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硬联合麻醉在妇产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方法
2017-02-07王之丰金志军
王之丰,金志军*
(上海长征医院,上海 200003)
腰硬联合麻醉之所以在腹部手术、妇产科手术、骨科手术、泌尿科手术中得以应用广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该麻醉方式能够让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最大程度的松弛肌肉,减少不良反应,且很短的时间内便会达成麻醉效果[1]。我院在妇产科手术中对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方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2016年4月28日~2017年10月8日期间我院妇科产收治的90例手术患者,按照麻醉方式将患者分为三组,每组30例。A组年龄20~59岁,平均年龄(37.2±3.2)岁;5例行剖宫产手术、14例行子宫切除术、11例行卵巢囊肿切除术。B组年龄22~58岁,平均年龄(36.5±2.8)岁;7例行剖宫产手术、13例行子宫切除术、10例行卵巢囊肿切除术。C组年龄21~56岁,平均年龄(36.8±2.1)岁;8例行剖宫产手术、10例行子宫切除术、12例行卵巢囊肿切除术。综合比较A、B、C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90例患者行手术前全部禁食8h。A组:穿刺点作于腰椎L1~2或L2~3椎间隙,注入0.5%的盐酸利多卡因,自患者的背部中心穿刺,之后行头侧硬膜外置管,帮助患者平卧,注射丁卡因0.25 mL与利多卡因1.5 mL,实验剂量:5 mL;初始计量:15~18 mL。
B组:术前半小时肌肉注射阿托品0.5 mg与苯巴比妥钠1 g,穿刺点作于蛛网膜下腔间隙,腰椎L2~3,见脑脊液后,注入0.9%的氯化钠与0.5%布比卡因的混合液,剂量为3~5 mg。
C组:术前半小时肌肉注射阿托品0.5 mg与鲁米那0.1 g,若患者各项生命指标正常,则继续注射乳酸钠林格氏液,以免实施麻醉后患者的血压因外周血管扩张而降低。取左侧卧位,穿刺点作于腰椎L3~4,腰穿针在穿刺成功后(有脑脊液)放置。注入0.5%布比卡因实施腰麻,拔出腰穿针,将长度为4 cm的导管插于患者硬膜外腔一端。之后取平卧位,将2%利多卡因注入硬膜外腔,剂量3 mL。观察少许,若患者并没有全脊麻现象,提示导管已经在患者的硬膜外腔,之后以麻醉阻滞平面为依据,明确麻醉药物的合理剂量。
1.3 观察评定标准
比较A、B、C三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以及在T0(麻醉前)、T1(麻醉后10 min)、T2(麻醉后半小时)、T3(手术结束时)各阶段的心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比较(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比较(x±s)
3 讨 论
相比硬膜外麻醉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妇产科手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有四大优势:①实施麻醉的操作过程相对简单,麻醉的安全性更高,且起效快,镇痛效果理想,能够充分松弛术中患者的肌肉,手术的安全性也得以保障[2];②腰硬联合麻醉不需要大剂量的麻醉药物,患者不会因为用药剂量的问题而出现不良反应;③借助硬膜外导管给患者注入药物,能够让麻醉药物持续的时间更长,非常有利于复杂的妇产科手术;④不会给患者带去不必要的手术创伤,患者的硬脊膜孔会在拔掉穿刺针后自行愈合,脑脊液不会从中渗出,所以很少有患者在术后出现头痛等不良反应。
总而言之,腰硬联合麻醉更适合应用于妇产科手术中,不仅起效快,且不会引起患者心率的严重波动,安全性高。
[1] 周 程,王冬冬,李国政,等.右美托咪定在妇产科手术腰硬联合麻醉中的应用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3(11):1463-1465.
[2] 崔乃荣.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妇产科手术的临床观察[J].中国处方药,2015,(2):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