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翻译中的互文关联与模因传承
2017-02-05林玲
林玲
(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宜昌443000)
《茶经》翻译中的互文关联与模因传承
林玲
(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宜昌443000)
《茶经》是我国重要的茶文化典籍,在中国茶文化历史中占据着不可取代的位置。随着茶文化在世界范围的普及,以及世界茶叶贸易的发展,《茶经》翻译的相关研究也逐渐成为行业热点。在翻译《茶经》的过程中,会涉及很多互文关联以及模因传承的问题,本文就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
《茶经》;翻译;互文关联;模因传承
互文关联,就是在不同模式下的存在的所有关联产生的全新认识,在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互问关联的作用是联系每个时期的茶文化,使其可以被更多的人所熟知和了解。同时,模因论是人类文化的进化论,这不但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提供了一个良好平台,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演绎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的茶文化也是如此,在互文关联与模因传承理论下,其发展与传承都会得到更好的支持。《茶经》的翻译在此背景下,其理论支持与发展途径都会更加丰富。
1 《茶经》与互文关联
在巴黎提出的互文性理念,让人们对不同模式下所存在的关联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承载着多年的茶文化信息被人们所了解。在一个文本中所承载的信息,可以与其他文本信息进行关联,或者保证一种信息在不同文本中同时出现,这些都是互文性理论的基础。不同的文本在研究其关联性和相关性的同时,要对文本内容进行理解和认识。《茶经》作为一个文本示范,在不同名词的使用上都有详细的记载。其中也涉猎的多个文本内容的信息,并加以沿用,让《茶经》的内容更加具体,信息更加完整真实。《茶经》对不同的山川和茶叶进行了记录,以文本的形式进行记载,让人们可以通过多种角度来了解茶经内容,对当时的时局和政治有一定的分析。《茶经》的主要内容以互文信息为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信息让翻译过程更加顺利。
此时我们发现,译者在进行查经的翻译过程中,需要掌握基础的英语功底和扎实的茶叶知识专业技巧。只有保证具有雄厚的语言表述能力和汉语文学厚度,才能对《茶经》等内容做全方面的互文译文。翻译是对不同的信息进行互文比对,让信息内容可以达到相关联、相衬托、相辅助的作用。针对《茶经》中较为复杂的,语句结构和修辞手法,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尽可能遵从原作者进行翻译。
2 翻译模因论
达尔文通过对生物进化论的理解和研究,最终形成了一种模因论形式,这种形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文化进行阐述和分析,其他欧洲作家也提出了模因的概念。生物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需要完成进化过程,以满足环境的生存需要,此时,生物进化的快慢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生物在遗传过程中都需要将基因信息进行遗传,模因就是通过对不同事物的模仿而产生的,因此,其在事物不断发展和进化的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模因”也具有一定的文化特征,在对不同文化精神继承的过程中,也让文化得到良好的宣传。
对不同的语言形式和语言技巧用模因等方式进行复制和传播,让模因更具有文化内涵。翻译作品的完成往往需要通过一个团队合作才能加快施工速度,还要通过不同角度对原作者的思维进行阐述和翻译。不同译者在进行实际翻译的过程中,都会有对文化的理解和自身能力的展示,模因就是不断对自身的知识进行解码、同化的方式,让自身获得关于语言的翻译技巧和文化交流的方法,让知识也可以用模因的方式进行复制。翻译过程可能会涉及不同文化,因此要在尊重其他文化差异和文化特点情况下,完成翻译过程。
3 《茶经》翻译中的互文关联
3.1 《茶经》书名的互文关联
《茶经》作为我国茶文化宣传的一部较为经典的作品,在对茶文化深刻理解的同时,让茶叶领域占有一定的权威性。单从一个“经”字就可以获得十分详细的互文内容和互文含义,针对不同的语境、环境背景以及理解方式来进行翻译,都可以让作者或读者对宗教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茶经》所涉及的书籍有《道德经》、《易经》、《金刚经》等众多经文内容。西方人普遍认为我国的经文文化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因此在不明原文内容和意义的同时,译者不可以妄加猜测。针对不同书籍的翻译形式,可以有多种翻译风格,主要以满足人们生活需要和宗教信仰的原则完成翻译过程。翻译时需要使用较为简单而且标准的英语词汇,对其他国家文化和宗教信仰不产生冲突的前提下,让翻译的内容和情景更加贴切具体。
3.2 《茶经》目录翻译的互文关联
《茶经》这本书中涵盖了多个章节,每个章节都对不同的标题有详细的阐释和说明。标题以三个字的形式为主,简单但意义非凡,用数字的序列方式进行章节排列,可以让原书的整体内容显得更有层次感和质感。古人经常使用一些虚词或表明语气的词语,翻译时需要适当联系定语和中心词,在确保不对翻译内容产生歧义时,可以有效地利用翻译重点对原文进行纠正。针对每一个翻译词语,译者都要尽量表达其含义。比如:在茶室内,经常会出现不同形状、大小、款式的茶具、茶器,在完成对煮茶、量茶、盛水、滤水、分茶、盛盐的整个过程后,茶叶的真正浓香才能流出。现代人对茶的喜爱和茶文化认知的观念,并没有古人那样热衷,译者在了解翻译词汇的使用技巧和翻译内容的完整度与清晰度的同时,还要选择一个专业的教师进行指导,在展现翻译的互文关联的同时,适当降低翻译所承担的误解风险,让译者顺利完成翻译工作。翻译时的互文关联可以对不同的语境差异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尽量符合原文内容的同时,完成《茶经》的互文翻译过程。
4 模因传承下的《茶经》翻译
对进化理论的全新理解模式就是模因论。掌握模因论的解释方法和揭示规律,就可以掌握模因的核心内容。人们通过对不同思想观念和人类文化的尊重和继承,形成了一种以模因为主的文化基因方式。经过时代的变迁,人们对生命更加看重,对生命所产生的价值也更加重视。通过言传身教对不同的思想文化习俗以及观念进行传播,让模因和不同地域的文化形成紧密的联系。为了确保可以将模因的精髓得以继承,需要对传统文化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能力,在完成复制和传播过程中,确保文化内容的完整性与真实性。
经过对模因论的复制与传播规律进行研究发现,人们是运用模因复制和传播的方式来进行文化传播的,人们利用文字、电视、网络、图书、媒体等等,来传承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这样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我国几千年的文化历史经过人们的不断模因复制和模因传播,代代相传,形成了中国传统的、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只要是传播和复制了某些信息和思想,这个过程就一定存在着模因性,将具有人们积极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文化模因传承下去,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知识,还可以传递正能量,让社会充满和谐、健康的氛围。模因以内在形式——记忆存在于人们的文化传播之间,输送到大脑中的信息,经过不断地保持,会由瞬时记忆演变成短时记忆,再由短时记忆逐渐变成长时记忆,这样就完成了整个模因复制过程。当然,这只是传承文化过程当中的一个小步骤,要想达到传承文化的目的,还要做好对模因进行传播的工作,该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将记忆中存在的复制因子传播开来。
人们在不断寻求美好未来的同时,也逐渐意识到了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我国传统文化崇尚天人和谐、天人合一的精神,儒家、道家、佛家所推崇的文化也让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更加受广大西方国家的向往。我国也越来越关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研究工作,在我国,对历史文化古迹进行保护、维护、修缮的工作已落实在很多城市当中,为进一步落实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政府也制定了与之相应的保护措施,国务院也明确规定了相应的“文化遗产日”,这一举措让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的保障,这也证明了传承和尊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相当重要的。利用现今的科学保护措施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既可以让当代人们意识到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又可以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当今社会发展的作用。在我国,有三千多处地区在保护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和保护程度。除此之外,我国为更好的传承传统文化,将一些传统的文化节日作为了法定节假日,这也充分的表明了传统文化在我国的地位。正因为中国对本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重视,才会在经历了五千多年的风风雨雨之后依然存在至今。
综上可知,经过模因复制和模因传播而形成的模因过程,能够将中国传统的文化更好地进行传承和保护。在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适当吸取一些其和他国家的优秀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使我国传统文化更加丰富多彩,让传统文化得以更好的继承和发扬,在提高我国人民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保护的意识的同时,为我国人民打造一个社会和谐、安康的生活环境。
5 结束语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典籍,《茶经》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是不可否认的,尤其是在当今社会,中国茶叶贸易越发繁荣,茶叶经济越发繁荣,研究《茶经》翻译的相关对策,对于中国文化传承与茶叶经济发展都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互文关联与模因传承的视角对《茶经》的翻译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为相关的翻译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在翻译的过程中,翻译者既要充分沥青文中的互文观照信息,又能够依据翻译的原则与理论,保障原文含义的同时,坚固译文使用者的阅读习惯与思维方式等,确保《茶经》的翻译更好的为人们所接受和认识,最终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1]姜怡,姜欣.从《茶经》章节的翻译谈典籍英译中的意形整合[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80-85.
[2]姜欣,杨德宏.《续茶经》翻译中的互文关照[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92-95.
[3]姜晓杰,姜怡.《茶经》里的中庸思想及其翻译策略探讨[J].语言教育,2014(3):61-66.
[4]袁媛.《茶经》翻译中的异化归化研究:以目的论为视角[J].宜春学院学报,2016(10):73-76.
[5]张维娟.中国茶文化的思想内涵及翻译策略研究——以《茶经》英译为例[J].福建茶叶,2016(5):358-359.
[6]张晓航.《茶经》翻译中的互文关照[J].福建茶叶,2016(5):379-380.
[7]井婧.翻译补偿理论下的《茶经》英译研究[J].福建茶叶,2016(6): 361-362.
林玲(1979-),女,湖北省宜昌市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