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民办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2017-02-06潘明芸刘直

关键词:民办高校生命大学生

潘明芸 刘直

(1.上海建桥学院,上海 201306;2.上海海事大学,上海 201306)

上海民办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潘明芸1刘直2

(1.上海建桥学院,上海 201306;2.上海海事大学,上海 201306)

通过对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生命观以及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生命观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着生命认知消极、生命道德弱化以及生命价值缺乏等倾向以及高校生命教育实效性弱的问题,这都让高校教育者不得不反思。从“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开发的角度出发,来构建生命教育的新载体,帮助民办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提升上海民办本科院校的生命人文情怀和教育质量。

上海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开发

民办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实效性取向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对生命认知、生命情感、生命道德和生命价值的认知。目前,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生命观的最直接有效的办法,是在高校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它是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高校的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1 “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开发的需求分析

本次调查以上海建桥学院、上海杉达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和上海海事大学等四所高校的800名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800份,收回745份,有效率为93%。调查数据全部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文中的民办高校皆指民办高校中的本科院校。本次问卷调查旨在反映民办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最真实的状况以及高校生命教育的实施现状,以此探索多元化的生命教育途径,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实效。问卷分析结果如下:

关于“对自身生命观影响最大的是”回答中,大部分学生认为自我知识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不断影响着生命观。选择“社会形势的影响和家庭教育的帮助”占到了第二位。8.4%的学生认为高校开展的各种生命教育形式影响了生命观,这也说明高校生命教育的开展实效性不够。

关于是否有必要开展生命教育课程的问题,在调查过程中,有74.6%的大学生认为大学里非常有必要开设生命教育课程,与此同时只有8.2%的大学生表示所在的学校开展了生命教育课程。这说明民办高校生命教育课程在需求与供给上的断层和滞后。

关于所在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情况,由数据分析可知,不管是民办还是公办院校,大学生生命教育大都是穿插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心理健康教育中,不到10%的比例单独开设生命教育课程。民办高校缺乏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来教会大学生系统的生命知识,也没有明确生命教育课程的目标、内容,更没有系统地通过各种方式方法讲授生命教育课程。

2 “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开发的探讨

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的需求与供给存在脱节,而在民办高校几乎没有生命教育课程。与此同时,纵观上海所有高校生命教育课程(教材),主要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不足:课程(教材)的维度划分、标准不清,内容组织泛化,缺乏实践体验等。张韵君等认为“构建和规范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体系,要积极推进大学生生命教育进课堂、进教材,开发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新颖的生命教育教学资源,努力把生命教育作为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进行建设”。

在上海民办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第一次以选修课出现在课堂上,在校本课程领域作为独立课程来开设。独立课程是将生命教育的基本内容编制为专门的自成体系的课程,从而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生命教育。通过单独开设课程来开展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生命教育。

2.1 课程简介

大学生生命教育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分支学科,可以帮助当代大学生解决生命困境、生活难题以及提升自我生命幸福感。该学科以身体哲学、马克思主义生命观为理论基础,同时涉及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和宗教学。本课程体系主要分为生命认知、生命情感和生命价值三部分,主要从自我生命、他人生命、大自然生命以及社会生命等四个部分来展开。大一至大四学生均可选修,本课程设两个选修学分。

2.2 课程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教会学生以生命为视角来审视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帮助大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凸现生命价值。

(2)技能目标。①调试自我能力:能根据自身生命状况调试身心健康,并用正确的生存技能提高生命质量。②协同合作技能: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处理各种生命体之间的关系,实现和谐的人际关系。③生命抗压担当:实现自我生命价值,敢于自我身心的挑战,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体会生命的无常,珍惜自己,关怀别人;让学生懂得生命的关怀,乐于助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感恩惜福,爱护大自然;让学生珍惜生命价值,乐观进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3 课程模块以及进度表

序号教学内容子目录学时授课讨论课前作业绪论三生教育———生命、生存、生活22第1章生命认知———做生命的插画师1.1认识生命1.2理解生命1.3珍爱人生422生命树彩绘 第2章生命学说———三大宗教与生命观2.1佛教的生命观2.2伊斯兰教的生命观2.3基督教的生命观22三大宗教的知识卡片 第3章生命技能———应变与生存3.1身体调试3.2危难教育3.3生存技能22

续表

序号教学内容子目录学时授课讨论课前作业第4章生命感恩———银发关怀与服务4.1你从哪儿来4.2要到哪里去4.3生命终极关怀422参观养老院以及临终关怀医院第5章生命伴侣———恋爱与亲密关系管理5.1恋爱心理学5.2爱情与婚姻5.3亲密关系管理22影视素材第6章生命关系———人活在关系中6.1宿舍关系6.2班级关系6.3职场关系42案例分析与报告 第7章生命情感———大自然与生命7.1生命共同体7.2关爱一切有生之命22观看《穹顶之下》 第8章生命责任———生命角色与担当8.1大学生志愿者8.2社会义工8.3西部支教44生命时间方格填写第9章生命真谛———思索生命的终极意义9.1生命的长度9.2生命的宽度9.3生命的意义42规划人生蓝图 第10章生命闲暇———寻找生活中的幸福10.1闲暇生活10.2增强生命体验10.3追寻生命幸福22推荐闲暇活动与书籍、影片

2.4 课程评价

作为生命教育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评价要改变“唯分是从”的评价标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整体性、多元性以及体验性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生命情怀。“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采用“1+X”的课程评价模式,“1”一般为总结性评价, “X”为过程性评价,“X”的次数为3次,无论是“1”,还是“X”,都可以是纸笔测试,也可以是表现性评价。

总评构成(1+X)1X1X2X3评价方式期末考试课堂练习案例收集与报告课堂表现1与X两项所占比例%50%15%15%20%

3 关于“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开发的思考与建议

32学时16次课的“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从生命认知到生命技能、从生命情感到生命意义、从生命责任到生命闲暇,真正教会大学生学会生活,珍爱生命,实现生命的终极意义。选修本课程的学生表示收获很大,第一次较系统地梳理了生命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并在生命探索的过程中丰富了生命情感,在对自身的生命认知、他人的生命情怀以及生命存在意义等方面都受益匪浅。作为授课教师,经过一学期的课程探索,对于“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的内容设计有了心得体会,关于生命的体验形式以及生命教育形式的多元化有了新的探索,在后期的研究中将继续进行。另外,在今后教授本门课程的时候还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3.1 注重学生选修“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前后的差异比较

运用观察记录法和档案袋法,记录下学生在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中如参观养老院和临终关怀医院所表现出来的生命态度与行为,增强生命体验和保全生命的技能方法,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收集学生的作业、资料等,包括个人信息、心得体会、生命树、生命时间方格、社会实践材料等,从中掌握学生在思想、态度、情感以及生命关系处理等方面的情况。本课程小组参与的学生就表示:在看到了老师档案袋中收集的材料进行展示的时候,感受到了一学期下来自己积累的生命材料和生命体验,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自己树立了正确的生命观。同时,教师也见证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3.2 创建网络“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中心以保证生命教育的延续性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谈到“教育”的时候说:“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主体间的沟通交流(尤其是年长者对年轻人),将经验、思想和精神传给年轻的一代,启发他们的天性,自由地成长。”每个生命个体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的一个载体。生命教育理念的不断渗透,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大学生生命教育网络资源的建设与保障。网络资源可以是引发生命意识和情感的影片、图书、案例或者是网络教学视频等。通过网络上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帮助学生提升生命素养,树立积极的生命价值观。

4 结语

民办高校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大学生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探索尚处在起步阶段。上海建桥学院作为上海第一所民办高校首次开设“大学生生命教育”选修课,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反思与探索,逐步构建一套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延续性课程资源、校园文化渗透以及社会实践专题,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认知,提升了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以及办学影响力。

[1][德]卡尔·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3.

[2]朱春英.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5.

[3]李秀梅.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开发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9.

[4]张韵君,江伟,黄永奎.政府的责任: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拷问[J].中国行政管理,2011(6):84—88.

[5]林建荣.生命教育:内涵诉求与规范实践[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3):7—30.

[6]辛继湘.论注重生命体验的教学[J].教育评论,2002(5):66.

责任编辑:富春凯

The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The Life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Shanghai Private University

PAN Ming-yun1, LIU Zhi2

(1.Shanghai Jian Qiao University, Shanghai 201306, China; 2.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Shanghai 201306, China)

According to the questionnaires of undergraduates’ life view and life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private colleges, we find that their life concept is active, but some of the students have problems which makes university educator have to think over such as negative life recognition, shortening life morality, lacking life value and weak life education’s effectiveness, which makes university educators have to rethink. This paper based on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he Life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order to establish the new carrier of life education and help private college students to set up correct view of life, promoting the humanistic concerns of life and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in shanghai private university.

shanghai private university; The Life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urriculum development

10.3969/j.issn.1674-6341.2017.01.032

2016-11-21

上海市教委优青项目课题“上海民办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2015)

潘明芸(1985—),女,湖北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G642.3

1674-6341(2017)01-0089-03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生命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