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伴奏在赣南采茶舞中的应用研究
2017-02-07王媛
王 媛
(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四川成都 610101)
钢琴伴奏在赣南采茶舞中的应用研究
王 媛
(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四川成都 610101)
赣南采茶舞是一种流传久远的、范围较广的民间代表性舞蹈,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舞蹈表征,是客家文化的舞蹈艺术表现,具有极为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特色,内含深邃而丰富的茶韵文化,拥有非常精巧的采茶动作表演技巧,本文重点研究和探讨钢琴伴奏在赣南采茶舞中的应用问题,提炼具有特色的赣南采茶舞蹈的“三绝”动作,在适宜的钢琴伴奏之下把握和领悟赣南采茶舞的韵律、节奏和神韵,从而更好地实现对民族采茶舞蹈的传承和弘扬。
钢琴伴奏;赣南采茶舞;民族;应用
赣南采茶舞源于江西南部赣州一带,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由于它与当地客家人民的生活习惯密切相联,因而流露出极为浓郁的地方客家民族习俗特色和风格,在历代的口耳相传之后,逐渐演变成为客家人们的民间歌曲和舞蹈艺术表达,融合了采茶劳动的日常行为和动作,在茶农们的举手投足之间、言语歌声之际,流淌出令人惊叹的民族茶韵之美,是客家人们的艺术瑰宝。并且,在赣南采茶舞蹈与钢琴伴奏相结合的艺术创作过程中,还更好地展示出赣南采茶舞蹈的特有韵律、节奏。下面笔者就来谈谈钢琴伴奏在赣南采茶舞中的应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赣南采茶舞蹈的乐曲腔调分析
1.1 溯源赣南采茶舞蹈的艺术形态
在赣南采茶舞蹈源起之时,始于江西南部的山歌民间小调、灯彩戏曲,基本的舞蹈动作源自于客家人们日常劳作的采茶动作和神态,在江西客家人的日常采茶劳作之中,田间地头、野外赶路时分都可以听到飘荡在山间的山歌小调,在客家人们的采茶山歌小调之中,尤以“十二月采茶歌”最为流行,具有代表性,广为传唱的有“顺采茶”、“倒采茶”、“四季采茶歌”等,还有以不同的花鸟、劳动、情绪而取名的山歌小调,如:“打鞋底”、“补缸调”、“斑鸠调”、“劝郎调”等,都反映出赣南客家人们的心理和情绪,有不同的风格和意趣。与此同时,在江西南部的赣州还形成了别具一格、新颖有趣的江西民间灯彩,它是由赣南采茶歌与采茶灯、狮舞相融合而形成的,极具戏曲风韵和特色,有极为深厚的地域化风格和人物特征。
1.2 “三腔一调”的赣南民歌曲牌体
赣南采茶舞蹈的音乐是由不同的曲牌连缀而成,在历史发展和演变进程中逐渐形成了新颖别致的“三腔一调”风格的赣南民歌曲牌体,具体内容包括有:(1)茶腔。赣南民歌曲牌体之中的茶腔甜美、活泼而抒情,有极为鲜明的田园风格和民族风情,尤其适用于对采茶劳作的叙事和抒情,如:“斑鸠调”、“牡丹调”、“割韭菜”等赣南民歌就通过极为欢快、明亮的音乐节奏,流露出采茶人们的愉悦、抒情的情感和心理状态。(2)灯腔。在这种独特的调式之中,可以极为明显地感受和领略到地方戏曲的特色风味,它具有跌宕起伏、高亢深厚、激烈高昂的特征,在这个节奏分明而强烈的调式之中,可以感受到采茶人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情感。(3)路腔。也称为“路调”,是体现赣南采茶人们日常行走时的艺术形态,是一种载歌载舞式的表达方式,在这种生活化的艺术创作之中极尽诙谐、幽默之意趣。(4)杂调。顾名思义,它没有固定的体系和程式,并非赣南采茶音乐的主流腔调,而是主流腔调的补充,具有小巧玲珑、轻盈娇柔之特色。并且,在赣南采茶音乐之中,还时不时地会运用“哎咳呦”、“衣呀衣子哟”等衬词,使赣南采茶音乐显现出别致的韵味。
1.3 赣南采茶舞的勾筒正反弦的伴奏
在赣南采茶舞之中,通常以勾筒作为伴奏的主要乐器,与二胡类似,其音色粗犷而豪迈,具有极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风味,并在同调不同弦的音乐伴奏过程中,形成了支声复调的织体结构,增强了赣南采茶舞的艺术渲染力。另外,在赣南采茶舞的音乐伴奏之中,还要采用了小鼓、大小锣、大小钹等衬托性的伴奏乐器,这些打击乐成为了勾筒伴奏的辅助和补充。
2 赣南采茶舞中的钢琴伴奏现状分析
2.1 无法突显赣南采茶舞蹈内在的情感主题
赣南采茶舞蹈在举手投足之间突显出其特有的茶韵之美,动作生活化、形式多样化,集各家之所长,形成鲜明而有特色的赣南采茶舞蹈,并在历史的发展和衍变之下,逐渐形成了赣南采茶舞的茶韵“三绝”:单水袖、扇子花和矮子步,这些独特而新颖的采茶舞蹈动作极具有灵动性和夸张性,将人们带入到变幻多姿的舞蹈世界之中。然而,一味地重复采茶舞蹈动作难免枯燥和单调,如果在赣南采茶舞蹈教学之中,缺乏了音乐的伴奏,则会使赣南采茶舞丧失其灵动性和活力,如:赣南采茶舞蹈中的技艺超凡的“矮子步”的舞蹈形态之中,如果单纯地从“提”、“压腕”、“颤膝”的舞蹈动作中训练,缺乏音乐的伴奏,则会使赣南采茶舞陷入到僵化的误区,缺少对赣南采茶舞蹈内涵和情感的关注,难以突出表达人物的主题形象特征。
2.2 赣南采茶舞的歌曲音乐伴奏不够充分
在赣南采茶舞的艺术表演形态之中,通常是以歌曲伴奏的形式加以陪衬和映射,如:《斑鸠调》、《牡丹调》等,然而,这些赣南采茶舞的歌曲伴奏缺少音乐和声效果,不够完整和充分,难以通过复杂的音乐织体结构表达出赣南采茶舞的民族特色风格,也难以深入体悟赣南采茶舞的审美内涵和文化底蕴。
2.3 音乐伴奏较为陈旧
在赣南采茶舞蹈表演之中,还仍旧采用和沿袭传统的戏曲曲牌伴奏音乐,这些传统的戏曲曲牌伴奏音乐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套路陈旧,难以与现代的音乐审美要求相适应,如:在赣南采茶舞中的《睄妹子》中的曲牌音乐就是老套的《对花》伴奏音乐,它根本就无法充分突显出赣南采茶舞的现代审美价值,难以激发现代人们的情感共鸣和审美体验,不利于赣南采茶舞蹈的现代传承和弘扬。
3 赣南采茶舞蹈钢琴伴奏的应用策略
3.1 全面把握赣南采茶舞蹈钢琴伴奏的原则
在赣南采茶舞蹈的创作过程中,要注重把握赣南采茶舞蹈钢琴伴奏的原则,具体来说,主要应当从以下原则入手:(1)要注意钢琴伴奏的典型性,根据其各自独立的曲牌名,打造出具有特定音乐、人物形象的赣南采茶舞蹈,使观众可以从中体验到原汁原味的艺术性效果。(2)要注重赣南采茶舞蹈钢琴伴奏的科学性,要通过钢琴伴奏实现赣南采茶舞的组合性的训练,包括舞蹈基本动作、复合性的舞蹈技巧与搭配、舞蹈律动等,从而更好地提升赣南采茶舞蹈的感染力。在训练赣南采茶舞蹈动作“单袖筒”的过程中,钢琴伴奏不可过于复杂,应当选用舒缓优美的伴奏音乐,如:采茶曲牌《闹五更》;在对舞蹈表演者进行“扇子花”的训练之中,可以选用欢快的伴奏音乐《对花》,从而实现组合经典、音乐经典的科学训练效果。(3)还要突显出赣南采茶舞的舞蹈性特征和原则,要使钢琴伴奏成为拓展和丰富赣南采茶舞蹈的载体,实现音乐与舞蹈的融合,更好地提升赣南采茶舞的艺术张力。例如:在赣南采茶舞蹈之中,在训练《刘二上路》的采茶舞蹈组合练习时,可以选用优美流畅的伴奏音乐《芒冬调》,充分表达和流露出人物角色“刘二”特有的审美心理特征,惟妙惟肖地完成声情并茂的采茶舞蹈表演,在水乳交融、丝丝相扣的音乐与舞蹈组合训练中,更好地实现对赣南采茶舞的情感表达。
3.2 创作具有赣南采茶特色风格的伴奏曲谱
在赣南采茶舞的钢琴伴奏应用过程中,要实现创作性的、与地域民族特征相结合的伴奏曲谱创作,要形成系统化、特色化、民族化的钢琴伴奏组合体系,更为全面而深刻地突显出赣南采茶舞的艺术魅力。在编撰系统化、特色化的赣南采茶伴奏曲谱创作中,要充分运用丰富的和声效果,并将其与织体、调式音乐相组合,挖掘和创作赣南采茶舞特有的钢琴伴奏曲谱。
3.3 融入不同地域文化的内涵
在赣南采茶舞的钢琴伴奏创作过程中,还要结合不同地域的文化内涵和底蕴,探索赣南采茶舞与赣南地域文化的内在关联,要充分挖掘赣南不同地域文化内涵,将客家习俗、种茶采茶历史、茶艺服饰、关于茶的谚语等融入到钢琴伴奏的创作之中,形成不同的衍变形式和内容,更好地体现不同地域文化的情感内涵和艺术特质。
3.4 实现赣南采茶舞与钢琴伴奏的良好互动
在赣南采茶舞蹈的钢琴伴奏创作过程中,要使赣南采茶舞蹈者与钢琴伴奏者之间形成良好的默契感,准确把握赣南采茶舞的特色化风格,用特定的舞蹈语汇感染观众,并在与伴奏音乐的情绪张力之下,更好地舞动出别具一格的赣南采茶舞蹈,尽情展现出新颖别致的矮子步、单袖筒、扇子花的刚柔相济、豪迈温婉的情绪变化,使欣赏者领略和体验到赣南采茶舞蹈的幽默、诙谐与风趣,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在变幻无穷的尺水兴波之中与情境相融,达到妙趣横生、不可言说的艺术境界。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赣南采茶舞蹈是源于特定地域的茶文化内容,它以舞蹈和音乐为载体,充分流露出客家人们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态度和精神,以其鲜明、独特而新颖的赣南采茶舞蹈动作和技巧,吸引了众多的观众,并在钢琴伴奏的融合应用之下,极大地提升了赣南采茶舞的音乐韵律和风格,使之与茶文化的清幽洁净、自然淳朴的品性相契合,充分展示出赣南采茶舞的特有魅力和内涵,有助于推动赣南采茶舞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1]池水婧.以“天人合一”思想为纽带——浅谈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与茶道文化的融合创新[J].大众文艺,2016(17):169.
[2]祁亚楠.钢琴曲《采茶扑蝶》的民族特色与茶文化的融合[J].福建茶叶,2016(7):123-124.
[3]罗龙.陈勇声乐作品中钢琴伴奏的民族音乐元素与作曲技法探析[D].云南艺术学院,2016.
[4]周晨.各地“琴”系民族花,何愁寻觅民族路?——探闽西钢琴音乐创作与客家采茶戏的融合[J].音乐创作,2016(3):131-133.
[5]黄文华.关于赣南采茶舞蹈课程的钢琴伴奏问题[J].艺海,2013(9):66-67.
[6]许慧.论钢琴曲《采茶扑蝶》的民族特色与演奏风格[J].黄河之声,2013(10):45-46.
王 媛(1987-),女,山西阳泉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