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大熊猫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基本技术要求的探讨

2017-02-07朱思雨

野生动物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大熊猫场馆物种

张 玲 钟 义 朱思雨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北京,100714)稿件运行过程

开展大熊猫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基本技术要求的探讨

张 玲 钟 义 朱思雨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北京,100714)稿件运行过程

大熊猫;合作研究;技术要求

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物种,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被誉为中国“国宝”,是野生动植物保护领域的旗舰物种,深受世界人民喜爱。开展大熊猫国际合作研究是一项长期的保护研究项目,对国外合作单位有着综合技术与能力要求,本文根据多年来顺利实施大熊猫合作研究项目经验,通过9个方面对技术要求进行了分析和说明,得出结论:保证合作单位高效运营和管理,优化饲养环境和条件,保障动物健康和福利,加强科研攻关与合作,丰富科普教育与宣传,紧密沟通与协作是开展大熊猫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的前提基础和必备的技术要求。

1 开展大熊猫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的现状和意义

大熊猫(Ailuropodamelanoleuca)是中国特有物种,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1](CITES)附录Ⅰ物种,被誉为中国“国宝”,是野生动植物保护领域的旗舰物种,深受世界人民喜爱,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性物种,在推进我国对外交往和文化传播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长期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向我国提出获得大熊猫的愿望。自1994年起,我国政府根据CITES公约精神,启动了开展中长期大熊猫保护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目前,我国已与日本、美国、奥地利、泰国、西班牙、澳大利亚、英国、法国、新加坡、加拿大、比利时、马来西亚、韩国、荷兰和德国共15个国家的20个动物园开展大熊猫国际合作研究项目,旅居海外的大熊猫及其幼崽达到54只。多年来,大熊猫国际合作发挥了特殊及有效的贡献,一方面满足了国外民众观赏大熊猫的愿望,搭建了中外人民友好沟通的桥梁,提升了大熊猫等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形象,在促进对外交往上发挥了独特并有效的作用。另一方面与国外动物园一起开展了相当规模的大熊猫科学研究工作,解决了部分大熊猫疾病、繁育及野外保护方面的技术问题,发表了大量研究论文,传播了大熊猫文化及其科研、保护知识,促进了濒危物种保护国际合作与能力的提高。

2 开展大熊猫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应满足的基本技术要求

大熊猫国际合作项目是一项长期的保护研究项目,技术方面对外方合作单位在大熊猫场馆选址、建设、饲料供给和技术支撑等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务必要保证大熊猫能在国外得到良好的居住环境和饲养条件,保障其健康和福利。同时项目也对科学研究及协调沟通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以保障大熊猫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的顺利实施。下面从9个方面探讨国外合作单位开展大熊猫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应满足的基本技术要求。

2.1 行业要求

2.1.1 具有综合性或专类性动物饲养管理资质的动物园或相关组织机构。

2.1.2 在动物保护方面具有良好的声誉,是所在国家动物或自然保护教育的主要场所。

2.2 资金保障要求

具备较好的经济条件,管理或拥有当地经营管理能力位列前茅的动物园。能够保障大熊猫及园内其他动物的日常所需,能够为推动大熊猫保护事业发展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

2.3 大熊猫场馆要求

国外合作单位应根据国家林业局2017年3月出台的《大熊猫国内借展场馆设计规范》[2]设计建设大熊猫场馆。相关技术指标可高于《规范》中的基本要求,同时还应注意满足以下指标。

2.3.1 场馆一般要求

2.3.1.1 大熊猫场馆应选址在周边无污染,通风采光良好,地形地貌尽可能接近大熊猫自然栖息环境,周边植被条件良好的区域。

2.3.1.2 尽量满足大熊猫生物学特性的需求,满足其生理和心理需求。

2.3.1.3 周边至少100 m范围内不应有猛兽(犬科Canidae、猫科Felidae)类动物饲养场馆,满足大熊猫疾病防疫和隔离的需要。

2.3.2 场馆功能区要求

大熊猫场馆应具备室内饲养区、室内展区、室外展区、人工育幼区、疾病诊疗区、饲养管理区、公众教育区等功能区。其中室内展区面积为每只大熊猫活动区域不宜低于150 m2,室外展区面积为每只大熊猫活动区域不宜低于300 m2。活动区域内应提供环境丰容物品,以满足大熊猫环境富集的需要。

饲养管理区应包括值班室、管理工作间、饲料储存间、饲料加工间、监控室库房等功能区域。

在设计上应参考国内执行的《大熊猫国内借展场馆设计规范》和《大熊猫饲养管理技术规程》[3]的技术要求,特别是应与中方专家提前细化大熊猫场馆建设的细节,保证大熊猫馆安全、舒适,保障大熊猫的动物福利,达到适用、美观、节能、环保的要求,满足大熊猫科学研究、公众教育、饲养繁育、游客展示等方面的需求。场馆竣工后须接受中方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2.4 食物保障要求

具备大熊猫喜食竹的竹子基地或竹子来源供给商,能够保证饲料常年的正常供给。每只成年大熊猫每天提供不少于40 kg的新鲜竹子。竹子、竹笋的来源地应为无污染区,粮食、果蔬等食品的质量必须符合相关国家的粮食标准。饲养管理细节可参考《大熊猫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2.5 医疗条件要求

自身具备小型兽医院和专业兽医资质的从业人员,能够依托当地医院、科研院所、大学兽医院等疾病防控及治疗单位的专业技术力量,保证大熊猫在生病期间能够得到有效的救治。

2.6 管理团队要求

国外合作单位应配备一支优秀的大熊猫管理科研团队。主要由饲养管理团队、科研团队、宣传教育团队和综合事务团队组成。其中饲养管理团队至少应由1名畜牧营养师、2名兽医师、3名饲养员和育幼人员以及若干后勤人员组成。大熊猫饲养人员应到中国接受专业培训,具备相关技术操作的从业能力。

2.7 科研规划要求

国外合作单位应与中方具体合作单位充分交流大熊猫等野生动物保护及科研合作计划,具有开展科研合作项目的科研人员,或与当地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大学、博物馆等合作,提供相关技术支持,与中方开展优势领域内的科研合作,共同开展科技攻关,促进大熊猫等野生动物的保护。

2.8 公共宣传要求

大熊猫场馆鼓励配备各种形式的宣传设施,包括展板、宣传栏、宣传手册、多媒体展示等。宣教内容可包含合作大熊猫介绍、大熊猫科普知识、中国大熊猫保护情况介绍等。鼓励充分利用动物园网站或手机软件等网络新媒体,开辟大熊猫专栏开展宣传。鼓励对当地青少年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

2.9 沟通机制要求

双方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外方应设有固定协调联络人员,具有动物学背景和中文能力的人员更佳。定期沟通大熊猫健康状况、体检报告、科研进展和宣传合作等项目实施的信息。特别是合作研究中出现大熊猫突发情况、重要社会舆情时,要保证联络渠道顺畅,及时核查并沟通情况。

3 结语

大熊猫是深受世界人民喜爱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也是传递中国人民友谊的友好使者。大熊猫在国外的饲养环境和生活情况,甚至一举一动都备受全世界大熊猫粉丝的高度关注。国外单位在提出开展大熊猫合作研究项目的愿望时,应提前了解相关技术背景,做好基础工作,满足技术要求,具备综合技术能力。多年来大熊猫国际合作研究项目顺利开展的经验表明,保证合作单位高效运营和管理,优化饲养环境和条件,保障动物健康和福利,加强科研攻关与合作,丰富科普教育与宣传,紧密沟通与协作是开展大熊猫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的前提条件和合作过程中的必备技术要求。同时,大熊猫国际合作研究是一项基于以科研为载体的保护合作项目,探索大熊猫这一“伞护物种”的保护效应,开展濒危物种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的长期科学研究,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双方在生物多样性领域内的合作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将进一步增进中国人民与相关国家人民的友好交流。

[1]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EB/OL].(2011-03-16)[2015-05-20].http://zdx.forestry.gov.cn/portal/bhxh/s/709/content-466692.html.

[2] 国家林业局. LY/T 2769-2016.大熊猫国内借展场馆设计规范[S]. 国家林业局. (2016-12-27). http://bhs.forestry.gov.cn/portal/zrbh/s/1472/content-933681.html.

[3] 国家林业局. LY/T 2015-2012.大熊猫饲养管理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Giant panda;Collaborative research;Technical requirements

Basic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Conducting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 Research Projects on Giant Panda

Zhang Ling Zhong Yi Zhu Siyu

(China Wildlife Conservation Association,Beijing,100714,China)

Giant panda (Ailuropodamelanoleuca) is a unique species in China.It is listed as a first-class national protected species of China and is listed in CITES appendix I.Giant panda is praised as s “National Treasure” of China,a flagship species of wildlife conservation,and is loved by people of the world.To conduct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the conservation of giant panda is a long-term conservation research approach with technical and capability requirements for any collaborating overseas institutions.Based on th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the giant panda collaborative research projects over the years,we analyze and explain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in nine aspects.We conclude that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ors on research of giant panda must ensure efficient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in collaborative institutions,optimize the rearing environment and conditions,ensure animal health and welfare,strengthe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cooperation,have diversified approaches in popular science education,and strengthen communication and collaboration between institutions.

2017-07-07

修回日期:2017-08-15

发表日期:2017-11-10

Q959.838

A

2310-1490(2017)04-668-03

张玲,女,38岁,大学本科;主要从事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濒危物种国际合作与研究。E-mail:zlcwca@163.com

猜你喜欢

大熊猫场馆物种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我们都爱大熊猫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寻找大熊猫
大熊猫
回首2018,这些新物种值得关注
电咖再造新物种
大熊猫也消暑
世界上的15个最不可思议的新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