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业4.0是工具而非目标

2017-02-06许小年

支点 2017年1期
关键词:技术开发商业制造业

许小年

核心提示:政府应该关注的是基础理论研究和基础技术开发,而技术商业应用的主体应该并且必须是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

中国制造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配套比较完整、门类比较齐全的体系,但是目前也出现了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比如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涨,导致一些行业外迁。

有调研发现,目前外迁的制造业主要是一些加工业和工艺比较简单的行业,例如服装、玩具等,而专业化分工比较细、协作要求比较高的行业,很少出现外迁现象。所以,在看到中国制造业面临挑战的同时,也要看到整体优势——配套能力强、门类齐全。任何一个产品从原材料到成品上架,在中国都能找到协作厂商,但东南亚、南亚的制造业目前还不具备这个实力。

为了摆脱制造业的困境,需要认真执行“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三去”政策,开辟出新的市场空间,为下一阶段的发展创造比较好的环境。

在“三去”的任务完成之后,淘汰了落后产能,留出新的市场空间。下一个课题就是制造业的升级换代了,这需要靠创新来实现。那么,谁来创新?如何创新?在这些问题上,我看到了不同的做法。

回顾历史,从蒸汽机到互联网,创新都是民间创造力和市场竞争的产物。这其中,尤其要注意划分市场与政府的界限。

根据哈佛大学创新经济学家们的定义,发明是技术突破,而创新是指新技术的大规模商业应用。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政府的职责不是在创新上,而是在发明上。而新技术的大规模商业应用(即创新),它的主体毫无疑问是企业、企业家。比如,互联网技术作为一项创新出现在市场上的时候,它的主角就是谷歌、亚马逊、阿里巴巴这样的企业。

划分市场与政府的边界,也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成功的前提。政府应该关注的是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基础的技术开发,而技术商业应用的主体应该并且必须是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

当然,对企业来说,创新也不能盲目。我们常常讲工业1.0是机械化,工业2.0是自动化,工业3.0是信息化,工业4.0是智能化,每一个阶段都以前一阶段为基础,可以同时实现,但是不可超越或者忽略某个阶段。

所以,对于弯道超车、全面实现工业4.0的这个说法,我并不赞成。

我们不是为了工业4.0而工业4.0,而是为了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的效益而进行技术创新,工业4.0和互联网都是工具,它们本身并不是目标。应该需要根据行业和企业的具体情况,采用效益最大化的技术来创新,而并非最先进的技术。

如果工业2.0、工业3.0够用了,何必一定要做工业4.0呢?工业4.0是有成本的,这个投资合算不合算,企业要做好计算。

我们在今天讨论制造业升级换代的时候,不要忘了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经验——其中最成功的一条经验就是坚持市场化,要让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支点杂志2017年1月刊)

猜你喜欢

技术开发商业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商业前沿
采用超高速离心铸造技术开发耐磨薄壁铸管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新技术开发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