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源头活水 润语文课堂

2017-02-05嵇陈燕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语文课口语交际

嵇陈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159-02

语文和生活密不可分、相互交融。要学好语文,就必须在联系社会,深入生活。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生活化的引入十分必要,把课上“活”,把学生教“活”。现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对语文教学生活化阐述如下。

1 “问”入课堂——润有思考的“学”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陶先生《每事问》《问到底》两首诗告诉我们大多数语文教师的“问”占据着主要部分。而“问”的目的往往是为了学生的“答”。教师应转变思想,让学生来做个“问题专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提问,首先要敢于提问,陶先生说“不耻下问的态度是一切进步之母”。其次要勤问,陶行知先生的“每事问”就蕴藏着一个“勤”字。最后,要引导学生善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对课文中与生活相关联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启发与导向。

例如三年级下册《跟踪台风的卫星》一课教学片段如下:

师:小卫星跟踪、监视台风的任务顺利完成了,那么它能够回去安心地睡觉了吗?生:不能够。师:为什么?生:小卫星为什么需要睡觉呢,他并不是人呀?

学生看似引得同学偷笑的一问,却得到教师的表扬。这篇课文是一篇科普童话故事,运用了拟人手法。不要小看了学生的一个小问题,学生思考的藤曼向外无限伸展,牵一发而动全身,这边是由“问”带来的思考的力量。

2 “演”入课堂——润有体验的“学”

由此可见小学语文课文多贴近生活实际,使学生在学习时有亲切感。文本的生活化要还原教材的生活气息,给学生一种自然的生活体验,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共同感受生活、再现生活、表达生活。但由于时代变化较快,小学生年龄较小,缺少社会生活的经验,在语文课本中也确实有一些文章内容离学生的距离较远,使学生不能够清楚地理解,而对课文产生距离感,不能够真切地体会课文内容和所蕴含的道理,这也易成为教学难点。

比如,《小稻秧脱险记》一课,学生对文中稻秧、喷雾器、除草剂等系列农业专有名词陌生。对课文有距离感。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亲自尝一尝”,对课文的感悟亦如此。语文课文的载体是语言文字,而《小稻秧脱险记》这一篇童话故事的对话是引人入胜的。可以将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教师出示了省略提示语的对话,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请同学来扮演其中角色。角色扮演既符合小学生年龄的特点,有利于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理解课文难度。学生揣摩人物,把角色演“活”,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 “读”入课堂,润有情趣的“学”

叶圣陶说过:“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新课标》也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简而言之,便是“以读促悟”。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所喜欢的方式来读,如比赛读、分角色读、配乐读、合作读、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变换形式读等。这些不同的方式目的却只有一个,那就是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想读、会读、爱读,再次基础上进行美读。

如在引导朗读三下《荷花》一课中时,教师把作者想象成荷花的一个段落做了稍稍的变换,把这一自然段的句子变成短句,排列成诗的形式。教师顺势启发:老师这时真想吟诵一首诗来赞美这荷花,同学们细细地听。柔美的音乐声伴随着教师动情范读在教室中荡漾,学生仿佛进入荷花的世界。课本语言经过小小“改头换面”别有情趣。接着教师请学生配乐试读,然后评读。如“你觉得他读得怎样?”“哪里读得还不够,你能读得比他更好吗?”“谁也想来展示一下?”学生的朗读评价推动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像微风中的荷花轻轻摇曳身姿,真正进行了“美读”。

以读代讲、以读促悟,语文教学就是要把学生带入语文课本的情境中,沉浸在悲壮、沉郁或者轻快、优美的意境中。通过朗读,引导“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不断地生成和谐的氛围、真诚的对话、朴素的情怀。

4 “说”入课堂,润有动力的“学”

从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中,我们可以知晓,一个人具有良好的口语表达和口语交际的能力在生活中十分重要。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也务必要重视结合生活实际来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4.1 结合日常生活创设情境

日常生活是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实战训练场,也是口语交际的源头。学生的日常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从中已经积累起了许多贴近生活的经验和语言。比如,在教《西湖》时教师问:“哪位同学到过杭州西湖,愿意给大家介绍介绍吗?”一双双小手举起来,学生的身临其境感受过西湖的美,介绍时滔滔不绝。所以,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创设出交际情境,学生就会感到亲切,乐于表达并且善于表达。

4.2 通过学生表演生活中的片段来创设情境

口语交际就是要用语言表达。如果学生如果能亲身去体验他要说的内容,那他的积极性、创造力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教师在教学口语交际,就经常让同桌搭档,共同来演一演生活中的情景。就给学生一个主题,比如:当你一个人在家时,陌生人敲门了……这样,充分地放手让学生来想、说、演,不但能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而学生的观察、思维和想象能力都能得到了充分地发展。

5 “练”入课堂,润有发展的“学”

陶行知认为“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无论教育的内容还是教育的方法,都要根据生活的需要。”所以,语文练习的设计也要在生活基础上进行。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多元面,来发现生活中与课堂所学知识联系紧密的内容。接着,变革作业形式,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达到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

例如,小学三年级阶段正是作文起步的时候,这一时期需要大量的作文练习来帮助学生提高作文水平。但现状是,学生不知道写什么,该怎么写,作文成为了学生的一项负担。教师不妨可以让学生多进行一些“小练笔”的写作。这类的写作篇幅不长,但是切入点小,让学生去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去感受生活,进而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且锻炼他们把想法表达清楚。笔者曾布置这样一篇以“总分结构”为训练点的小练笔作业:下课铃声一响,校园里顿时热闹非凡……这个下课的场景是每天在校学习所经历的,对于学生来说极其熟悉但又陌生。陌生的是学生很少能够去静下心来仔细观察下课时的同学们在做些什么,他们的神情、动作如何。这样贴近生活的小练笔,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养成关注生活事件并记录生活的习惯,让学生在每天的记录中积极主动的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积累生活素材。

总之,语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贴近生活。语文教学生活化符合新课标理念,从中感悟的“问、演、读、练、说”的方法让课堂“活”起来,真正体现语文课堂的本真、灵动。在生活之中寻找源头活水,来浇灌、滋润语文课堂,让每个学生都能从生活中汲取甘泉,激发起学习兴趣。

猜你喜欢

语文课口语交际
情景交际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口语对对碰
BUM-A-RIDE GUIDE 自助游必备搭车口语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