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培养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2017-02-06李时琳

南北桥 2017年2期
关键词:人文性说明文兴趣

李时琳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许多学生爱学习记叙性的文章,而厌学说明性的文章;许多教师也认为,教学说明文总不如文学作品那么形象生动,学起来不免让人感到枯燥、乏味。其实不然。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创造才能的催化剂。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关键词】说明文 兴趣 文体感 培养 人文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2.009

说明文教学一向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不少教师不大爱教说明文,学生也不大喜欢学说明文,觉得它既不像文学作品那样形象感人,又不像议论文那样具有一种论证的逻辑力量,枯燥而乏味。因此教学效果始终不尽如人意。事实上,让学生学好说明文体,不仅是学生今后工作和生活的需要,而且它对学生整个思维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培养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文体感和学习兴趣, 我就从以下面教学来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热忱。

一、运用激发情趣的方法导入课文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好奇心是产生兴趣的先决因素,倘若每节说明文课堂教学一开始就能激发学生好奇心,让学生产生学习研究的兴趣,那么就会使学生很轻松地进入学习境界,便不会觉得学说明文是一种负担,教学效果则会好些。比如我在教学《奇妙的克隆》一文,可设置这样的导语:假如你是球迷,你肯定希望世上再多一个罗纳尔多;假如你是音乐爱好者,你当然愿意再拥有一个帕瓦罗蒂;再有一个爱迪生、爱因斯坦也是许多人所梦想的。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换句话,以上的梦想都只能是空想,没有实现的可能。但是,现在情况却有了变化,有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克隆”,或许可以做到这一点。那么克隆是什么呢?它奇妙在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奇妙的克隆”。为拉近学生的心理距离,也可设置这样的导语:《西游记》大家都很熟悉,其中孙悟空有个绝活让我们羡慕不已——他经常在紧要关头在身上拔一把猴毛变成一大群和他一模一样的猴子。当然这只是我国明代大作家吴承恩奇思妙想。但这一想像却在今天成了可能,这就是克隆。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奇妙的克隆领域去探究一番。这样的导入既引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又为后面的教学作了铺垫,可见引课的艺术性还是值得我们研究。

二、注意课堂教学的生发,要开拓与课文有联系的知识

初中生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只要是新奇的东西,就容易引起他们的关注。学生对学习说明文最厌烦的是老调重弹,教师是否可采用生发和拓宽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上《大自然的语言》这一课,在理清该文内容,对物候学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可以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所发现的大自然语言或收集的包含了物候知识的农谚,另外还可组织讨论物候学的意义除了课文所介绍的外,还体现在哪些方面,这样便触发学生去思考,去查找资料,激发他们主动研究的兴趣。

三、课内教学与课外研究相结合

在完成《向沙漠进军》一文教学任务并作了简单小结后,大屏幕显示若干则关于2000年春季沙尘暴数次袭击京津地区的报摘材料。让学生快速阅读后,结合课文内容,为治沙工作献计献策,或者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有关环境保护的想法。在融洽的氛围中,学生积极思考讨论、踊跃发言,进而指导学生课后寻找防止水土流失、搞好生态平衡、治理环境污染等方面的资料,联系本地实际,写一篇小论文。这样,在多媒体向学生快速传递信息的基础上,让学生将新认识和已有的知识相结合,提取有用的信息,构成自己的认识结构,变成自己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转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过程就是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

其实,在教说明文时,如果教师不能范读,也可以先借用录音磁带引路,再由学生集体朗读。在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一篇说明文进行整体感知,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得到语音感、语气感、语法感、语体感等。如教《苏州园林》时,在观看录相后,可以让学生听读和自读时注意说明、记叙、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这样,不少学生就能在诵读后概括出文章中用以说明介绍园林、描述形容景物、议论分析原理的写作特点。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既保持语文教学的特色又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授课时不能忘了要扣紧语言的要素。

教师应注意到教材才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在备课时教师必须先体会大纲要求,理清教学程序,摸清学生心理,然后制订出科学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应该树立整体观念,弄清这篇文章在整个知识序列中的位置,明白文章在能力培养上所起的作用,筛选课文中最主要的内容,集中精力解决重、难点,处理好疏密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实际效果。如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生动而有条理的说明文,其生动性、条理性是本文的特点,教学中,可以通过优美的配乐朗读及其丰富自然景观的视频画面,让学生感受说明语言的形象、生动;可以展示层次清晰的课文内容的投影,引导学生理解说明的条理性;同时创设情景,启发学生自我感受大自然的美。另外我们还可以大量收集相关的气候知识和地理图片资料。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堂知识量,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说明文,顾名思义就是把事物说得明明白白的文章,对于过样的课文,教者如果仍停留在解决“写了什么”的教学层次上,那么学生的索然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提高说明文教学的深度,就要在教学方法的“变通”上下功夫。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学习背景中,让他们感到进行阅读是解决新问题、获取新知识的需要,从而诱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活探究思维。只有在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里,学生才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他们的探究激情才能被激发。

总之,说明文教学的天地是广阔的,大有潜力可挖,只要我们在思想上给以足够的重视,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注意积累,不断探索,就会使说明文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说明文热情与兴趣。

参考文献

[1]陈惠兰.激发学习兴趣 打造高效课堂.2011年06期 新课程(上).

[2]《语文教学通讯》2012年4月第4期.

[3]邓利军.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人文性说明文兴趣
说明文阅读专练
如何提高自述型说明文的颜值
说明文中相似、相反与因果联想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