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2017-02-05杨伟君
杨伟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155-02
所谓创新,是指在学习前人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提出创见和发明发现的能力。它标志着知识、技能地习、跃,是智力高度发展的表现。体育教学中的创新,则是指在教学中创设问题的情境和民主宽松的心里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能力、精神,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1 操作策略
1.1 改革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改革并不是全盘否定教材内容,而是指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场地、器材和学生的实际,改编或增加一些有生活性、社会性和趣味性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一种愉快、向上、进取的气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意识和能力。比如二年级上册第八课“持轻物掷远”就可以根据需要将内容调整充实为“跳单、双圈”,游戏“小猫抓尾巴”、“组字跑”,同时用小手帕做教具,既可以作为小猫的尾巴,又可以编织成“老鼠”成为投掷的教材,这样使教学富有趣味性,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1.2 研究评价方法
一个人的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造精神、意识和能力三方面,但要具体地评价在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发展状况,是一项科学而又复杂的工作,我们一般从两方面来评价:
(1)宏观上的评价:(见附表)
上述平价方法既可以作为一堂课整体效果的评价,也可以作为学生的个体评价。
(2)个体的评价:指在对学生评价时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在教学中及时进行评价,使不同的学生都“各有所得”,以获得向上的动力,激发创造的潜能。
1.3 教学实践
1.3.1 创设情境
体育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动态系统,其目的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迪思维,让学生创造想象。
(1)成功情境。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学生的自信。
(2)疑难情境。心理学家认为:疑,容易引起定向探究性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恰当地设“疑”布“障”,有意识地让学生“碰碰钉子”,让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从多角度思维,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能力攻克难关,获得知识。在铅球教学中,学生在最后用力时普遍存在着髋没有打开、臀后坐的错误,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故意按照错误动作进行示范,并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相互讨论辨析,通过实践得出正确答案,降低了再错率。实践证明,让学生带着问题从多角度思维并积极尝试解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3)民主情境。教师教,学生练,本无可厚非,但我们不得不看到这种方法正无情地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何不给学生以民主呢?低年级的模仿操,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模仿,学小鸟飞,一千个学生可以有一种姿势;课前的准备操,也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编,自己去练习……只要我们给学生民主的空间,他们就会展现出惊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3.2 优化教学过程
每位体育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都会不自觉地形成一种符合自己特点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但它的不变性却束缚了学生的积极思维,抑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只有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才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创造潜能。
(1)注重个人体差异,强调层次性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表现在思维能力、配合能力、主观能动性、身体素质方面),因此在教学目标上就不能以偏概全,其教学过程也就相应的要强调层次性。教学中,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完成并掌握了规定教学内容的学生,在其余的教学时间内选择有自我锻炼欲望和练习兴趣的内容进行练习。而其余的学生在教师的重点指导下,继续完成并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这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装都能得到最优发展,感觉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了有利于激发创造力的自信、进取、胆量等优良个性素质。
(2)倡导有目的的尝试,强调实践性,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的“刺激反应联结”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形成一定的“刺激——反应联结”,而这种联结主要是通过尝试(也可以说试误)建立的,尝试的实质就是实践。而创造意识的形成、创造力的培养、创造能力的提高都要通过实践。因此在教学中要倡导学生在未知的或正在接触的领域积极地有目的尝试,教师要热心而及时解决他们在尝试中产生的问题,即使是幼稚可笑、离奇荒诞的,也要耐心释疑,巧妙疏导,切不可泼冷水。
在教学“后滚翻”的动作要领,笔者先让学生复习前滚翻,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前滚翻的动作要领,尝试后滚翻。学生争先恐后,有的在原地打转,有的偏离“航道”,但也有的虽然没按照动作要领却也滚动自如。然后让学生相互交流心得体会,说说成功和不成功的原因,教师适时、适当地加以指导,再让学生去实践,结果98%的学生能高质量地完成。这就是尝试、实践的结果。
(3)面向自然,体现开放性。体育教学中有一个“怪圈”:学生既爱上体育是因为呆在教室里太久了,可以出来,“兜兜风”;怕是因为体育课单调、枯燥的练习,还有一成不变的操场。有一次,笔者带领学生越野跑时,无意中发现学生在郊外竟欢呼雀跃,兴奋无比。对呀,何不利用校园周边环境,拓宽体育教学呢?于是,每周我总要带领学生到郊外上一节体育课,不限内容,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自由空间,和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山山水水,鸟语花香,学生充满学习热情,尽情挥洒着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才能:利用草坪做前滚翻,利用山坡进行速度比赛,利用小石子练习掷垒球,有的还别出心裁地进行拣石头接力,学生的童趣尽露无遗。在教学之余,笔者还组织学生捉昆虫、采野花,对他们进行环保教育,将体育教学与美术、自然等学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在自然环境中积极锻炼的兴趣,体现了开放教学的特有魅力。
2 效果
学习的主动性增强,思维活跃。相对于以前的教学而言,学生更加爱上体育课,总能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并能积极思考,而非“埋头苦干”或一味地问为什么,还能提出独特的见解。
能勇于实践。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对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有勇气去尝试、实践,以证明自己的设想。特别是在跳高这个项目上,对于用什么跳法才能跳得高这个问题上,对于用什么跳法才能跳得高这个问题上有50%左右的学生进行过尝试,有“俯卧式”、“跨越式”等,有的学生甚至还想尝试“背越式”。而有这些方法从来没有讲过,也体现了一定的创造力。
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由于体育实践机会的增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具备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从多角度进行创造性思维。据其他任课老师反映,在体育活动中有创新意识、能力的学生,在其它学科活动中也能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想法和见解,具有创造性。
3 思考
评价方法问题。本文所述的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方法的科学性不够严密,无具体可衡量的指数,只能凭感性认识,不利于正确评价,有碍教学的深入。
系统性问题。任何一种教育理论、教学思想方法的出现,都有其严密的系统性,“创新”也不例外。但对于体育教学而言,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目前尚有过系统的论述,无可借鉴,只能在实践中摸索,从而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深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