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方法之我见
2017-02-06杨海明
杨海明
【摘 要】初中体育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并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心智,但是由于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有偏差,对常规课程的兴趣不高,只喜欢所谓的自由活动时间。身为一名体育老师,我们要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正确有效的运动方式,使学生的身心皆得到有效的锻炼。
【关键词】初中体育 身心健康 兴趣 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2.129
现今的初中体育教学正在逐渐摆脱以竞技运动技术为中心的传统思想,但很多学校的体育课程仍旧达不到标准要求,学校在教学安排上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其锻炼作用大打折扣。然而体育锻炼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初中体育课程的开展需要把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这一目的放在首位,并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娱乐中达到锻炼的目的。与此同时,教师要能够在课堂上将教学大纲中所要求的各种体育技能都教授给学生,并保证其正确性。
一、体育课程的重要性
初中体育课程相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来讲是尤为重要的,即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又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体育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强健体魄。大部分学生在学校的运动时间很少,基本都是课间做操就算是运动了,但还是有许多学生对待课间操的态度不端正,存在做操动作不规范、交头接耳等的问题,加上课间操时间仅仅数十分钟,学生根本不可能仅通过课间操就到达每天所需的运动量,学生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就会导致活力降低、免疫力降低、身体虚弱易病,这就需要学生在体育课上进行科学有效的锻炼,适当增加运动量,能够起到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体育锻炼是学生保证身体健康的重要途径,只有身体健康了才能更好地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在学习中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因此,身体健康是学生全面综合发展的有力保障。
其次,体育课程可以增强学生的韧性、耐力,使其身心同步发展。学生通过体育运动锻炼的不仅是身体,还可以提高其身体素质,并使其意志变得坚韧。体育锻炼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坚持积累,只有持之以恒的进行体育锻炼,才能够起到强健体魄、锻炼身心的效果。长期坚持体育运动,对学生的毅力是不小的考验,有的学生在开始进行体育运动时看似是下定了决心,但是坚持了一两日就觉得受不了,遂放弃锻炼,这样就达不到锻炼的目的。只有坚持不懈的保证每日进行体育运动,不仅使自己身体素质得到持续不断的提高,同时还能激发出自己顽强拼搏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二、树立对体育课程的正确观念
要让初中体育课程顺利的开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关键是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只有让学生打从心底喜爱体育运动,让体育运动成为学生的兴趣爱好,而不是课程任务,这样才有利于体育课程的开展。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但有的学生却不热爱运动,对体育课程甚至有一种排斥和惧怕的心理,特别是一些女生认为跑步等剧烈运动会造成严重的生理不适;还有一部分学生存在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反正自己跑不快,索性就放弃了体育课;还有的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不到位,觉得体育课程纯粹是在浪费时间,还不如把体育课的时间拿来学习文化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课程学习观念。
首先,教师需要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适宜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要做到这点需要教师同学生保持良好的关系,学生要是喜爱体育老师,那么在情感上就会更容易体育课程。我在教学中发现,作为体育老师更容易同学生做朋友,因为体育课的课堂环境本来就要比语文、数学、英语等的课堂要随意一些,这样教师跟学生之间的交流就更加轻松。正因为这样就更需要利用好这一优势,和学生亦师亦友,这样教师就能够较好的融入他们的圈子,他们能够理解教师,教师也能够洞察到学生的想法,这样就能够有针对性的布置一些课堂任务,并且学生也会更乐意接受,也就能更好地达成体育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例如在课堂上我会做一些小游戏来活跃课堂气氛,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会具备较高的学习效率,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对体育课的兴趣也会愈发的浓厚。例如,在冬季下雪的时节我会带领学生去堆雪人;天气晴好的日子我会组织学生搞一场班级内的爬山比赛等。通过这样的形式既能使学生玩得愉快,又能让学生在玩的同时进行体育运动。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进行调整,尽量安排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同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点,综合考虑后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进行教学。例如,在课堂上进行球类运动的教学,男生更喜欢篮球、足球,女生更喜欢羽毛球,这样老师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安排,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运动项目来进行教学。还有就是在进行体育运动的时候要注意外部因素的影响,如烈日当头的夏季,体育课就尽量安排在树荫下或者阴凉的体育场馆内进行教学;在天气适宜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安排合理的户外活动,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在愉快的环境下完成学习,这样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程的浓厚兴趣。
三、进行体育课程教学时需严格规范标准
在保证学生掌握体育技能时需要严格规范课程标准,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在安全可靠的环境下进行体育锻炼。首先,为了严肃体育课的课堂纪律,避免学生在体育课上发生不必要的意外,必须严格遵守以下几点要求:一是课堂上不得穿牛仔裤、皮鞋等不合体衣物;二是不得佩戴项链、手表、耳环等首饰装饰品;三是学生不得无故迟到、早退、旷课,请假需提供请假条;四是课堂上严禁嬉戏打闹。这样既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又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更好的锻炼。
其次,学生需在课堂上认真学习,从而掌握课堂上所教授的体育技能。一是在运动前需先进行热身运动,将全身关节和韧带舒展开来,避免对身体造成伤害;二是学生在运动过程中要避免出现拥挤、嬉戏打闹、互相推搡的情况;三是学生在运过动程中要注意规范动作。例如,跑步起跑的姿势不对会影响起跑的速度;跑动的过程中姿势不对会影响运动产生的效果。
初中体育课程要达到最理想的效果,需要学生和老师相互之间的良好配合,老师要了解学生的喜好,按照学生的习惯来对课程进行安排,借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技巧。学生也要服从老师的安排,并通过学习了解长期缺乏锻炼可能对自身的危害,使其能够清楚地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体育课堂教学中来,从而进行有效的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