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阅读方能悦读
2017-02-07封慧
封慧
有一次和同事探讨各自的英语教学困惑时,彼此都不约而同地谈到同一个问题:不少学生课文能倒背如流,在课堂上也能用英语侃侃而谈,听说和交流能力都很强,但每次练习都不能达到理想的成绩。这是为什么呢?归根结底是学生阅读和理解文本的能力较差。缺乏有效的阅读策略是造成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外语教育学家Wilga M. Rivers在《Teaching Foreign-Language Skills》一书中曾经从正反两个方面揭示了英语阅读的基本规律:The virtuous circle of the good reader(阅读的良性循环)和 The vicious circle of the weak reader(阅读的恶性循环)(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显示的阅读规律我们可以得知,学生的英语阅读行为和阅读结果之间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因此,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有效的阅读策略成为英语阅读教学中亟需解决的问题。而学生英语阅读策略的培养,实际上是对其阅读能力、阅读习惯、阅读方法和技巧的培养,这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有必要进行指导和专门训练的。比如如何抓住阅读材料的大意,如何捕捉到文本中的关键词句,如何提高阅读速度等。
一、阅读前充分预习,有备而来——激活阅读材料的文化背景知识,降低学生的阅读难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文化背景知识是指阅读材料背后的相关的隐含信息,它的覆盖面极广,其中包括地理环境、社会历史、风土人情、传统习惯、民间传说、寓言故事、生活方式等。而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很多内容都和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分不开。尤其是高年级的语篇,涉及的的文化信息更为丰富。如果阅读前不做好充分的预习,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直接切入文本,往往会增加学生的阅读难度,导致其阅读兴趣下降。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阅读前加强预习,有所准备、有所了解地进行阅读文本的学习。
比如在学习译林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8 At Christmas一课时,我让孩子们回去查阅关于圣诞节的有关知识,并和中国的新年做个比较。圣诞节虽然现在在中国比较流行,也走进了不少中国家庭,但事实上孩子们对圣诞节并不了解,他们接触到的只是一些表面的东西,像圣诞树、圣诞老人、礼物等,他们并不懂得节日背后的真正意义和内涵。孩子们通过充分的预习,了解了很多关于圣诞节的知识。由于在阅读前已经有了充分的知识储备,阅读起来不仅降低了难度,还大大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阅读时掌握方法和技巧,提高速度——寻求有效的阅读方法,掌握灵活多样的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阅读效率指的是阅读理解的正确率和阅读理解的速度,这两者共同构成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研究表明,阅读方法总是和阅读效率成正比的,有效的阅读方法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灵活多样的阅读技巧更能让学生如鱼得水,加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抓住主干、把握脉络,整体感知文本大意。
在阅读时,学生难免会遇到不熟悉的词汇和语言结构,这些生词和语言难度远超出学生的英语水平,会引起学生的理解障碍,如果此时执着于弄清这些生词的意思,不仅会影响阅读速度,也会降低阅读乐趣,甚至会打击学生的阅读信心。这时教师应及时告诉学生可以带着生词阅读,整体感知阅读材料,抓住文本的主干,适时地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让他们掌握猜测词义的方法。比如:根据上下文或图片猜词义;根据段落或篇章的上下文表述猜测;根据文章的插图猜测等。
(二)指导学生以“浏览—跳读—细读”的模式进行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阅读前,可以根据文章的图片预测文章的大致内容,快速浏览文本,把握文章大意;阅读时,先了解需要找到的信息,然后通过跳读的方式获取文本的关键信息;阅读过程中如果需要寻找细节信息,则应该放慢阅读速度,细细研读,并在关键词句处做相应标记。阅读后,对课文进行复述时,可以先将关键词整理出来,再根据关键词复述。
在教学An ant and a bird这一阅读文本时,我便指导学生采用这样的阅读模式进行文本的解读。An ant and a bird这篇阅读材料并非教材中的内容,其中生词非常多,学生在阅读时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充分地开展好阅读前的预习活动。先带领学生做单词游戏,尽可能的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熟练材料的主要词汇。在充分的预习活动之后,我再让学生在阅读材料中找出刚才预习的单词、句型,并进行认读。然后,我提出一两个在短文中很容易就可以找到答案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开展阅读活动。难度降低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了。让学生完成以上活动之后,我再领着学生理解短文,鼓励学生完成检测题。这样的阅读教学,虽然离教学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学生已经能够自主参与阅读学习活动中了。
三、阅读形式多样化——变阅读为悦读,使学生真正爱上阅读
说到阅读,我们往往先想到默读,殊不知这只是阅读形式的一种。我们不应拘泥于一种方式,而应该让阅读变得多样化,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形式,或者几者相结合,效果也许更佳。正如《古今贤文》(读书篇)中所云:“默读便于思索,朗读便于记忆”。
最能关注个体差异的阅读方式是默读。默读时,不同学生对同一阅读材料可以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有的学生在默读时可以多读几遍,有的学生在默读时会停下来进行思考……这样的阅读有助于学生抓住主要线索,对文本进行正确的推理、判断、概括和总结。
朗读也是文本阅读中常见的一种方式。它既是巩固语言知识的环节,又是检验学生是否理解文本的重要手段。朗读时既能使学生熟悉文本的语音语调,又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更有利于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记忆。
四、英语阅读的补充和延伸——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指导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课外自主阅读方法
小学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课堂教学,还必须向课外作适当的补充和延伸。课内阅读是在学的过程中读,而课外阅读是在读的过程中学。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实践表明,长期坚持课外阅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综合技能和语言文化意识的发展。
但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针对这一点,我选择了英语阅读作为班级的拓展性课程,找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耳熟能详的英文卡通故事,如The three pigs,The rabbit and the tortoise等,还有一些具有现实教育意义的卡通故事,如Little animals going to the city等,让学生先分小组阅读讨论,再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进行阅读交流。另外一起作业网这个平台也给学生提供了课外阅读的语料,教师可以按年级按主题每周布置一篇绘本阅读内容,并在我们的英语阅读拓展课上进行交流和展示,这不仅可以让学生之间分享英语课外阅读的乐趣和信息,让那些坚持英语课外阅读的学生能够有一个展示自我阅读的平台,还可以给尚未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以激励和鞭策,让课外阅读能常态化地深入开展下去。
阅读是语言学习的途径之一,其最终目的是要以读促想、以读促说、以读促写、以读促做。而北京师范大学王蔷教授也提出:“阅读教学的三个主要目标是:read for fun, read for information, read for language。应让小学生在阅读中感到愉悦,并同时获取信息和学到语言知识。”因此让学生学会阅读是英语教学的关键,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策略,不仅提升了学生的阅读效率,更能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乐趣,正所谓“会阅读方能悦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 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版
[2]陈静波主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案例式解读·小学英语》,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版
[3]龚海平著.《龚海平的小学英语教学主张》,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4]乐伟国主编.《小学英语精彩教学片断和课例赏析》,宁波出版社
[5]王蔷,张虹著.《英语教师行动研究》,(修订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6]Rivers WM.Teaching Foreign-Language Skills[M].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Ltd,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