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忆沙博理

2017-02-07孟宪波

英语世界 2017年12期
关键词:礼物英文

文/孟宪波

回忆沙博理

文/孟宪波

沙博理,原名Sidney Shapiro,1915年12月23日出生于美国纽约,毕业于圣约翰大学和耶鲁大学,中国籍犹太人,翻译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政协委员、宋庆龄基金会理事等职务。2010年12月获“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2011年4月获“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2014年10月18日8时30分在北京家中安然辞世,享年99岁。

据说,其中文名取“博学明理”之意,我曾就此事向他本人求证,他却一笑置之,不置可否。沙博理先生毕生致力于翻译,著作等身。大学时代,我最喜欢阅读的书籍之一就是由他翻译的《水浒传》英译本,该书对我日后从事翻译事业有着深远的影响。

2008年中秋节前夕,在老领导、前高级外交官王雨生同志的引荐下,我前往拜访自己的偶像——沙博理。他家住在北京什刹海附近的一座四合院里。周围的邻居都知晓他的鼎鼎大名,并亲切地称之为“砂锅里”。去之前,我打电话询问他喜欢什么礼物,老人回答道:“家里的茶叶都成灾了,月饼更是多到吃不完!礼物吗,你自己看着办吧。”我猜测他喜欢咖啡,便托朋友买了两袋上好的“极品蓝山”咖啡豆,并贴心地将其中一袋打磨成粉。我一进门,便双手捧上礼物,当老人家看到我送他的极品蓝山时,顿时眼睛一亮,大呼:哇,终于找到知音了!我们遂成为“死党”。

之后的几年里,我几乎成了他家的常客。除追忆年华易逝和评东论西之外,我们两个忘年交还常常互换礼物。我竟敢班门弄斧,冒着贻笑大方的风险,把自己新出版的几本小书如《我们相信变革》等送给这位翻译大家,沙老也慷慨回赠自己的扛鼎之作——《我的中国》(My China)(中、英文版),并用英文题写赠语,大意是:中国有幸拥有一位举世闻名的翻译家,望再接再厉,不断进取。溢美之词,虽不属实,却也着实令我激动不已,受用至今。

沙家的客厅里摆放着他与朱镕基总理会谈时的合影照片,担任译员的正是外交学院低我一级的一位学弟。实际上,沙博理的北京话说得“倍儿流畅”,根本无须传译。房间四壁挂满了名人字画,其中包括沈鹏先生题赠的“博学明理”和郭沫若先生专门为凤子题写的四方联。虽说沙老的中文讲得好,但书写却不能算过关,因此,他生前基本上只做汉译英笔译,除了“沙博理”三个中文字外,其日常书写亦多用英文。由此看来,中文的确比英文难学。沙老年轻时系圣约翰大学法律系高才生,二战时还曾一度参与破译敌方密码的秘密工作,行事风格严谨细腻,待人接物彬彬有礼。我记得初见沙老时,这位耄耋老人思维敏捷,言语幽默,谈笑风生,反应之快,与年轻人比亦丝毫不逊色。他给我讲过许多有趣的故事,其中包括《圣经》中的马太是一位真正的无产阶级斗士等。他还不忘用意大利语“traddutore,traditore (叛徒!——译者)”来自嘲他本人孜孜以求的事业,同时也让我这个视翻译为生命的晚辈会心一笑。

上世纪四十年代,沙博理与中国女演员凤子喜结连理,为了爱情,沙博理选择了永远留在中国,并毅然放弃原有的美国国籍,加入中国籍。这段异国情缘长达48年之久,直至女主人凤子与世长辞。沙夫人原名封季壬(1912—1996),笔名封凤子等,广西荣县人,193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后留学日本,是我国著名的话剧表演艺术家和戏剧理论家。在近半个世纪的岁月里,夫妻恩爱,携手并肩,栉风沐雨,从一而终,成为令人艳羡不已的美谈。我每次与沙老交谈,都能体会到老人对亡妻的一往情深和无限眷恋,令人由衷赞叹:美哉,爱情!

沙老对家具的投资独具慧眼,令人赞叹不已。他家的黄花梨家具是“文革”时期淘得的便宜货,当时他只花费50元,就买到了一组黄花梨家具,现在却成了金不换的值钱宝贝。在那段人人自危的岁月里,天不怕地不怕的“革命小将”红卫兵,最热衷的莫过于破四旧和打砸抢,常常将名贵家具和古玩字画全都一股脑儿扔到大街上,并付之一炬。因此,家家唯恐避之不及。想当年,不惧招惹是非且豪掷五十元“巨资”抄底的,唯有沙博理!

沙老生前很注意锻炼身体,还曾专门到自家院子里为客人演示他自编自创的太极拳。我本人也曾长期习练太极拳,但在我这个“行家”看来,他的“沙氏”太极竟然别有一番韵味,其健身效果说不定更胜一筹,亦未可知。

沙博理治学严谨,翻译特色自成一体;遣词造句,巧妙精练。据我的恩师、外交翻译前辈吴鹤年教授回忆,1968年“八一”建军节前夕,“毛主席人民战争理论研讨会”在京举行,他作为译员,与沙博理等专家共同出席该研讨会。吴老说他至今仍记忆犹新,沙老当时告诉他,在英文中,symposium一词的academic(学究)味道更浓一些,而且会上所讨论的内容也大多具有浓厚的学术气息。然而毛泽东思想是要活学活用的,是生动的,是有活力的,因此,这类研讨会不宜译作symposium,可译为discussion(meeting)。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作为犹太后裔,他与不少以色列领导人相识相知,并为中以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瞬间,沙老离开我们已近三年,但他的和蔼可亲,他的音容笑貌,他的言谈举止,无不历历在目,仿佛如昨。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斯人已逝,懿范永存!

(孟宪波匆匆写于丁酉夏日)

猜你喜欢

礼物英文
英文摘要
送错的礼物
爱的礼物
英文摘要
礼物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