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泛在学习环境下计算机基础教学初探
——以邮件合并为例

2017-02-06阳冉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7年24期
关键词:数据源邮件文档

阳冉

(内江师范学院信息化建设与服务中心,四川内江641000)

泛在学习环境下计算机基础教学初探
——以邮件合并为例

阳冉

(内江师范学院信息化建设与服务中心,四川内江641000)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高校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面对教学内容繁多、时间不足和对象层次多样化等现状,通过基于泛在学习环境下的分层教学初探,结合教学实情,以期望实现学情的精确定位,促进教学方案的灵活调整与课堂的有效把控,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增强其自主学习的内部驱动力。

泛在学习;计算机基础教学;邮件合并

随着基于互联网下三大技术即计算机网络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与移动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成为人们生活学习不可或缺的智能设备。全国范围内,各大高校纷纷将计算机基础课程纳入通适必修课之列,以培养学生适应计算机社会的能力。然而,教学方式的不断变革以及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给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

教师能否顺应的实现从传统学习到移动学习再到当下热点的教学方式——泛在学习的教学变革,将直接影响高校的育人成果是否能达到社会对当下人才的要求。因此,许多学者倾注于教学方式的研究热潮之中,特别是对泛在学习的研究。目前,有对泛在学习理论与现状的研究;对其设备与技术的研究;对其资源构建的研究等。对基于泛在学习环境下某一具体课程的研究数量还比较少,对课程中某一核心内容的探索就更少。

文章深入剖析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与泛在学习的内涵等内容,并以计算机基础中的难点内容WORD邮件合并为例,初探基于泛在学习环境下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新思考。

1 基本概念

1.1 泛在学习

自从泛在学习于2006年引入中国以来,便有教育技术学科领域的专家与学者不断进入泛在学习的研究领域,为泛在学习的基础理论研究提供了方向。

1.1.1 泛在学习的概念

现今,泛在学习似乎还没有公认而一致的涵义。比较受大家认可的有:泛在学习就是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可以在任何地点随时使用手边可以获取的信息化科技工具来实现学习活动的4A(Anyone、Anytime、Anywhere、Any-device)学习。[1]泛在学习将为学生提供5A(Anytime、Anywhere、Anyone、Anydevice、Anything)的学习模式和学习服务[2]。5A在4A的基础上得以延伸与发展,加入了Anything这一要素。第一种对泛在学习的解释更偏向于技术层面的内容,第二种主要体现“Any”在泛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有一种比较完善的解释分别从广义与狭义两个层面进行理解,从广义上说,学习本身是泛在(无处不在)的。首先,学习的发生无处不在;其次,学习的需求无处不在;最后,学习资源无处不在。从狭义上说,泛在学习是指泛在计算技术支持下的学习。[3]这一理解分别从“无处”和技术两个层面进行广义与狭义的解释,更好的诠释了泛在学习的内涵。

1.1.2 泛在学习的特点

与传统学习和移动学习等学习方式相比较,泛在学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4]:

永久性(Permanency):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成果都会被不间断且永久性的记录下来。获取性(Accessibility):任何学习者都可以通过各种联网设备在不同的时间与地点获取任何需要的文本、图片、声音、视频等学习资源。即时性(Immediacy):无论学习者身在何处,都能实时获取信息。交互性(Interactivity):学习者可以与教师进行同步或异步的互动。教学活动真实性(Sit⁃uating of instructional activities):学习源于真实的生活,学习问题产生于现实情境。适应性(Adaptability):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学习进度以最合适的方式进行合适的学习。协作性(Collabora⁃tive):学习者在泛在学习环境中实现人机交互,人与人的交互。

1.2 邮件合与域

“邮件合并”这个名称最初是在批量处理“邮件文档”时提出的。具体地说就是在邮件文档(主文档)的固定内容中,合并与发送信息相关的一组通信资料(数据源:如Excel表、Access数据表等),从而批量生成需要的邮件文档,因此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邮件合并”因此而得名。[5]简而言之就是利用WORD文档与EXCEL等数据表的相关功能,形成具有相似内容的新文档。

从计算机技术角度定义域,按虚体来说等同于Excel中的函数,而实际上是用户在操作Word文档时插入页码、文字等形式时涉及的代码形式,指的是变化的字段。[6]

2 基于泛在学习环境下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思路

2.1 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分析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开设为高校培养适应信息化时代的人才搭建了桥梁;为全校学生通过全国Microsoft Office等级考试提供多渠道的学习平台;为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奠定了基础。现今,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在现代化教学模式的推动下取得了一定进步,但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非良好现状,我们不容忽视。

2.1.1 教学内容量大时少。

根据学校的培养计划,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大部分,每部分分别以单周和双周间隔进行教学,即若单周上理论课,双周就上实践课,反之亦然。每周2小节课时,共1.5小时,以一学期20周计算,总学时40课时,共计30小时,两天时间不到。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学生要学会7个章节,42小节的内容,其中包括操作系统、Word、Excel、PPT、计算机网络与安全等内容。如果学生只依靠学校提供的教室与机房,并按学校规定的时间进行学习,很难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2.1.2 教学内容缺乏扩展性

由于课时量的限制,教师必须精炼教材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进行教学内容的延生将难以实现。教学内容无法得到应有的扩展,教学只能点到为止。学生要想提高计算机应用技能,只能自主学习,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为学生营造学习环境与提供学习平台。

2.1.3 学生层次多样化

高校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有发达地区的,有发展中地区的,有偏远农村或少数民族地区的。地区差异性直接影响计算机基础教学资源配置的极大不平衡,从而导致不同地区的学生有着不同水平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也为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挑战。

2.1.4 教学缺乏个性化

师资力量不足,教学对象众多,教室与机房等基础设施有限是当前学校所面临的困难。所以,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践课都采用大班教学,多数班级甚至上百人。相同教学内容的一对多教学模式很难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教学服务。教师面临两难的境地,若教学内容偏向基础好的学生,偏远农村或少数民族的学生很难跟上教学进度,随之失去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反之,基础好的学生觉得教学内容无吸引力,课堂学习还不如自学,容易导致学生的满杯心态和对老师的不认可。

而泛在学习营造的任何人在任何合适的时间与地点都可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获取合适的学习内容,即无处不在的实时的学习环境将为这一难题的破解提供思路。

2.2 基于泛在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思路

通过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的分析,并根据泛在学习的涵义与特点,探索基于泛在学习环境下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设计,创造一个“无处不在”的分层教学环境,这一探索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播种终身学习的理念。现今,我校已经有MOOC在线学习网,为泛在学习的实现搭建了一个较好的平台。

2.2.1计算机基础理论内容设计—以邮件合并为例

邮件合并是计算机基础中WORD部分里的难点内容。但教学时间不足与教学对象层次多样化等现状迫使大多数教师都只能讲解邮件合并的基础应用,如纯文本且是一份主文档合并成一页WORD新文档。根据多年教学经验与学生反馈的学情信息表明,部分学生若想真正学懂邮件合并的基础内容并将其运用到实例案例或生活中,利用课堂之外的时间和精力去自主消化与再学习成为必然。然而,基础内容的教学无法为学生现在或是未来的实际应用提供太多帮助,对于另一部分学生,课堂中所讲解的基础内容又无法满足需求。

对此,在泛在学习与分层教学的理论指导下,可将教学内容做如下设计。首先,教师可将WORD邮件合并的内容按照难易程度分成三个模块,每个模块难度层层递进,形成三层金字塔模型。塔底为基础教学内容,即一般文档的邮件合并方法,塔的中间部分是新文档的一页可显示多个主文档的方法,塔顶是嵌入照片的邮件合并方法。三层模型可为不同基础的学生提供学习空间,在学会第一层或是第二层的基础上还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进行第三层的学习。

其次,教师根据学生第一次进入平台时所做的学前评估与已有的学情分析精心组织三大模块的具体教学内容。

最后,教师将所有经过精加工处理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如PPT、公开课视频等共享到MOOC平台,学生只要在互联网环境下,有能够上网的智能终端设备就可无时无刻的不受时空限制的访问教学内容。实现为学生营造泛在(无处不在)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即时获取学习内容,遇到问题时可在平台的互动区与教师或同学进行协作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都会被实时记录并永久保存,为实现泛在学习环境下的分层教学打下基础。三层模块的教学内容大致如下:

1)一般的邮件合并方法。第一层次的教学内容尽可能简单,否则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这一内容可以只讲解1-3个域的邮件合并的方法,比如,可以以简单的“学生成绩报告单”为例。教学内容包括“主文档”的编辑、数据源的建立与合并生成新文档。第一步,编辑主文档并保存。根据主文档的内容,在要插入域的地方留空格。第二步,建立数据源并保存。数据源在EXCEL中建立,根据主文档内容,数据源需建立三个字段即学生的“姓名”字段、“数学成绩等级”字段和“语文成绩等级”字段。然后在各字段中输入数据。第三步,邮件合并。这一步可为学生呈现两种方法,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第一种方法是使用邮件合并向导,在主文档中选择“邮件”→“邮件合并分布向导”→选择“信函”,然后根据向导提示完成“数据源”的选择后再执行“插入合并域”命令,在主文档相应位置插入字段,最后执行“完成邮件合并”命令。第二种方法是执行“邮件”→“选择收件人”→“使用现有列表…”完成数据源的链接,然后执行“插入合并域”命令完成字段的插入,最后“完成邮件合并”。操作完成后,系统创设的情景可提示学生将发现的更多简便方法分享到留言板。

基础学习完成后,部分学生会发现此案例中主文档的内容较少,但却用了一页WORD文档来呈现。因此,他们就会带着能否从节约环保的角度出发,实现一页WORD文档打印多个邮件的疑问进入上一层的学习。

2)一页WORD文档合并多个邮件的方法。在一般邮件合并的基础上添加“查找与替换”功能(Ctrl+H)。将完成合并的新文档中的“分节符^b”全部替换成“手动换行符^L”。或是将邮件合并第一步中的“信函”换成“目录”。若要实现各邮件之间有一定间隔,两种方法都必须在主文档尾部用Enter键增加几行空行。

3)带照片的邮件合并方法。在一般文档操作的基础上增加“IncludePicture”域。需注意的是,EXCEL数据源中照片地址的下级目录使用英语状态下的“\”符号。在一般邮件合并操作方法的基础上,执行“插入”选项卡中的“文档部件”→“域…”命令,选择“IncludePicture”。在“文件名或URL”中输入任意字符,如“Pic”。执行“Alt+F9”命令切换到代码模式,选中Pic,执行“插入合并域”命令,选择“照片”域替换Pic。再次执行“Alt+F9”命令,回到一般模式。执行“完成邮件合并”命令生成新文档,在新文档中全选所有内容,执行“F9”命令即可完成带照片的邮件合并。

2.2.2 计算机基础实践内容设计—以邮件合并为例

实践内容紧跟理论教学内容。也分为三个以上的模块,难度层层递增。可用游戏化的闯关形式,每闯一关,平时成绩的分数增加,并提示学生还差多少分邮件合并实践内容的平时成绩为满分,以此激发学生自主实践的兴趣。在实践案例的设置中可以注重多样性、专业性与实用性的结合。如针对师范类专业的学生可设置各类通知书、学生荣誉证书或获奖证书的制作为实践内容;针对经管电子商务类专业而言,可以设置信息通知单、消费单据或快递单据等为实践内容;针对会计类,可设置工资条与财务报表等为实践内容。

多样化的实践内容可避免传统的全校学生使用相同案例。同时,从学生的生活与未来工作的实际出发并以闯关的实践模式,可激发不同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实现层次化教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再则,MOOC平台又为学生的自主且无处不在的学习提供条件,进一步强加学生自主学习的可能性。

3 结束语

文章在分析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与泛在学习内涵等内容的基础上,以WORD邮件合并为例初步呈现了泛在学习环境下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方式与理念。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并以教学实践反哺理论。由于目前的环境所致,只能借助学校现有的MOOC平台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再学习。相信随着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技术以及学校的不断发展,未来将创设更多渠道的泛在学习条件,教育工作者也将探索更前沿的教学方法。

[1]姚同.泛在学习环境下成人教育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共享[J].中国成人教育,2015(10):120-123.

[2]陈敏,余胜泉,杨现民,等.泛在学习的内容个性化推荐模型设计——以“学习元”平台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1(6):13-18.

[3]李卢一,郑燕林.泛在学习环境的概念模型[J].中国电化教育,2006(12):9-12.

[4]Chen Y S,Kao T C,Shen J P,et al.A MobileScaffolding-Aid-Based Bird-Watching Learning System[C]//Proc.of IEE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Wireless and MobileTechnologies in Education.Sweden:Vaxjo,2002:15-22.

[5]何达燕.浅析Word邮件合并功能及应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12):96-97.

[6]熊慧芳.Word中域和邮件合并的应用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15):89.

G434

A

1009-3044(2017)24-0156-03

2017-07-06

阳冉(1992—),女,四川资阳人,助教,学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教育。

猜你喜欢

数据源邮件文档
浅谈Matlab与Word文档的应用接口
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
有人一声不吭向你扔了个文档
来自朋友的邮件
CMailServer
一封邮件引发的梅赛德斯反弹
Web 大数据系统数据源选择*
基于不同网络数据源的期刊评价研究
基于RI码计算的Word复制文档鉴别
Persistence of the reproductive toxicity of chlorpiryphos-ethyl in male Wistar r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