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2017-02-05李莉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朗读培养小学生

李莉

摘 要: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表达课文中的思想感情,也有助于发展思维,丰富想象,激发情感,增强理解力和记忆力。本文根据教学实践,提出了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生 朗读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165-01

小学生,朗读的最大一个缺点就是爱“唱读”。对于他们来说,似乎一字一顿,拖声呀气地“唱”那才叫“读书”。特别是集体齐读时,全班几十个学生一起“唱”,所有的课文几乎都用同样的腔调。其“唱”完的结果是:虽然会唱,但不能身临其境地理解课文中的思想感情,不能深刻体会课文中的生动字词和优美句子,甚至个别跟“唱”的“南郭先生”连生字生词都不认识。

孩子们在幼儿园、学前班时已按“唱读”的模式学会了许多儿歌。对于任何一篇课文,老师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他们就会自动地按照他们心中的儿歌模式拖腔拉调地“唱”,因此,“唱读”是培养良好诵读习惯的最大敌人。

笔者在帮助学生克服“唱读”习惯时,是从以下几方面实践的。

1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激发朗读情感

只有引导孩子们进入课文中的境界,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地理解课文内容,才能很自然地避免唱读,用正确的语气来表达课文中的感情。比如在《雪孩子》这篇课文中,读到雪孩子和小白兔玩的时候,引导孩子们体会到高兴的情感;读到小白兔家着火时,引导孩子们体会到着急的心情;读到雪孩子因为救小白兔而牺牲的时候,引导孩子体会到悲伤的心情。有了对这多种情感的理解,孩子们就会自己体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表达这些感情。

2 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角色

分角色朗读是引导孩子们进入课文内容情境的最好办法,只要真正进入了课文角色,同学们想“唱”也“唱”不起来,因为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特征。比如《荷叶圆圆》这一课中,孩子们自己都会知道,读小蜻蜓的话时,声音要温柔纤细一点;读小青蛙的话时,声音要粗重有力一点儿,读小鱼儿的话时,声音要天真一点儿。还有《四季》这一课。草芽儿很嫩,声音要细一点,还可以有点奶声奶气的味道;荷叶很茂盛,声音可以粗一点儿;谷穗已成熟,可以学着老爷爷的声音;雪娃娃很调皮,当然可以读得顽皮一点儿了。

3 运用多种朗读形式

运用多种朗读形式,既可以提高孩子们的朗读兴趣,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尽量减少齐读。因为齐读容易限制孩子们的情感表达方式。而且“唱读”最容易在齐读中表现出来,只要有一个孩子大声“唱”,就会影响到其它孩子。所以,可以尽量减少齐读,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所体会到的感情。

培养孩子的朗读能力,是小学阶段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需要我们老师用心去发现,去解决。

参考文献:

[1] 张颂.朗读学[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朗读培养小学生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