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数学概念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7-02-05周丽
周丽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204-01
数学概念是构成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它们是互相联系着的。只有明确牢固地掌握数的概念,才能理解运算概念,而运算概念的掌握,又能促进数的整除性概念的形成。所以对如何上好概念课,是众多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
1 概念教学之以旧促新
概念的新旧知识之间一般都有联系,用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或者学习知识的方法来进行新知识的学习,不仅可以达到巩固旧知的目的,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比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认识几百几十时,这是认数的第二课时的内容,是一节承上启下的内容。学生有了前面学习百以内数的知识基础,也有了前一节课认识整百数的知识,对这节课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在设计本节课内容的时候,我就注重用旧知来引导新知。
课堂的第一个环节,会读、会写几百几十。所以,先在计数器上拨出几十几,并让学生说说这个数的组成。学生的积极性立刻被调动起来了。然后拨出一个整百数,学生也是认识的,这时的气氛就可以直接抛出百位上拨几颗珠子,十位上拨几颗珠子,合起来是多少这个问题了。学生有了前面复习的铺垫和基础,很容易得出合起来是几百几十这样的结果。学生有了前面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几十几,所以通过知识的正迁移,很容易得到几个百和几个十合起来是几百几十。为了达到良好的巩固效果,所以我通过多种练习让学生来说一说,如570是由几个百和几个十组成的?4个百和3个十合起来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2个十是多少?10个百是多少?通过这样一系列正反问题的提问与回答,学生不仅会读、会写几百几十的数,学生对数的组成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课堂的第二个环节,数数。学生有过百以内数数的经验,所以我从学生已知的知识开始。在计数器上,一十一十地数,从50数到120,学生对90下一个是100,很清晰,因为十位上满10,就要向百位进一。以此类推,学生接着往下数,一直到210。对于十位上满十进一,那么百位上再加一。有了这些基础以后,学生自己数一数从370数到430。同桌两个同学还依次从890数到1000。当然,数数可以一十一十地数,也可以二十二十地数,所以,一定要理解题意开始数数,这个注意点也是学生自己发现的。其实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只要适当点拨,学生就能立刻明白该如何数数,所以在以旧促新中,不仅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根据经验,尝试探索发现。
2 概念教学之融会贯通
在进行长度单位的简单换算的教学时,就遇到概念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的这个问题。对于本节课内容的设计,没有从书本上的例题直接开始,而是从旧知开始。你能将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吗?学生很踊跃地能说出米是学过的最大的长度单位,然后是分米,接着是厘米,最小的是毫米。这些长度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你知道吗?学生能说出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这些是已有的知识,下面就开始将这部分知识进行扩充和融合。既然1厘米是10毫米,那么2厘米是多少毫米?5厘米呢?7厘米呢?9厘米呢?10厘米呢?学生依次都能说出,到最后一个的时候,积极性已经被完全调动出来了,所以跟在1分米=10厘米后面写上“=100毫米”。其实这也就是10个十是一百的想法。学生有了第一次成功的喜悦,下面第二次知识的迁移就顺利多了。
既然1分米是10厘米,那么2分米是多少厘米?5分米呢?7分米呢?9分米呢?10分米呢?学生在这样一个循序渐进,自己拓展迁移知识的过程充满了兴趣和斗志。所以跟在1米=10分米后面写上“=100厘米”。其实这同样也是10个十是一百的想法。而且有眼尖的小朋友立刻发现1米=100厘米就是我们学过的单位换算嘛。大家都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所以这一段的设计让学生印象深刻。
最后是让学生观察“1米=10分米=100厘米”,发现单位越来越小,数越来越大,而且正好是在前一个数后面添0。反过来,从右往左,单位越来越大,数却越来越小,而且正好是在前一个数后面去掉一个0。你能猜猜看,接下去还可以等于多少呢?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再等于1000毫米。
3 概念教学之循序渐进
3.1 循序渐进,铺垫行走路线
在教学新授内容之前,先让学生观察南山公园的平面示意图,让学生说说哪个景点在比较中心的位置。发现是艺术广场之后,再让学生来说说其他景点各在艺术广场的什么方向。学生任意说一说之后,再按四个主方向,四个偏方向来完整地说一说,这样有利于学生能有序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其次,再以其他景点为参照物,说说你喜欢的景点各在它的什么方向。也感受到在一个景点的某个方向,可能不止有一个景点,可能会有多个。这些说说谁在谁的什么方向或者谁的什么方向是谁,都是为了接下来说说行走路线做的铺垫。
3.2 循序渐进,整合行走路线
然后出示小明要游玩的几个景点。课件出示的时候,只有地名,有的学生还没有反应过来到底是沿着怎样的路线走的。所以第一步先让学生来复述小明去了哪些地方,在去这些地方的时候,又是怎么走的,往哪个方向走。虽然没让学生说,但是通过手指比划,指一指的形式,让学生有了初步的认识。第二步,让学生依次从南大门进去后,先怎么走,去了什么地方来说一说。在说的过程中规范学生的说法,使用“从( )向( )走到( )”这种句式来说说小明是怎么走的,走到音乐喷泉后,又是往哪个方向走到什么地方的呢?学生尝试使用“再向( )走到( )”这样的句式来规范自己的说法。学生一个景点一个景点地说,个别说完再全班说。通过这样形式的练习,让学生知道每一次都是以这个景点为中心,来看接下去往哪个方向走的。第三步,让学生尝试整合,将这些景点连起来说一说,这不仅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要有条理地说出小明的行走路线,并且行走的方向都要正确使用,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因为有了前面这么多的铺垫,所以学生在说的时候,还是比较顺利地说完整、说规范了。再让同桌互相说一说,全班齐说巩固了行走路线的说法,发展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方向感。
数学概念来源于生活,就必然要回到生活实际中去。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概念去解决数学问题,是培养学生思维,发展各种数学能力的过程。并且,也只有让学生把所学习的数学概念,拿到生活实际中去运用去实践,才会使学到的概念知识巩固下来,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运用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