049.

[9]国际风险评估(14)瑞典[N].中国纺织报.2009-04-15(03).

猜你喜欢

一带一路战略环境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战略
战略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