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使的尘世之歌
——费丽尔和《大地之歌》

2017-02-08

歌唱艺术 2017年7期
关键词:瓦尔特马勒交响曲

摆在诸位面前的是一款非同寻常的唱片,曲目是马勒的《大地之歌》,封面上的两个人头像,左边那位漂亮的女士是英国女低音歌唱家凯瑟琳·费丽尔,右边那位老先生则是我们已经比较熟悉的大指挥家瓦尔特。这张由迪卡(DECCA)公司在1952年录制的单声道唱片,是唱片录音史上罕见的具有无比珍贵价值的艺术品。唱片的珍贵之处来源于三个因素:作品、指挥和女歌唱家。

首先是作品,马勒这部带有女低音和男高音声部的交响乐,传统上翻译为《大地之歌》,实际上依笔者看来叫做“尘世之歌”似乎更确切,因为作品中“ERDE”(德文,相当于英文中的“Earth”)是相对于天堂而言的,主要指人世间之意。人们大都知道,这部作品的歌词来自中国的七首唐诗,马勒是在临终前终于从古老的中国诗词里找到了谱写具有重大特色的歌与交响乐的灵感。马勒这个伟大的作曲家,一生的创作都在死神的巨大阴影之下,他讴歌死亡,把死亡描绘成最好的解脱,描绘成通往天堂的大门,但又不是完全厌世的。笔者认为,中国的伟大诗人之中,与马勒对应的,实际上是李太白。从纯音乐的角度而言,马勒总能充分发挥每件乐器的表现力,形成绚丽无比的管弦乐色彩,再根据音乐的思想内容加上人声,以表现其人生哲理。因此,不论音乐迷还是发烧友,喜欢马勒的大有人在。

至于瓦尔特,他不仅是解释莫扎特和贝多芬作品的权威,更是马勒作品的头号权威,因为他是马勒的学生和最亲密的朋友。马勒的前八部交响曲,都由他自己指挥,直到1911年5月逝世前,他把已完成的《大地之歌》和《第九交响曲》总谱托付给瓦尔特。这一年11月,瓦尔特在慕尼黑指挥了《大地之歌》的首演,1912年初,又在维也纳指挥了《第九交响曲》的首演。这两部作品的权威唱片,一是他后来指挥哥伦比亚交响乐团录制的《第九交响曲》,一个就是眼前的《大地之歌》。这个版本,获得过几乎所有的重要音乐评论奖。

最后,必须提到这张唱片的女低音独唱。凯瑟琳·费丽尔是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歌唱家,她早年生活贫寒,一边当电话接线生,一边学习音乐,直到1943年她31岁时才登上舞台。然而,仅仅10年以后,她就因患癌症而溘然长逝了!录制这款唱片时,距她逝世只有4个多月。当时瓦尔特已是76岁的老者,而费丽尔正当40岁盛年。在马勒的所有声乐作品中,费丽尔都是至高无上的权威,瓦尔特与她既是惺惺相惜,又有一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恸。瓦尔特曾饱含深情地写到:“从首演以来,我从来不发愁没有歌手(下面是一大串当时著名歌唱家的名字),但是在我的艺术生涯中,最重要的是与费丽尔的会见。她演唱的《大地之歌》——像《亡儿悼歌》及其他歌曲一样——始终是我的音乐生活中最深刻、最美好的艺术享受。我第一次听她演唱时,就被她那优美无比的音色所打动。她不但具有一副动人的歌喉,还有一颗美好的心灵,而且对马勒作品理解最深,可说是马勒灵魂的真实体现。我常想如果马勒能有机会听到她那对他作品理解得十分透彻的演唱,该多有意思啊!”

费丽尔这个人,有点神秘莫测。她有一种天使般的性格,总是无忧无虑,有说有笑,朴实无华,谈吐直率,完全不像一个重病缠身的人。这种神秘色彩贯穿于她的整个演唱之中。她探索艺术的每一层深度,把自己创造的所有财富统统赐给了她演唱的作品。她的秘诀是艺术的统一。她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她的外貌,她的心灵,她的嗓音,她的表情,等等,从喜剧到悲剧,表演路子很宽,感情极为丰富。她生来就有一种神秘的魅力,光彩夺目,令人总是心旷神怡。她过早地离开人世,也许这就是笼罩着这位伟大艺术家一生的最大神秘。因此有人说,费丽尔就是上帝专门派来向大家介绍马勒作品的天使,任务完成,立即返回天国去了。

幸亏有了录音技术,保存了她的演唱录音。不过遗憾也正在这里——如果这位天使能在地球上再停留两年,到1955年,立体声技术就问世了,人们听到的将是更完美的天使的歌声。

猜你喜欢

瓦尔特马勒交响曲
流水的特工,铁打的瓦尔特
村庄交响曲
马勒与后现代——探寻马勒交响曲中的“文本化”起源
马勒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马勒推出新型模块化混动系统
《面纱》:博弈到最后,“死的却是狗”
春之交响曲:听春天的声音
他是我朋友
他是我的朋友
集市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