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跨文化角度的中英茶文化对比研究

2017-02-05黄斌

福建茶叶 2017年3期
关键词:风俗茶具饮茶

黄斌

(重庆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巴南400054)

基于跨文化角度的中英茶文化对比研究

黄斌

(重庆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巴南400054)

本文基于跨文化角度对中英茶文化进行对比,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认识到中英茶文化的异同。中英茶文化的外在物质层面主要从茶叶和茶具两方面展开对比,中英茶文化的历史文化层面主要从茶历史和饮茶风俗的角度进行分析,而中英茶文化的语言文学层面从茶语言和茶文学进行对比。

跨文化;中英茶文化;茶历史;饮茶风俗

茶不仅是时下人们的日常生活饮品,同时还是一种传统文化符号。众所周知,我国是茶的发源地,茶在我国社会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正所谓“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作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是人们的生活所不可或缺的。随着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等历史事件的发生,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机会也逐渐增多,茶也因此被传往世界各地。西方国家与我国的文化背景存在不同之处,茶进入西方社会之后与当地的文化相结合,形成一种特殊的西方茶文化。英国茶文化是西方茶文化的重要分支。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跨文化”理念的重要性。跨文化源自英文“cross-culture”,跨文化理念要求人们能够正确认识并接受非本民族文化(比如风俗习惯等),“入乡随俗”便是跨文化理念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茶文化不仅在物质层面有所体现,同时还在文化层面和精神层面有所表现,因此我们不妨从这些方面入手对中英茶文化进行对比。从跨文化视角出发对中外茶文化进行比较,有助于我们认识外国茶文化的存在形式和特点,从而借以了解其他的文化和语言,并推动茶文化的传播。

1 基于外在物质层面的中英茶文化对比

茶文化在物质层面有所体现,比如为我们所熟知的茶叶和茶具等,这些都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以下从这些方面出发对中英茶文化的差异进行分析。

1.1 茶叶

自唐代开始,饮茶便作为一种日常习俗流传下来,时至今日,我国依然有着“以茶待客”的礼俗。我国是茶叶的故乡,虽然南北方饮食有所差异,但是人们对茶的喜爱却存在共通之处。我国有着上百种茶叶种类,但主要以茶汤的色泽进行区分,比如红茶(金骏眉、祁门功夫、正山小种)、绿茶(信阳毛尖、碧螺春、龙井茶)和黑茶(普洱茶)等。在琳琅满目的茶叶产品中,绿茶最为国人青睐。除此之外,在泡茶时,人们还对水质、冲泡温度、冲泡时间等都有着严格的要求,比如用山泉水泡制的茶水更易散发出自然气息。相比之下,英国人爱饮红茶,当然这可以从近年来国内进口英国茶叶信息上看出。英国人饮茶对水质没有特殊要求,但他们在冲泡茶水时不太习惯茶叶自身的轻微苦涩味道,因而会在茶水中加入蜂蜜、果汁或者牛奶等成分,借以中和茶水的苦涩之味。

1.2 茶具

茶具是人们在饮茶活动中所使用的器具,比如茶杯、茶壶等。从近年来出土的茶具中,我们不难发现,古人的茶具十分丰富,比如他们煮茶时会使用到茶壶,待茶水沸腾后将其倒入茶碗或茶盏(碗状物)中、当然还有用来搅拌的茶勺等器具,我国传统茶具的特点在《茶具十咏》这部唐人所撰的书中有所介绍。随着历史的变迁,用来制作茶具的材料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起初的青铜器具、金银器具逐渐朝着陶瓷器具的方向发展。原因在于,陶瓷制品不会影响到茶叶自身的风味,更易于茶水的存放。与我国相比,英国的茶具主要为银质器具,原因在于银质器具被视作贵族的象征,同时这种器具本身不易像铁铜类器具一样产生过多的氧化反应。根据英国饮茶风俗的需要,英国茶具又十分丰富,比如用来盛放茶点心的点心盘、点心碟,用来过滤茶叶渣的茶滤,用来存放蜂蜜或果汁的糖罐。

2 基于历史文化层面的中英茶文化对比

对中英茶文化的历史文化层面进行对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透过茶文化本质把握二者的差异。

2.1 茶历史

中英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属于茶文化历史范畴,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自神农氏遍尝百草开始,茶便开始为人所知。起初,茶被作为提神醒脑的药物,随着茶树的大规模种植和制茶技术的提高,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颇受民众喜欢的饮用品。随着民间饮茶活动的增多、茶品交易往来的频繁,茶文化在唐代时期得以形成,当然最为明显的标志便是《茶经》的面世。茶圣陆羽对茶的发源、茶水的选取、茶具的制作、饮茶的要求等进行总结整理,并将其记述在《茶经》中。随着茶文化在中土大唐的萌芽和发展,其逐渐成为华夏民族的一个特殊历史印记,蕴含着中华儿女的传统处世哲学和道德理念。由于茶艺技术的提高和“重文轻武”思想的普及,饮茶这项活动逐渐走向千家万户,而茶文化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后来,随着时代的推移,我国茶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体系相融合,成为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一支,并在历史长河中绽放着耀眼的光芒。

相比之下,英国茶文化的历史较为短暂,但同样在近现代世界历史中有着不可抹去的痕迹。“tea”成为“茶”的一个重要的语言标签,就可以佐证英国茶文化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和新航路的开辟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西欧国家的社会体制,许多国家开始从封建主义朝着资本主义变化,国家之间的商品往来逐渐增多,我国茶叶也被来自荷兰、葡萄牙等国家的商贩运往本国乃至邻近国家。根据英国历史记载,英国在17世纪开始从荷兰人手上购买茶叶。起初,茶叶作为稀有的舶来品,仅供英国皇室及贵族享用,普通民众甚至都不知茶叶为何物。当然,随着茶叶进口量的增多、制茶技艺的改进,茶叶以“自上而下”的顺序在英国社会中流传开来,并逐渐成为英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然,饮茶之风的盛行与皇室贵族的推崇离不开关系,比如凯瑟琳皇后就乐于享用下午茶,之后“下午茶”并发展成为英国的饮茶风俗。随着饮茶活动的普及,英国的茶文化也开始“开花结果”。

2.2 饮茶风俗

我国饮茶风俗是传统风俗的一部分,事实上饮茶风俗是在传统文化、传统道德观念、饮茶习惯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华夏民族的行为体制规范。我国儒家思想崇尚“礼”,“以茶待客”“斟茶七分满”就体现了这一观点。再比如,儿女婚嫁时需向父母敬茶,这事实上体现了“孝道”、“礼数”等思想。除此之外,我国武夷山地区还流传着“擂茶”、“三道茶”等饮茶风俗,这事实上正是古代“和”、“敬”、“怡”、“真”等思想的写照。相比之下,英国的饮茶风俗是近代形成的,但同样有着较多的表现形式。比如说,英国有着“绅士茶”一说,男士在饮茶过程中应该表现得更为谦让。当然,“下午茶”这一饮茶风俗形成于英国,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越来越多地区开始接受下午茶的饮茶风俗。一般来说,人们需要着正装进入饮茶场所,饮茶时应该注意举止得体。

3 基于语言文学层面的中英茶文化对比

正如语言学家所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换句话讲,语言是文化得以实现传播的介质,文化需要通过人们的口口相传和书面记录得以流传下来,因而对茶语言和茶文学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中英茶文化的异同。

3.1 茶语言

在制茶、售茶和饮茶等活动中,人们通过相互交流逐渐形成自己的语言体系,这便是我们所说的茶语言。我国茶文化历史十分悠久,茶语言自然也十分丰富。比如“倒茶应倒七分满”便是在饮茶活动中形成的;“明前茶、谷雨采茶”源自人们的采茶活动;“茶余饭后”反映了茶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当然,茶不仅有着诸如“茶叶”、“茶树”、“饮茶”在内的字面含义,而且还出现了喻意。比如“粗茶淡饭”用来形容“饮食简单,生活简朴”;“人走茶凉”用来表示“世态炎凉,人情淡漠”。相比之下,英国的茶语言起初受到我国的影响,比如tea的发音就源自我国东南沿海城市的发音习惯。茶进入英国后,逐渐与英国文化相互融合,并形成了独具英国特色的茶语言。比如“afternoon tea(下午茶)”就反映了英国人的饮茶习俗。当然,tea也具有丰富的喻意,比如“a tempest in a teapot”并不是字面意义上的“茶壶里的暴风雨”,而是表示“大题小做”的含义。

3.2 茶文学

透过茶文学作品,我们可以较为清晰地把握茶文化的脉络,进而帮助我们认识茶文化,并自觉形成继承和传播茶文化的意识。我国茶文学作品十分丰富,比如茶诗、茶词、茶小说、茶联等作品都属于茶文学的范畴。古代文人墨客爱茶,他们通过饮茶寄托风雅,并将自己的感受和心情流淌于笔端。在茶文化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其与我国文学形式相互交融,并形成了独具茶韵茶香的文学形式。比如“今岁闽中别贡茶,翔龙万寿占春芽”(宋徽宗《宫词》)、“斗茶味兮轻醒醐,斗茶香兮薄兰芷”(范仲淹《和章岷从事斗茶歌》)、“戏作小诗君莫笑,从来佳茗似佳人”(苏轼《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等诗句便是对龙凤团茶的赞美。相比之下,茶文化也在英国文学作品有所体现。比如说,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Charles Dickens就曾在“The Pickwick Papers(译为《匹克威克外传》)”这部作品中对英国人的饮茶活动、饮茶场景等进行了描写。再比如英国作家George Gissing在“The Private Papers of Henry Ryecroft(译为《四季随笔》)”中就描述过茶会等茶事活动场景。

[1]张自胜.基于跨文化交际下的中英茶文化对比研究[J].福建茶叶, 2016(5):398-399.

[2]肖小月,彭华.语言交际下中英茶文化对比研究[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3(2):116-118.

[3]陈比,喻兰.对中英两国茶文化差异的比较研究[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09(2):57-57.

[4]王硕.中英茶文化对比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

[5]王静,薛浩涵,朱佳.跨文化交际下的中英茶文化交流建议[J].福建茶叶,2016(3):340-341.

黄斌,男,重庆忠县人,文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猜你喜欢

风俗茶具饮茶
太平风俗美
哲品π杯 便携茶具
饮茶养生De四季区别
潮州工夫茶具的现状和发展战略(二)
美轮美奂的茶具
《红楼风俗谭》
传统茶具造型设计的文化意蕴探析
国内外清明节风俗大不同
跟踪导练(四)4
四季饮茶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