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路壮剧与莎士比亚戏剧爱情婚姻观的不同来看中西茶思维的差异性
2017-02-05农雅琪
农雅琪
(百色学院外国语学院,广西百色533000)
从北路壮剧与莎士比亚戏剧爱情婚姻观的不同来看中西茶思维的差异性
农雅琪
(百色学院外国语学院,广西百色533000)
“爱情婚姻观”是戏剧创作与发展的主流趋势,对中西方戏剧均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标志着中西方文化在表演艺术方面的可兼容性。“茶思维”源自于我国古老的茶文化,在茶思维中亦能感受到爱情婚姻观的思想内涵。结合北路壮剧与莎士比亚戏剧等经典艺术,探讨了两种茶思维的差异性,对戏剧艺术表现展开相关研究。
北路壮剧;莎士比亚戏剧;爱情婚姻;茶思维
“爱情婚姻观”戏剧是表演艺术创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不仅反映了当代社会群体家庭生活的真实状况,也是对个人家庭情感的真实流露,反映了一个时代人文思想的变化趋势。爱情婚姻观形成与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是密切相关的,正是由于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为基础,才造就了爱情戏剧的创作根源,为表演艺术作品添加了许多可利用元素。基于“茶思维”指导下,可从中西方戏剧中对爱情婚姻观进行解析,感受戏剧中茶思维的差异性特色。
1 从“茶思维”感受两种戏剧的常见主题
1.1 情感主题:都市情感“浪漫化”
茶思维以茶德为中心,重视人的群体价值,倡导无私奉献;提倡对人尊敬,重视修生养德,有利于人的心态平衡。北路壮剧之所以能吸引大众,关键是在情感上走了“年轻化”路线,吸引了一大批青年群体的追求,对婚姻生活、社会生活的思考。另外,就题材来说,北路壮剧并非单一的爱情故事,而是将家庭环境融合到了戏剧中,这本质上也是人物情感变化的过程,“阴盛阳衰”、“女强男弱”等特色,都说明了人物情感在交替变化。
1.2 婚姻主题:夫妻婚姻“多变化”
“夫妻”是爱情戏剧的主体对象,大部分爱情婚姻观都是围绕着夫妻关系开展,并且延续到父母、兄弟、姐妹等其他层面上。回顾莎士比亚戏剧主题的变化趋势,夫妻关系正在朝着多样化发展,从多个家庭关系层次中优化转变,在关系转变过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这恰好是爱情戏剧的变换特色。必然,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仲夏夜之梦》、《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这些婚姻主题变化充分说明了爱情婚姻观的流变趋势,并且受到了社会观众的一致认可,同时也激发当代人反省自身的内在精神需求。
1.3 家庭主题:家庭关系“矛盾化”
参与茶思维,可以使精神和身心放松一番,以应对人生的挑战,香港茶楼文化充分体现了社会文明的一种走向。中国人十分注重家庭观念,这取决于我国传统文化对“家”的定义,也与国民思想观念发展存在关联性,每一个人对家都有着特殊的情感。爱情戏剧在流变过程中,对家庭主题进行深入开发与反思,往往能创作出优异的戏剧作用。另一方面,随着家庭观念在戏剧中的渗透与应用,家庭关系变化也是戏剧普遍关注的现象,“矛盾化”是戏剧流变的一大特色,也是最不可缺少的。因而,许多爱情婚姻观因为有了矛盾而变得更加精彩,才能抓住观众最敏感的神经,这也恰好是爱情戏剧的特色之一。
1.4 代沟主题:两代同堂“隔阂化”
改革开放后茶思维的传播表明,茶思维有着改变社会不正当消费活动、创建精神文明、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北路壮剧中,造就了爱情婚姻观题材的丰富多样性,尤其以“老一辈”传统思想为基调的爱情戏剧中,更加体现出了中国优良传统氛围。与此同时,两代人之间不可磨灭的“隔阂”依然存在,这促使“代沟”为主题的戏剧题材越来越多,尤其在家庭生活中,老年人与中年人,中年人与年轻人,两代人之间“隔阂化”早已成为爱情戏剧主题流变的趋势。
2 “茶思维”在爱情戏剧叙事结构中的表现
2.1 顺时序的主题叙事
叙事结构是爱情戏剧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最为通俗的剧情表达方式,按照顺时序原则将故事详细描述出来。从本质上分析,爱情剧是人的本性的表达形式,透过人物的本性特点,可以感受到其在社会家庭关系中的角色[1]。任何一类爱情关系都与人密切关联的,只有肯定人在爱情道德中的地位,才能更加完整地描述故事剧情。北路壮剧中,爱情戏剧里也要灌输系统性思维,展现出个人主观意识的综合融入,让戏剧形式变得更加优越。但是,在莎士比亚戏剧中,人们对原生态事物更加追求,大部分爱情剧开始注重原生态思想发展,将其作为爱情观念进行培养,以求在编剧过程中表现出更加理想的编剧状态。
2.2 以人物关系开展的多重叙事
“爱情”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观念元素,也是戏剧表达故事情节的主要基础,大多数爱情剧都是以家庭关系开始,慢慢转变为社会关系,其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是一致的。一般来说,以人物关系作为中心建立的多重叙事中,北路壮剧最多见的结构模式是“核心——卫星式”的主体模式,核心线索担当着叙事的重要功能贯穿始终,“是联系事件之间前因后果的纽带”。长期以来,我国爱情戏剧创作都有着不同一般的创作理念,以及对表演艺术文化的认知方法,这是爱情差异性的集中表现,并不是所有戏剧都适合爱情关系。因此,编剧中,要保持爱情的前后统一,讲究戏剧情节的一致性,才能给观众带来独特的表演艺术感受。
2.3 基于生活事件的矛盾冲突
茶思维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与文化,茶叶思维对北路壮剧创造也有引导作用。爱情戏剧要注重创新思维的灵活应用,在遵循客观事物规律基础上表达个人思维,让个人主观意识在文字描述中得到体现,创作出更加优越的作品。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常常被编剧用来作为戏剧的故事情节,并且能够真实地体现出家庭关系。例如,爱情剧在矛盾冲突设计方面,多数是围绕着常规叙事题材开展,用家庭生活中出现的事件作为题材内容,并且收集了具备现实作用的内容,这不仅满足了爱情剧固有的叙事风格,也说明了现实主义对戏剧作品的影响力,整个矛盾冲突设置过程从遵循平衡、打破平衡、恢复平衡等开始,最后形成别具一格的戏剧艺术特色。
3 批判与修复:婚姻关系传统与现实的审视
3.1 对封建婚姻观念的批判
茶思维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发扬茶德、传播茶道、文化艺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促进民族团结、表现社会进步等。“婚姻”是爱情戏剧常见的创作题材,很多戏剧与家庭婚姻存在着紧密关联,并且借助婚姻主题创造了很高的收视率。针对传统道德理念,当代创作应该坚持积极向上的态度,从传统道德理念中获得符合现代社会观念的有价值信息。改革就必须要有批判,尤其是对传统事务的批判,才能实现婚姻观念的先进化[2]。莎士比亚戏剧中,对封建婚姻观念的批判行为,主要坚持男女平等的要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夫妻关系平等。传统思想观念对人类社会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传统婚姻观念也限制了家庭关系的恶劣变化,破坏了爱情关系的和谐性,这些都奠定了封建社会婚姻观念的不足之处;二是人权关系平等。传统婚姻观念重视男人的主体地位,女人的家庭地位、婚姻地位均被忽略,这是封建观念的产物。在北路壮剧中,倡导男女平等、互敬互爱的思想,这些都是对封建婚姻观的批判。
3.2 调整和修复当代婚姻的意向
茶思维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康乐性,品尝名茶、茶具、茶点,观看茶俗茶艺,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随着社会环境的开放式发展,各种婚姻观念在现代都市生活中成为了主流思想,直接导致社会群体对当代婚姻观念的误读,一些旧思想在家庭婚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未来对传统婚姻观念,必须要从现实生活角度进行批判,认识到传统爱情观念的滞后性,从现代生活思维去修复,这是吸取爱情戏剧文化价值的关键。从根本上来说,夫妻婚姻关系变化与爱情观有着密切的联系,当爱情关系出现异常变化,必然会影响到夫妻婚姻关系。社会调查显示,有30%离异夫妻中,其夫妻关系终结与家庭关系存在直接性联系,如:父母反对、家庭关系不和谐等,这些都是未来家庭婚姻关系修复需要注意的内容。
4 “茶思维”在爱情婚姻观中的“人性主义”
4.1 思想解放中凸显“重人”理念
爱情戏剧是描述家庭道德爱情的戏剧,但其普遍反映了社会生活人的角色转变,思想解放并不意味着人人都能解放传统观念。面对多元化道德的爱情观念发展趋势,必须要在爱情道德解放中展现“人”的社会地位,围绕着人的主体思想形成先进的价值观念。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大众思想面临着一系列的调整,各种社会爱情关系也在不断完善中,说明了大众文化对人生观念的影响力。此外,多元文化格局中对“人”的重视程度更高,体现出了历史文化资源的社会价值,以及对家庭道德情感的约束性作用,这是爱情剧审美价值的核心。
4.2 与主导文化的整合
茶思维具有的传统主要有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坚韧不拔、谦虚礼貌、勤奋节俭和相敬互让等。面对多元化的爱情道德环境,必须要主导戏剧与爱情文化的相互融合,在戏剧作品中添加更多与创作主题相关的内容[3]。面对多元化爱情戏剧格局,应当考虑文化事业对各项内容的要求,以及对爱情剧结构调整的指导性,这样才能与主导文化保持着完整的结合,才能体现出人文思想对戏剧创作的引导性,使大众对传统表演艺术文化形成多方面的共鸣。
4.3 对大众文化思潮的逆向回应
社会大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者、继承者,遵循大众主观意识对社会文化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力,这些都要求大众做好文化思想的传承工作。最近几年,爱情戏剧成为各种人文思想的传播平台,许多爱情关系在戏剧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也说明了大众文化的社会文明价值。爱情道德多元化发展趋势下,大众文化思想在戏剧里的表现更加明显,人们对家庭生活的“民生、民本”等本性要求越来越高,这些都说明了大众文化思潮发展趋势的多样性。
5 结论
总之,历史、政治、文化等都是爱情戏剧发展的核心因素,创造了过去爱情婚姻观的表演艺术辉煌,但未来爱情戏剧必然还会朝着更加开放性的方向发展,这意味着爱情观念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爱情道德观念也会出现相应的转变,戏剧创作者必须处理好传统道德文化与当代社会文化的矛盾,才能更好地利用文化道德,创作出更多更富有内涵的表演艺术文化作品。从北路壮剧、莎士比亚戏剧等爱情婚姻观可以看出,“茶思维”对戏剧文化思潮变化具有很高的影响,由此可看出大众文化需求,这些都代表着当代社会大众文化思潮发展趋势。
[1]谭琴,钟陈赟,卫敬星.中国——东盟文化消费语境下壮剧文化的消费与生产转型[J].知识经济,2012(17):16-17.
[2]张联秀.广西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以田林壮剧为例[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91-94.
[3]周秀苗,王福干,黄保华.北路壮剧与英语歌剧语言性格特征对比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0):183-184.
2014年广西教育厅高校科研立项项目:北路壮剧与莎士比亚戏剧的爱情婚姻观比较研究(编号LX2014403)研究成果之一;2013年广西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一般项目:文化视角下的壮剧英译技巧研究——以北路壮剧为例(编号SK13YB093)研究成果之一。
农雅琪(1982-),女,壮族,广西靖西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壮英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