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退伍大学生的“亮剑”精神在校园内的发扬

2017-02-06胡星

考试周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亮剑精神

胡星

摘 要: 在当前国家对在校大学生入伍政策的鼓励下,越来越多的学生投身军营圆了绿军装梦。其中大多数人在退伍后选择继续回到校园学习,对于这一部分有着特殊经历的学生如何教育引导和促使将他们在军营中练就过硬的本领、素质在校园内继续发扬光大,值得教育工作者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 退伍大学生 “亮剑”精神 宿迁学院

一、背景资料

据中国网2015年8月国防部例行记者会消息:全年共有470万适龄青年网上报名应征,其中大学生人数超80万人,大学生人数较往年明显增加。报名参军青年人数呈现出每年递增的趋势,并且大学生的比例逐年增加。

机电工程学院现有34名退伍学生,7名即将退伍,15名新入伍,成为军队建设的专业人才。看到退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如优良的军人作风等,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适应大学校园生活,让他们重新认识同学、校园及周边的社会环境,引导他们该“怎么做”,清楚地告诉他们该坚持什么。既然当过兵,就要把军人的优良传统继承下去,做好心理准备,迎接新生活的各种困难和挑战。要坚定他们在部队形成的良好的政治信念,强化他们的校园角色认知。帮助退伍大学生进行角色认知的过程,是帮助他们调整心理冲突的过程,高校教育者应该维护大学生士兵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排解不良情绪,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二、退伍大学生的特点(“亮剑精神”)

这些有着特殊经历的大学生是一支有韧性、思想好、学习优、作风硬的学生骨干队伍。他们能在生活和学习中以身作则,起表率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基础,增强主人翁意识和历史责任感。这部分有特殊经历的大学生已然成长为在认知、能力、人格三方面都比较健全的合格当代大学生,帮助退伍大学生进行角色认知的过程,是帮助他们调整心理冲突的过程,高校教育者应该维护退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排解不良情绪,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军人的“亮剑精神”,是指在两军交锋、面对敌人时,在困境和挫折面前能勇敢地面对,不管对手多么强大,都不被吓到,都要有宝剑敢于出鞘的勇气和自信。在校园中我们希望他们保持和继续发挥的正是这种在部队中赋予个人的精神武器,并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勇敢积极面对。

(一)意志力坚强。

在面对敌人时是生与死的较量,想要不被敌人屈服,就要有压倒一切敌人的坚强意志和信念。只有坚强意志力和必胜的信念才会有顽强拼搏的精神动力,这既是一种优秀的心理素质,又是一种百折不挠、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持到底的精神。在校园中,同样需要这种精神和这种精神的感染力来影响同学。

(二)执行力好。

在军队中执行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战斗的成败。“军中无戏言”说的就是在贯彻命令过程中不允许存在“打折扣”,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要动脑筋,面对复杂的形势能够随机应变、不断创新,开拓思路,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解决困难和问题,以实现最终目标。

(三)纪律性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铁的纪律是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即使身处校园,也需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在当前应试教育背景下,中学教育一切以升学为目的,不管是家长还是学校,对学生关注较多往往监管很严。一旦升入大学,则赋予更多自主权,同时失去家长的严密督促,许多同学开始触碰大学里这根纪律的底线,甚至悔恨终身,何谈让学生全面发展?更何谈成人成才?

(四)专业素质高。

“亮剑精神”既是一种精神力量,又是一种过硬的专业素质。在战场上它是一种和武器装备并重的“精神”装备,在一定程度上它甚至可以弥补武器装备的不足。在抗日战争中敌我武器装备悬殊,但我们同样取得了胜利,“亮剑精神”就是一种不可战胜的战斗力和必杀武器装备。

(五)体质强。

作为军人,身体素质必须过硬。在竞争日益增强的今天,我们的目标是培养身心健康的合格大学生。在实际教育管理学生中,我们发现他们被物质东西吸引、网络牵绊,往往缺乏必要的身体锻炼,一方面造成体质下降,另一方面缺乏体育运动中所需要的竞技精神,而这两项恰恰是我们所希望他们具备的。

三、退伍学生在机电工程学院中“亮剑”举措

(一)赋予责任、使命,树立榜样。

1.机电首创——军训“班助”。军训是大学第一课。目的绝不是完成教育、教学计划,而是通过军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综合素质。结合我院自2015年由退伍大学生参与学校军训并担任军训教官助理所取得的一些经验,用朋辈教育的理论分析让退伍大学生带训的路子是可行的。如2015机制(1)班在最佳人气连创建中以第一名得票率获得最佳人气连称号;15模具(2)班助指导的“军歌嘹亮”在全校比赛中获总分第二的好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与退伍学生担任该班的班助工作是紧密相关的。

2.机电学工特色——国旗护卫队。国旗护卫队成员大部分由退伍学生组成,退伍大学生是学生干部选拔首选项。大学生士兵经过严格的锻炼,意志力得到提高,体质得到增强,对于问题的看法也更加成熟。他们在返回校园后,遇到问题时,与其他大学生相比,能更冷静、更客观地分析问题,做出自己应该做的决定,并能坚持实现自己的目标。国旗护卫队的每次集会、训练都给他们提供了增加交流感情的机会,成员间相互了解、认同,以致默契配合。同时国旗护卫队的每次亮相和展示都能让他们感受到集体荣誉感和认同感,无形中团体意识、集体主题精神得到进一步强化。

3.优秀社团——军事爱好者协会。社团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是对“第一课堂”“他教”形式的重要补充,是学生自我教育、管理的重要载体。“亮剑精神”的培育需通过一系列活动来实现,而军事爱好者协会这个社团正是由学生这个活动实践主体来组建,并开展各项拓展训练、军事训练游戏等活动。同时这些活动是由同学们自主选择的,参与性强、活动积极性高,效果显著。

(二)建立规范化、长效的工作制度(机电学生工作设想)。

引导退伍大学生再融入校园的教育过程是对其他大学生实施再教育的过程,可以更好地将大学学业、青年使命、国防教育结合起来,促进退伍大学生与其他学生互相了解,彼此学习、共同提高,让退伍大学生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中实现自身的发展。从整体学生教育、培养角度上看,更需要不断创造、创新“亮剑”精神的培养途径和方式,在摸索中不断总结经验,以期增强“亮剑”精神在校园内的建立和发挥,使之真正内化为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

以上就是机电工程学院对退伍大学生教育、管理,以及作用发挥方面的一些摸索与做法,因笔者能力有限,许多有效、具体、可推广做法未归纳在此篇中,仅供大家参阅。

参考文献:

[1]徐海军.论《亮剑》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5(35).

[2]贺园亚.高职高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0).

[3]亮剑精神[J].中国人才,2006(02).

[4]朱爱胜.高等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4).

[5]程晓鹏.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的调查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5(10).

[6]席琳琳.关于有效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工作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5(12).

[7]曹军.利剑出鞘雷鸣电闪——从李云龙及其战友看“亮剑”精神丰厚意蕴[J].电影文学,2007(10).

[8]平非.从《亮剑》看中国人的励志传奇[J].肇庆学院学报,2007(03).

[9]罗婷.文本外的故事——电视剧《亮剑》的意识形态和大众文化的双重叙事[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

[10]张文诺,李梦普.英雄的当代回归——论《亮剑》走红的原因[J].陇东学院学报,2008(04).

[11]王宏根.试论电视剧《亮剑》的当代审美意义[J].电影文学,2008(07).

[12]董渊.试析小说《亮剑》的主人公李云龙[J].韶关学院学报,2008(01).

该研究受宿院2013XG05院级学生工作课题资助。

猜你喜欢

亮剑精神
始终保持“亮剑”精神 不断将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工作推向深入
——访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相关负责人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精神灿烂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以钉钉子的精神打好环保持久战
拿出精神
高校党组织和党员教育管理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