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证融合,课赛融通”的教学模式措施及成效
——以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实验班为例

2017-02-06陈晓珊

关键词:实验班课程标准校企

陈晓珊

(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4)

“课证融合,课赛融通”的教学模式措施及成效
——以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实验班为例

陈晓珊

(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4)

随着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改革以及全国、各省市会计技能大赛的开展,“课证融合,课赛融通”成为高职会计教学模式改革的一大方向,以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会计实务对接,毕业证书与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对接。教学模式改革最终将落实到课程改革上,而课程改革离不开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同时要以校企深度合作为依托,加强实践教学,构建工学结合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输送大量高素质的会计技术技能人才。

课证融合;课赛融通;实践教学

1 “课证融合,课赛融通”的教学模式

“课证融合,课赛融通”教学模式,是以校企深度合作为依托,以工学紧密结合为主线,在基于会计岗位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中,做到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融合、课程评价方式与职业技能鉴定方式融合、学历教育管理与职业资格管理融合;将竞赛岗位要求转化为教学要求、将竞赛任务转化为教学内容,将竞赛软件转化为教学软件。

2 开展“课证融合,课赛融通”特色教学的具体措施

2.1 重构课程体系

会计行业有着明确的会计职业标准。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职业能力要求应符合会计职业标准要求,设置与会计职业岗位能力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实验班将实践教学比例提高到总学时的58%,以培养高素质会计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

2.2 课程教学改革

2.2.1 修订课程标准

课程体系的改革要落实到课程教学的实施中。在高职会计教学过程中要把会计职业标准所对应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贯穿于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中,具体要将专业课程标准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及会计职称资格考试的考试大纲相衔接,做到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的融合。

表1 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选取)

同时,会计是实践性特别强的一门学科,对其核心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恰恰与会计技能大赛的岗位能力要求相通,因此,要将大赛的企业岗位要求转化为教学要求,将赛点进行提炼,融入各主要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做到课程标准与大赛细则的融通(如表2、表3所示)。

表2 “出纳岗位实训”课程内容与会计技能竞赛融通(部分项目)

表3 “财务软件应用实训”课程内容与会计技能竞赛融通

2.2.2 自编教材

教材是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内容的主要课程资源之一。高职民办院校要选取体现课程标准的任务驱动式的教材,避免大幅度调整教学内容以及进行大量的任务补充。也可由校企合作单位提供真实的企业案例资源,结合会计职业资格要求及会计技能竞赛岗位要求进行校本教材的自编,建立特色教材资源。

2.2.3 双师型教师担任核心课程教学任务

课程教学的改革离不开教师的专业水平,有会计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对会计职业能力要求的理解更为深刻。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对于各岗位的核心工作能力的解读,能将其更好地融入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完成各岗位工作任务,达到各岗位核心能力要求,使学生的专业功底增强,提高就业竞争力。

2.2.4 转变教学方法,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对专业主干课程,如企业财务会计、企业成本核算与分析、税务会计、财务软件应用实训、财务报表分析、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等课程,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采取任务驱动、情景模拟、分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实验班学生课余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应用、知识的分享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2.5 增设会计证培训课程

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难度不断提高,对会计人员的会计基础知识、会计基本技能的考核更为严格了,在高职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引导学生顺利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树立其专业自信心和对本专业的兴趣。因此,除了开设会计证相关的考试课程以外,还可在学完课程后增设考证培训课,利用每周的4学时或2学时课堂授课时间,帮助学生进行学习规划、布置每周的学习任务,改善学习方法,克服学习惰性,以期使更多的学生在校期间能顺利通过会计证考试。

在会计证培训过程中,教师借助无纸化题库进行学生完成率及知识点准确率的评估,便于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错题难题的讲评及课程的综合考核。

通过会计证考试的学生,鼓励其参加初级会计职称考试(需各地财政局报名审核合格后),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提高了专业理论水平,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

2.3 校企深度合作,加强实践教学

2.3.1 聘请企业高管担任全职教研室主任

聘请校企合作单位的总经理担任全职会计教研室主任,实现了校企深度合作的无缝对接。总经理除了担任全职教研室主任,履行岗位职责,如主持教研室例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联络校企合作,还承担“财务报表分析”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任务以及担任学生导师等多项工作。

2.3.2 企业派兼职教师承担教学任务

合作的企业每学期都派出中高级会计师及审计师到校开展教学服务,主要形式是承担核心课程教学任务和开展讲座。企业兼职教师提供真实凭证业务或仿真案例素材,他们可以提供给学生最新的行业信息及职业岗位要求。

2.3.3 学生暑期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

实验班学生在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后,利用暑期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学生在真实的财务环境工作中,学习注册公司、整理原始单据、电算化账务处理、纳税申报、整理审计工作底稿等具体的岗位工作内容。

2.3.4 学生毕业顶岗实习

实验班第六学期的毕业实习环节设置由原来学生自行选择,改为由学校统一安排,由校企合作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以“企业专业会计人员带徒弟”的形式落实学生到企业进行专业实习。企业为每名实习生安排专门的单位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非常系统的培训;学校也安排校内实习指导教师进行跟踪,使用顶岗实习信息化管理平台进行学生的实习评价,建立学生专业发展档案。通过双管齐下,双向交流,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2.3.5 专任教师下企业锻炼

学校每学期派出1名专任教师到校企合作单位进行企业锻炼学习,或以项目合作的方式为合作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在企业锻炼学习过程中,专任教师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会计、税务、审计实务处理能力,而且提高了其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实现了校企资源共享。

2.4 开展会计知识竞赛

每学年举行校级会计知识竞赛,以会计基础、财经法规和点钞、计算器使用等会计基本功做为竞赛内容,设置定人单选题、定人多选题、定人判断题、定队业务题、抢答题、计算器速算题、点钞、风险题等多个环节,通过竞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2.5 成立会计技能兴趣小组

对于通过会计证考试、计算机操作熟练、渴望提高会计技能的学生,鼓励其报名参加会计技能兴趣小组,结合一些真实的企业案例和模拟单据,训练兴趣小组学生的办公软件应用能力、信息化财务业务处理能力、分岗位工作能力、人际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自我管控能力。

2.6 开展“导师制”,为学生提供“四导一服务”

学校把导师制作为一项长效机制,在校内外选配若干名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专兼职专业教师担任会计实验班学生的导师,每名教师指导4—6名学生,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学业辅导、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和就业创业服务。导师与学生紧密联系,交流日常学习及课堂教学情况。开设“学生接待日”活动,接待日定为每月一至二次,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导师负责处理学生们在学习方法、职业规划、意见建议、投诉以及其他与专业相关的问题。

2.7 强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和人文素养培养

不少企业反映刚毕业的学生稳定性差,“跳槽”频繁,职业素养差,责任心淡薄。针对此种现象,教师不断在课堂上进行道德教育和灌输,如开设“道德讲坛”、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更强调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工作中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并且通过学期测评、学年测评对学生表现予以鉴定,通过导师制、家校互动、师生座谈会、主题班会、辅导员个别谈心等多种沟通方式,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关心和引导。尽管不可能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优等生,至少在心智健康、心理素质、礼仪素养等方面可以促其不断进步。

3 “课证融合,课赛融通”特色特学取得的成效

3.1 会计从业资格证通过率大幅上升

开设实验班以来,实验班学生的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证通过率从普通班级的25%提高到60%,这些学生的专业功底扎实,90%的学生从事会计工作,为社会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会计人才。

3.2 会计技能竞赛成绩突出

学生参加了会计技能兴趣小组后,其会计理论知识、办公软件应用能力和信息化账务处理能力、人际沟通与合作能力得到明显提升。而经过选拔后参加会计技能大赛,竞赛成绩也逐年提高,学院组织的参赛队伍先后获得福建省会计技能竞赛团队二等奖和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3.3 学生就业情况良好

学生在暑期专业实践和毕业顶岗实习的双重实践学习中,得到企业的认可,实验班学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100%,其他班级一次性就业率平均达95%。

3.4 毕业生满意度高

有97%的学生认为其工作能力能适应所从事工作的实际需求,96%的学生对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表示满意。

[1]宋海霞.“卓越会计师实验班”的特色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7):217—218.

[2]张俊清,孙德凤.“课证岗深度融合”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37—39.

责任编辑:富春凯

The Teaching Mode Measure and Effect of “Course-Certificate Integration, Class-Competition Integration”——Take Xiamen Xing Cai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Accounting Experimental Class for Example

CHEN Xiao-shan

(Xiamen Xing Cai Technical College, Xiamen 361024, China)

With the reform of accounting qualification examination, the national accounting skills competition, the provincial accounting skills competition, the cities skills accounting competition has been carrying on, “course-certificate integration, class-competition integration” has become a major direction of teaching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accounting, and it need to connect curricula content and occupation standard, teaching process and accounting practice, also graduation certificate and accounting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The reform of the teaching mode needs to base on the curricula reform, and curricula reform cannot do without changing the course standard,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equipment, teaching evaluation methods, and the reform rely on the deep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it need to strengthen practice teaching, building the mode of training higher vocational accounting personnel of engineering. As a result, we can provide a large number of accounting talents of high-quality and technical skills for society.

course-certificate integration; class-competition integration; practice teaching

10.3969/j.issn.1674-6341.2017.01.034

2016-11-11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社科A类项目“工学结合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以厦门兴才学院会计实验班为例”(JAS14912)结题成果

陈晓珊(1983—),女,福建南安人,副教授,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研究方向:会计信息化、财务管理。

G642.0

1674-6341(2017)01-0093-03

猜你喜欢

实验班课程标准校企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行知实验班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