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茶经》看中国茶文化的有效译介和传播
2017-02-05胡学坤
胡学坤
(咸阳师范学院,陕西咸阳712000)
从《茶经》看中国茶文化的有效译介和传播
胡学坤
(咸阳师范学院,陕西咸阳712000)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为了提高传统优秀文化国际传承和发展,就需要不断提升国际文化软实力,从而提高我国国际身份和地位。茶文化对外译介能够凸显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提高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有着积极意义。各国对于茶文化的理解都存在着差异性,对我国茶文化经典书籍《茶经》的译介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有助于继承和传扬我国传统优秀文化。
《茶经》;茶文化;有效译介;传播;英译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家综合实力不断上升,我国国际身份和地位都有了很大提升,关注国内传统文化的外国人也与日俱增。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较为重要的部分,加强对茶文化有效译介能够极大提高我国文化综合实力以及国际影响力。著名茶学专家陆羽著作《茶经》是国内经典茶文化代表作品,通过英语译介《茶经》可以让国外更多喜爱品茶人士能够切实体会到中国茶文化的民族文化特点和精神内容,从而向世界各地去传扬我国优秀的本土文化,所以对《茶经》进行英译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根据已有资料记载,《茶经》英译版本相对较少,确切地说目前英译本仅有美国著名译者Carpenter出版的The Classic of Tea-Origins&Ritual,以及湖南省姜欣和姜怡教授共同翻译的版本,已经被“大中华文库”系列典籍收录。因此,分析两个译本共同点和差异性,并对译本中的儒释道文化进行有效译介,从而为我国传统文化继承和传扬奠定基础,进而提升我国国际文化软实力,对于提高我国国际身份和地位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 《茶经》中所体现的儒家文化在英译中的基本表现
我国传统儒家文化一直秉承“和谐”、“中庸”的中心思想,儒家传统文化极大影响着茶文化的发展,著名茶专家陆羽所著作《茶经》是茶文化经典之作,蕴含着大量的儒家文化思想,譬如“茶”,从本质上来说茶叶属于天地自然中的灵草,其中“茶”字拆开代表着人在草木之中,其内在蕴意是指天人合一,追求人与自然和谐。除此之外,在对茶器具进行描写时要求茶锅满足令正、务远、守中的基本要求,从而体现着“中庸”和“正直”的儒家文化思想。
虽然对茶锅有极为严格的基本要求,但实际上对茶锅的要求与茶叶煮出来的味道是没有太大关联的。只是因为陆羽非常信奉我国传统儒家文化,因此对茶锅有特定要求,茶锅耳要方,茶锅沿要宽,茶锅脐要长,在茶锅中充分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令正、务远、守中等思想,这些在进行英译时需要注意。其中姜译文采用了三个动宾结构来表述茶锅特征,并将其内涵思想体现出来。采用形容词“upright”、“broad”将作品中的思想传达出来,其中Upright是正直、直立的意思,而“直”正是儒家道德思想规范之一,刚正不阿、正义凛然也正是《茶经》中儒家思想的体现。A broad content代表着宽广的胸怀,正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儒家思想。但是heart-warming并没有将《茶经》中“守中”的儒家思想体现出来。Carpenter的译文重视“腹”的基本物质性质以及作用,却没有将陆羽文中的更深层意思体现出来,即在英译中只将其表面意思表现出来,使得外国读者在阅读作品时无法意会到茶文化的深层次内涵。再如第四章“茶之器”中的“体均五行去百疾也”,其中“五行去百疾”指的是我国传统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能够去除各种疾病。在我国古代医学中就已经存在着五行属性,医学中还可以代表着身体器官,《茶经》中指的是茶的药理基本功能和作用。五行相互协调是希望人与自然能够共同和谐相处,这亦是儒家文化思想中的“均”基本思想。在Carpenter英译文中的“harmonize”指的是相互和谐相处,也将儒家文化中“以和为贵”的思想向国外传达。姜英译文中将“均”字译成“balancing”,代表着“平衡、均衡”的意思,难以让国外读者真正理解到原文中的引申意义。
2 《茶经》中所体现的佛家文化思想和英译中的基本表现
由于茶学专家陆羽自小生活在僧院中,耳濡目染佛家思想理论,所以《茶经》中所体现的佛家文化思想是有迹可循的。佛家重视精神追求,不注重功名利禄。第四章“漉水囊”是指过滤其他杂质的容器。其实际上“囊”是指用布做的网格,用以过滤茶水中的微小生物,能够使得茶水味道更好。由于陆羽从小在寺院中生活,非常熟悉佛教理念和生活,其中“五戒”思想更是影响着陆羽的人生和思想,并在其所著作的作品中将这些思想体现出来。器具的性能和作用整合佛家思想理念中的众生平等思想理念,正如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中唐僧所崇尚思想理念,即使是一只蚂蚁也有着平等的生命力,尊重大自然的一切万物。因为茶文化中蕴含着传统佛家文化思想,所以茶文化东南亚等地区得到了较为广泛传播。
在两个《茶经》译本中都将“溉”英译为“filter”,但实质上这两个译者都没有将佛家思想和理论表现出来,应当在原文翻译基础上增加佛家文化,让更多的人意味到佛家思想理论。同时也可以采用梵语英译为parisravana,这样可以让读者能够真实感受到佛家思想理论。例如第四章茶之器中的“连葩、垂蔓、曲水”等,在姜英译文中“连葩、垂蔓”翻译成“lotus,datum”,从表面意义上看是错误的意译,但是此处隐喻着佛家思想和理论,其中“lotus,datum”分别指的是莲花和曼陀罗,两种花和佛教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根据民间传说佛祖悉达多太子出生后,共走了七步并且每步都生出莲花。因此莲花也就成为了诞生的重要标志,其中将莲花所生活地方称为莲界,亦称作是佛国,并将佛经称为莲经,佛座被称为莲座,佛寺被称为莲羽,寺院僧舍被称为莲房,僧侣袈装被称为莲衣。因此,莲花图案已经成为了佛教的重要标志物,而当前佛教建筑以及装修和器物等都含有莲花图样。在佛经中曼陀罗花是适意的含义,曼陀罗花代表着超然觉悟和洞察幽明的超脱精神,在佛教中也有着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的俗语,而在藏传佛教中将微观宇宙模型称为曼陀罗,其中曼陀罗还可以称作曼扎、曼达、曼茶罗等,在梵文中曼陀罗被译为mandala,意义是坛场,具有聚集的意思,意思指贤能之才聚集的地方。煮茶的风炉上雕刻着曼陀罗和莲花,代表着茶道具有很重要价值,茶道和佛事互相联系,从而将茶文化和佛道文化的精神内容表现出来。
在国内和印度等地区都能体会到莲花与曼陀罗的内在含义,但是英语中莲花意义和国内与印度地区中有所差别,英语中莲花则会直接联想到荷马史诗和希腊神话等,而曼陀罗等则有着死亡和恐怖的含义。因此在对《茶经》进行英译时不仅需要重视传播我国传统优秀文化,还需要注重西方读者的感受,莲花在国内虽然能够将佛教文化体现出来,但是在西方国家中莲花有没有此种深层次的含义,所以可能会导致读者无法接受词语意义。所以《诗经》中英译的“lotus”和“datum”可能让西方读者与国内读者有着不同感想,在翻译作品的过程中翻译者应当加强对词语中外引申义进行了解,避免出现错误意译。在Carpenter的译文中也只是将其表面意思传达出来,并没有使读者联想到佛教思想理念。
3 《茶经》中所体现的道家文化和英译中的基本表现
在《茶经》中也体现着我国道家文化,道家的中心思想是顺其自然和自然相互融合,道家精神中认为野者是高于园者的。除此之外,在《茶经》中也将崇尚自然和尊重自然以及崇尚自然等文化思想体现出来。在茶经第一章茶之源中讲述的“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口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代表着茶比较适合谦和恭俭、端庄检点等品茶者。道家崇尚并提倡“精行俭德”的道德精神,道教文化比较重视精神层面,不注重物质层面,崇尚以俭养生,在Carpenter的英译文本中采用“moderate”来代表着“精行俭德”,在英语中“moderate”的意思是稳健和温和,并没有将内层含义和基本精神表现出来。而在姜英译文中则表现的是为人善良和无所追求的意思,这让西方读者无法体会到深层次的含义,更有甚者这个意义和《茶经》中所表述的思想是完全相反的,因此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应当要注重词语翻译,并对词语深层次意义进行理解,从而将引申义表现出来,并让西方读者真正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对传扬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同时作品中还将茶的基本功效比作是醒酗和甘露,其中甘露和我国传统道教文化有着较大关联。譬如在《老子》中曾经有言“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此处的甘露代表的是天地间自然万物都共同和谐相处。在Carpenter的英语翻译中把甘露翻译成“the sweetest dew of Heaven”,这里比喻茶是不含文化的物质,从这个翻译中西方读者难以切实领会到其潜在的道家思想和理论,也无法传扬我国传统茶文化和道教文化。再采用形容词“Sweetest”来将“dew”甘味表现出来,这使茶的价值有所下降,在精神层面的价值也无法体现。经过两种英译版本对比和对西方读者的调查可知,大部分西方读者更容易接受Carpenter的翻译文本,Carpenter将甘露译为“Dew of heaven”的意思,在西方中这个词表示圣水的意思,相对接近甘露意义,在西方读者中认为“the legendaryamrita or nectar”过于重复和累赘,影响着词语意义。因此,翻译者在翻译我国经典茶文化巨作时,不仅需要传播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同时还要注重西方读者对词语和句子的接受能力,如果西方读者无法接受翻译内容,那么作者真实意图也无法传达,更会起到相反效果,所以翻译者在英译过程中需要格外重视这个词语意译问题。譬如在陆羽著作《茶经》第一章茶之源中,陆羽认为在山野中采摘的茶叶相对较好,而在园中栽培茶叶则没有山野中自然生长的好。陆羽崇尚人和自然和谐相处,这与道家文化思想有着极为相似之处,道家文化认为应当充分尊重大自然,注重人和自然的相处法则,并和自然和谐相处。这两个英译版本通过简单方式将内容翻译出来,而读者也能够了解文著的表面内容,并且在姜英译文中的naturally重点凸显了天地自然能够培育出更好的茶树,吸收天地灵气和日月精华,从而拥有着较为纯净的茶叶品质,西方读者也能从词语中体会到道家文化引申意义,崇尚大自然,尊重大自然,注重大自然和人类和谐相处。但是在Carpenter的英译文本中只是对比了山野茶树和园中茶树的主要区别,并将山野茶树与园中茶树的茶叶品质优劣表现出来,但是却没有体现出道家思想文化,而西方读者也很难从表面意义上探索出道教文化思想。
4 结语
《茶经》是我国著名茶专家陆羽所著作的茶文化经典,通过对《茶经》进行有效译介有助于传播我国传统茶文化和民族精神内涵。因为不同区域的接受能力有所差异,所以茶文化在实际传播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偏差,英译者在翻译《茶经》的过程中应当要注重民族文化传播和西方人士的接受能力,同时还要重视保留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特色和精神,英译出具有着民族文化特色的作品。此外在翻译过程中还需要对原文作者背景进行了解,从而体会作品的引申义,并结合各国语境的接受程度,通过合适的翻译方法翻译出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英译作品,继承并传扬茶文化和传统民族文化。
[1]葛艳梅.论中国古茶诗及其英译的诗学相似性审美表征[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65-70.
[2]徐晓颂.茶叶出口贸易中茶文化术语翻译问题分析[J].福建茶叶,2016(4):36-37.
[3]李丹.茶文化翻译中通感现象的有效翻译策略研究[J].福建茶叶,2016(4):365-366.
[4]田兴斌.中国茶文化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研究[J].福建茶叶,2016(4):367-368.
胡学坤(1979-),男,湖北宜昌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