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曾国藩诗《小池》论其用世情怀渊源

2017-02-08陈正博

文学教育 2017年19期
关键词:小池道光理学

陈正博

从曾国藩诗《小池》论其用世情怀渊源

陈正博

曾国藩不仅是晚清名臣,也是诗文高手。一首五古《小池》,将自己奋斗拼搏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通读此诗,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其用世情怀。而理学思想、湖湘学派经世思想,危乱时局对英雄的呼唤是曾国藩用世情怀产生之本源。

曾国藩 《小池》 用世情怀

《小池》是曾国藩作于道光二十六年的一首五古,时年曾三十六岁。诗云:“屋后一枯池,夜雨生波澜。勿言一勺水,会有蛟龙幡。物理无定姿,须臾变众窍。男儿未盖棺,进取谁能料。”①为了浅显易懂,在此我姑且把它译成白话文:

在那不起眼的房屋后面有个更不起眼的干枯了的小池塘,平时像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有一夜风雨大作,使这小池塘波浪翻腾。与江河大海相比这个小池塘就好比是一勺水的量,但是请不要小看这一勺之水,也会有蛟龙在里边呼风唤雨。

事物之理变幻无穷,无有定法,转眼间已经是千变万化成另一番景象。作为一男子在生命未结束之前,能成就多大事业,又有谁能预料、能判定呢?

曾国藩通过自然界之事理来喻示人生不要满足于现状,要有开拓进取敢于拼搏冲杀的精神,哪怕一勺之水也可生出蛟龙。因此,不要在乎自己的出身和背景;干枯狭小的池塘也会有波澜壮阔的时候,所以人生天地间,要坚持自信,所谓“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风云际会,机缘一到便可成就一番事业。

读罢此诗,我们能感觉到在内容上并未有什么难解之处,但是我们真正要读懂曾国藩与他达到深处的共鸣,读懂他像孟子所云“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积极入世精神和用世情怀,我们就有必要了解清楚曾国藩作此诗的时间,当时所处的大环境,还有我认为尤为重要的曾国藩的思想经历与心境。下面我们就探讨一下曾国藩是在什么样的合力下发出“勿言一勺水,会有蛟龙幡”“男儿未盖棺,进取谁能料”如此具有强烈用世情怀强音的。

一.儒家思想、理学思想的影响

曾国藩生于湖南湘乡,今湖南娄底双峰县,家世农。嘉庆二十年,曾国藩5岁,开始在家乡发蒙读书。从此开始读四书五经,走科举取士之路。道光六年,参加长沙府试(童子试),名列第七;道光十三年,参加湘乡县试,考取秀才。道光十四年,入岳麓书院,同年参加湖南乡试,考取举人。道光十五年,进京会试不第,次年亦名落孙山。时隔两年,道光十八年,中第三十八名贡士,殿试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朝考列第一等第三名,道光拔置为第二名并授翰林院庶吉士。以上是曾国藩二十八岁之前的履历,这段时间他一心科考求取功名,也正是在这段时间系统地受到儒家思想洗礼,在私塾求学时就读完了四书五经,《史记》《文选》等儒家经典著作,以孔、孟为代表的“仁”“礼”儒家政治文化,以及积极的入世人生态度,对曾国藩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二十八岁之前“入世”的价值观和“仁礼并重”的修齐观主导着他对世界的看法。

曾国藩在岳麓书院求学时,师从程朱理学信徒欧阳厚均。欧阳厚均治学之路与程朱理学一脉相承,并有多部理学著作,如《坦斋文集》、《有方游草》、《易监》等。欧阳厚均用纯正的理学训规教导曾国藩,使其初步受到理学的熏陶。道光二十一年,曾国藩供职翰苑,给其接触理学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如果说岳麓书院是曾国藩理学之路的滥觞,那么把他真正带入理学别有洞天境地的是桐城派邵懿辰、梅曾亮、姚鼐,以及京城理学复兴派唐鉴、倭仁诸人。

唐鉴乃曾国藩湖南同乡,曾拜其为师,唐鉴对曾有着“昭然发蒙”的作用。从此,曾国藩正式进入理学之门,并且成为其一生治学、为人处事之基础。同时,曾国藩与倭仁经常交流学习,相互切磋理学。至此,曾国藩深得唐鉴、倭仁理学之精要,集二家之长,又融入自己领悟成为晚清理学大家。通过主修理学,曾国藩将一切不符合圣道的念想消灭,使自己按照圣人要求的方向发展学术、心术、治术,通过道德学问的增长,来掌握治国理政的本领,达到修、齐、治、平。

二.湖湘学派经世思想的影响

近代湖湘经世致用学风盛行,三湘大地,此风浓厚,曾国藩“生于斯,长于斯”自然深受影响。青史专家萧一山指出:“学术为造就人才之根源,其端向不可不特别注意也。曾国藩所以能超出汉、宋,为往圣继绝学,则亦受其先达陶澍、贺长龄之影响。”②陶澍倡导抛开学术门户之见,博彩众家之长。同时,把经世之学注入理学,将经世思想运用到社会实际操作上,陶澍在在其两江总督任上时推行过一些经济改革,使商民获便。曾国藩继承陶澍的理学思想,且进一步阐发完善经世致用理论。贺长龄、魏源等人著述的《皇朝经世文编》是曾国藩“经济”之学的教科读物,曾视之为枕中秘籍。

湖湘学派经世致用之风,对曾国藩产生几个重大影响。首先是具有积极入世的精神。曾国藩出身农家,祖上世代务农,而他却发愤苦读,求取功名。“公少时器宇卓荦,不随流俗,既入词垣,遂毅然有效法前贤,澄清天下之志。”③深受经世思想影响的他,希望通过取仕做官,澄清天下,消除社会矛盾。其次是拥有笃志实干精神。曾国藩信奉程朱理学,又不只是空谈义理。无论在修身还是治学、做事方面曾国藩都是踏实肯干,从细微处做起并持之以恒,有别于大多数只善空谈的道学家。再次,湖湘学风经世思想使曾国藩胸怀民族大义。王船山继承发展孔孟“仁义”之道,视民族大义为最高。他认为所谓江山易姓、君臣之义都是小义,中华民族危亡才是大义。所以,曾国藩把挽救民族危亡看得高于一切,并且艰苦砥砺,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湖湘文化讲求“义理”、“经世”并行不废,既格物致知又身体力行。王船山、陶澍、贺长龄开此风气之先,而曾国藩集理学经世思想之大成。

三.时局危乱,呼唤英雄

曾所处年代,正是清朝开始显现腐朽没落的时代,同时我国几千年来封建社会政治体制也于此时衰败迹象显露。所谓“康乾盛世”带国民一享“天朝上国”优越后,嘉庆、道光、咸丰朝,政治局面可谓江河日下,内有大小暴动,外有骚扰。呈现出晚清一副上下交困、内外交迫的衰世凄凉图像。

道光二十年(1840)鸦片战争爆发,西方帝国携带着“坚船利炮”叩开长期封闭的清朝国门。“天朝帝国万世长存的迷信受到了致命的打击,野蛮的、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了。”④西方侵略者步步紧逼,清政府节节败退,结果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失败告终,随之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经此一役,翻开了中国近代史血腥、耻辱的一页。清政府开始意识到满族的统治出现了危机,八旗子弟骁勇不再。此时,必须分权与汉族士大夫,寄希望于满汉和衷共济挽将倾之大厦。这在客观上为曾国藩登上历史舞台埋下伏笔。

曾国藩,当时只是在翰林院一区区词臣,无兵无权,不能登高一呼,杀敌卫国。然而曾“既有凌霄之姿,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⑤“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⑥不甘心只做文学侍臣的曾国藩思想上产生剧烈的震动,希望“早绝天骄荡海氛”⑦。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时刻,沧海横流,英雄安在?深受理学经世思想熏陶的曾国藩人如其名,要做国之藩篱,挽救危亡。曾国藩时刻在准备着报效国家,只要朝廷一下命令,便可挺身而出。

综上,我们知道正是因为深受理学思想、经世思想影响,曾国藩才会以高度自尊、自信、自强的意志挥毫写就“勿言一勺水,会有蛟龙幡”。韩愈说“和平之音淡薄”,如若曾国藩处于太平盛世,就不会振聋发聩地喊出“男儿未盖棺,进取谁能料”如此强音。生逢动荡时局,是历史的呼唤也是胸怀修、齐、治、平,用世情怀的曾国藩应该站出来承担责任的时候。也就是这种种合力使曾国藩拥有积极入世,渴望建功立业精神。理学思想、经世思想,危乱的时局这三股力量可以说是曾国藩用世情怀之源。

《小池》这首诗是曾国藩抒发个人内心愤慨,一腔热血的产物,更是他日夜思考希望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复兴的产物。从这首诗入手分析其思想渊源,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曾国藩这位“立言、立德、立功”“三立”完人的厚重情怀。

注释

①曾国藩著.唐浩明总编辑.曾国藩全集·诗文[M].长沙:岳麓书社,2011:56

②萧一山著.清代通史[M],(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71

③黎庶昌著.梅季校点.曾国藩年谱[M].长沙:岳麓书社,1986:5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

⑤刘义庆著.世说新语[M],中华书局,2015:132

⑥全唐诗[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第390卷第045首

⑦曾国藩著.唐浩明总编辑.曾国藩全集·诗文[M].长沙:岳麓书社,2011:4

①赵尔巽著.清史稿[M],中华书局,1998

②黎庶昌著.曾国藩年谱[M],长沙:岳麓书社,1986

③曾国藩著.曾国藩全集[M],长沙:岳麓书社,2011

④萧一山著.清代通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介绍:陈正博,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小池道光理学
一道光
文理学人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征稿简则
情怀:照亮忧伤的一道光
初夏《小池》
龙猫,你爱的那道光是爱情
小池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征稿简则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白成一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