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美托咪定在双腔支气管麻醉中的应用观察
2017-02-07何伟
何 伟
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 麻醉科,河南 新乡 453000
双腔支气管麻醉常用于胸科手术,由于双腔气管导管较粗,并且插入位置较深,可刺激较为敏感的隆突和支气管部位,引起高应激反应。插管与拔管时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对围术期尤为重要。本研究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双腔支气管麻醉插管和拔管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胸科手术40例,ASAⅠ-Ⅱ级,年龄50~70岁,体质量(50~80) kg,所有患者无肝、肾、心脑血管病史,术前无心动过缓、无心脏传导阻滞。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0例,对照组20例。2组患者年龄、身高、体质量,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术前禁饮8 h,禁食12 h,术前30 min肌注苯巴比妥那0.1 g,阿托品0.5 mg。静滴复方氯化钠注射液8~10 mL/kg,监测血压、心电、血氧饱和度。观察组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6 μg/kg 10 min,对照组同样方式泵入生理盐水。观察5 min后,快速麻醉诱导,咪哒唑仑0.04 mg/kg,舒芬太尼0.4 μg/kg,丙泊酚1 mg/kg,顺苯阿曲库铵0.15 mg/kg,插入双腔气管导管,行机械通气,VT 8 mL/kg,RR12 bpm,开胸后单肺通气,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顺苯阿曲库铵维持麻醉。观察组持续泵入右美托咪定0.2~0.5 μg/kg·h-1至手术结束前30 min。手术结束,符合拔管指征,拔出气管导管。
1.3 观察指标
记录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T2),气管拔管前(T3),气管拔管后(T4)的MAP与HR的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1.5 结果
观察组的MAP在T0,T1,T2,T3,T4无显著变化(P>0.05);HR在T1,T2,T3,T4明显减慢(P<0.05)。对照组的MAP在T1时显著降低,T3,T4时显著增高(P<0.05),HR在T1,T4显著升高(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MAP.HR比较
2 讨论
双腔支气管麻醉是大多数胸科手术首选的肺分离技术,由于双腔气管导管较粗并且插入位置较深,刺激到敏感的隆突与支气管,可引起血压急剧升高和心率加快,给围手术期带来潜在危险。右美托咪定在围手术期可稳定血流动力学,抑制插管和拔管时应激性反应[1]。
右美托咪定是一种新型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能在交感神经突触前膜α2受体中起作用, 对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的释放起抑制效果,使血压和心率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本研究显示,右美托咪定组在插管前、后与拔管前、后MAP无明显变化,HR在泵注右美托咪定后减慢,血流动力学较为稳定。而对照组MAP在麻醉诱导后显著降低,插管后、拔管后显著升高,HR在插管后、拔管后显著增高。实验[2]证明,麻醉诱导前输注盐酸右美托咪定或者全麻期间持续输注盐酸右美托咪定能够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及拔管所引起的应激反应,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应用右美托咪定可显著抑制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等儿茶酚胺物质的释放,减少循环波动[3]。
开胸手术创伤大,机体应激强烈,右美托咪定是一种良好的麻醉辅助用药,可起到镇静、抗焦虑的作用,且可减少全身麻醉药物的用量[4],使麻醉的维持以及术中管理变得更为方便,值得应用推广。
[1] 王朝晖,王绍林.右美托咪定作为麻醉辅助用药的研究进展[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4,42(2):209-211.
[2] 马立靖.预注右美托咪定的镇静效应及其对全麻患者气管插管反应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28(7)638-639.
[3] 李煜.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手术围术期血儿茶酚胺及血动力学影响[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1,11(2):119-122.
[4] 高建瓴,詹英,杨建平,等.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患者的镇静及全身麻醉药物的节俭作用[J].上海医学,2010,33(6):525~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