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自然 大社会

2017-02-05曹苹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美术活动生活化材料

曹苹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或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可见,与生活密切联系是现代教育的特点。要将幼儿园美术活动与生活密切联系,让幼儿在强烈的自我表现需要和匮乏的表现技能上找到一个平衡点,从而积极主动而又轻松地进行艺术表现。要以生活为中心,通过观察、了解生活化材料与幼儿的相互作用,探究生活化材料的运用方式及相关价值。

关键词:生活化 材料 美术活动 多元价值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224-02

生活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它为幼儿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一张报纸、一个瓶子、一块破布、一只盒子、一片叶子等等,这些随手可得的材料是既熟悉又新奇,它们贴近幼儿的生活,易于唤起他们的创作热情与创作欲望。怎样让生活自然地“走”入教育,让教育自然地“走”入生活呢?在日常工作中,伴随着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笔者时常会思考这个问题。下面,笔者以大班美术活动《百猫图》为例,尝试将生活化材料作为美术创作工具,探究生活化材料在美术活动中的运用及其带来的独特“火花”。

1 选择生活化的主题探索活动,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幼儿午饭后的一次散步时,在校园的角落里发现了一只小奶猫,其可爱、逗趣的样子马上吸引住孩子们的注意力,《纲要》中指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笔者把握住幼儿的这一兴趣点,分别从:猫咪的身体结构、外形特点、姿态动作等方面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并以自然的师幼问答形式发起谈话、展开谈话,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猫咪,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在接下来的几天自由活动时间里,猫咪成了幼儿聊天的话题中心,他们开心地交流着生活中所见到的各种各样的猫咪及关于猫咪逗趣的事情。当发现幼儿的这种“猫咪热”有增无减时,笔者反复思考,设计了《百猫图》这个美术活动,为幼儿创设另一个表述平台,以生活为中心,广泛地截取生活中的材料,支撑幼儿的美术创作。

2 挖掘生活化的美术表现材料,激发幼儿创作灵感

作画工具是孩子们创作中必不可少的“伙伴”,更是一名不会说话的“老师”,它在支撑孩子们创作的同时,不断给予孩子们新的创作刺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中目标指出“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鼓励幼儿“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他们结合生活想到的材料主要分为自然材料、日常生活用品、废旧材料这三大类,选择这些物品有的是因其外形与猫相似,比如沐浴球和猫咪一样是圆鼓鼓的;有的是因为能替代笔,如棉签。在这些生活化材料中,我们从安全、卫生、环保、可变性、趣味性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筛选,协商后最终敲定活动操作材料为:丝瓜络、牙刷、百洁布、报纸。

3 引发幼儿与材料间的互动,丰富幼儿创作表现方式

3.1 探索单种工具的不同使用方法

活动中所选的四种材料都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材料,服务于幼儿生活的各个细节之中,幼儿对此较为熟悉。这些材料本身可变性较强,蕴含着多样化的操作方法。幼儿在讨论中想出了很多方法,总结如下:

丝瓜络:按一按、擦一擦、绕一绕。

丝瓜络长条的形状不便于幼儿操作使用,在活动中,我们将它扎成一个小球,便于抓握,能通过按、擦、绕等动作来表现块面。

牙刷:刷一刷、绕一绕。

牙刷是常见的生活用品,看到牙刷,幼儿就会想到用牙刷刷一刷、绕一绕来作画,牙刷比较小巧,能灵活地表现块面和线条。

百洁布:按一按、擦一擦、绕一绕。

百洁布正反两面质感不同,在操作时表现的质感也有所不同,幼儿可以根据自己需要的效果挑选合适的面进行操作。

报纸:揉一揉或卷一卷后再按。

报纸与其他纸质材料相比,材质较脆,很容易通过撕贴、揉、卷等方式进行变形,蕴含潜在的操作多元化潜能。

3.2 不同材料表现猫咪的特征——毛茸茸

在幼儿的讨论中,四种生活化操作材料分别都有不同的使用方法,什么样的操作能带来幼儿理想的效果或撞击出新的火花呢?配合材料,幼儿通过直接体验的方式尝试表现了不同的毛茸茸效果,以下是幼儿的部分作品。

3.3 不同材料间的整合表现不同姿态的猫

在操作中幼儿发现丝瓜络、牙刷、百洁布、报纸都能用来画猫的身体、头部,并画出毛茸茸的感觉。由于所选作画材料不同,在表现“毛茸茸”时也有不同的效果,有的憨态可爱,有的精神抖擞,有的慵懒娴静。而耳朵、尾巴、四肢等点睛之笔的细节部分较难表现,在了解每样材料的基础上,给予幼儿开放的创作空间,引导幼儿综合使用各种材料,本着什么材料合手就选择什么材料操作的原则,让幼儿自由选择、操作。这时,幼儿会有选择性地进行两种或两种材料以上的搭配,如:先用丝瓜络按压出猫咪的躯干、头部,完成大面积的部分,然后用牙刷填上耳朵、四肢、尾巴等精细部分。通过变化头、尾巴、四肢的位置,以及多种材料的整合运用,让幼儿的创作过程多了一份“趣”。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Z].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9.

[2] 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2012 .10 .

[3] 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美术活动生活化材料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最美材料人
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创造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