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采茶舞的体育教学改编方法探析
2017-02-05任德利
任德利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重庆合川401520)
民间采茶舞的体育教学改编方法探析
任德利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重庆合川401520)
本文围绕桂东南民间采茶舞展开研究,采用了文献法、逻辑分析法和例证法等研究方法,深入探讨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改编为体育教学新形式的方法。在体育课堂中引入民族传统体育,不仅能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与保护。经过大量的研究,笔者提出地域文化价值观是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改编的导向,改编过程中必须遵循地域文化规律、体育教学规律以及健身规律,在改编过程中要积极吸收地域动作元素、地域文化元素,并与创新文化元素相结合,注重弘扬传统文化精神。
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改编;地域性
1 前言
1.1 研究的缘起
在我国部分地区,当地政府大力号召学校积极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的活动,举例来说,广西省教育厅以及体育局于2010年11月联手开展了“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活动,而贵州省已经有超过4500所学校投身于“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大中小学校园开始涌入大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一时间,校园掀起了一股参加民族传统体育的浪潮,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保护,可是也暴露出一些不足,如部分教师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教学时,不遵循体育教学规律以及学生的身心特点,或者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进行改编就直接将其拿到体育课堂等。显然,这种状况不利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体育课堂教学的结合,我们必须改编处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近些年来,很多学校的体育课堂已经引入了流行于民间的多个传统体育项目,如舞狮、舞龙等,并积累了改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很多经验。本文以改编桂东南采茶舞为例展开研究,探讨了改编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为课堂教学形式的方法和手段,推动了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活动的开展。
1.2 改编的范例:桂东南采茶舞
桂东南采茶舞来源于民间,是一种民间非常流行的舞蹈形式,经改编后可以成为学校的体育教学资源。最近几年,各大体育学术期刊出现了很多以民间舞蹈为主题的论文,如锅庄舞、秧歌舞、竹竿舞、马鹿舞等方面的论文层出不穷,这说明学者已经开始关注民间舞蹈,民间舞蹈也已经进入到体育课堂。随着广西省、湖南省、贵州省纷纷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活动,民间舞蹈作为重要的体育教学资源开始频频出现在体育课堂。
桂东南采茶舞来源于民间种茶、采茶、炒茶等劳动情节,是将生活中的劳动情节进行改编而成的一种舞蹈,其中以点茶舞、炒茶舞、打杯舞、摘茶舞最为有名,舞蹈内容并不仅仅限于采茶、制茶的生产环节,而且还包含与采茶工作密切相关的内容。采茶舞是村民钟爱的一种休闲娱乐方式,并以舞、歌、剧三种形式见长,也因此位列桂南采茶戏之中,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种。桂东南采茶舞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蕴含着传统的农耕文化。
桂东南采茶舞经过改编后适用于体育课堂。采茶舞的特色动作是手腕绕、腰胯扭、膝盖颤,而基本动作元素为碎步、踮步、轮指、转腕等,每一个动作都极其灵活、优美,具有丰富的内涵,人文教育价值以及健身价值很高。如果从体育学原理的角度来分析,采茶舞将健身、文化以及运动等功能集合在一起,与现代人的健身需求相符合,因此它可以在改编之后以一种新的体育健身方式出现。学生通过练习采茶舞,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而且还可以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乐趣。
2 改编的导向:地域文化价值观
本文所指的地域文化价值观指的是蕴含于地域文化的社会层面的主流价值观念。通过分析之前的体育教学研究发现,绝大部分研究者都没有将文化价值观作为一项独立的内容展开研究,关于这方面的研究结果几乎是空白的。文化价值观是评判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标准,它能规范文化的发展方向,因此改编民族传统体育时必须紧紧围绕文化价值观进行。
桂东南民间采茶舞的文化价值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健身娱乐。在桂东南地区,农民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平时缺乏丰富的文化生活,只能在农活不忙的时候跳采茶舞来娱乐,满足自己休闲娱乐的需求。第二,崇尚劳动。桂东南采茶舞中包含着很多与劳动生产密切相关的动作,这说明桂东南地区的农民崇尚劳动、热爱农事活动。第三,祈福求丰。桂东南地区的社火庙会经常出现采茶舞,采茶舞中不仅包含采茶、制茶过程中的动作,而且还有祭拜茶山的工作,这说明桂东南地区的人民向往幸福生活,希望获得丰收的美好愿望。改编采茶舞时必须注重表现以上精神内涵,否则就不会获得人们的认同。
3 改编的方法:融入地域元素与创新元素
3.1 纳入特色动作元素
特色动作元素是民族传统体育相互区别的标志,因此改编民族传统体育时绝对不能丢弃这些特色动作。桂东南地区民间采茶舞中有很多特色动作,这些动作是在劳动技术动作基础上形成的,主要有正采、倒采、单手采、双手采、左右采、上下采等,还包括盘茶、送茶、敬茶等。采茶舞的舞蹈风格十分独特,主要是小S弧线,舞姿优美、轻快,动作柔韧,且有一股韧劲,落腰动作很多。另外,采茶舞的舞蹈动作还包括碎步、钱尺花、十字步以及燕子翻身等。这些动作柔中有刚,刚中带柔,节奏轻快,能够很好地满足人们强身健体的需求,但是需要选取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特色动作。
3.2 融入地域文化元素
任何一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蕴含着一定的特色文化元素,这是由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所在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所决定的,如服饰、动作、道具、礼仪等都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的特色文化元素。改编者要从文化层次结构理论出发,分析制度、行为、物态以及心态等元素的不同文化层次,以便更好地与地域文化元素相融合。
以桂东南民间采茶舞为例,摘茶舞、炒茶舞、打杯舞以及点茶舞等,无不蕴含着地域文化元素在内,我们可以从制度、行为、物态以及心态等诸多方面加以选择利用。
3.3 注入地域文化精神
体育课堂不但是人们掌握体育知识,提高体育技能的主要场所,而且也是传播体育精神的重要阵地。因此,改编民族传统体育时既要关注技术层面,同时也不能忽视精神层面,必须赋予改编后的民族传统体育更深的精神内涵,否则就会失去其人文价值。
借助于符号化、程式化的特色动作,人文精神可以实现与民族传统体育的融合,也就是说文化精神可以通过不同力度、幅度的动作表现出来。举例来说,点茶、摘茶、炒茶等程式化舞蹈动作可以表现桂东南地区女子崇尚劳动、热爱农业生产的精神价值观念。
3.4 植入体育创新元素
随着当前社会的急剧变化,传统与现代必然会不可避免地处于冲突、融合之中,因此在改编民族传统体育时,不但要深入挖掘传统的体育内容,而且要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在动作中体现当代审美情趣。如今,现代化的娱乐方式越来越多样化,采茶舞表演者面临后继无人的现象,如今活跃在舞台上的采茶舞表演者大多年事已高,可是下一辈的采茶舞传承者却极少,也正是因为如此,学校需要借助于改编采茶舞的手段,使更多的人了解采茶舞,喜欢采茶舞,这是学校肩负的重要任务。桂东南采茶舞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离不开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传统民间舞蹈的发展。
4 改编的法则:遵循三条基本规律
4.1 遵循地域文化规律
举例来说,扇子花是桂东南采茶舞中的经典动作,该动作源于生产劳动。在炒茶时需要用扇子扇风,一边扇一边炒,目的是降低茶叶的温度,以免将茶叶炒糊。传统的炒茶工艺对扇风的力度和速度要求很高,扇风力度大,茶叶会被扇出锅外,而扇风的力度过小,又达不到降低茶叶温度的目的,因此必须保持均匀、合理的风力才能使茶叶色泽好、味道好。因此在改编舞扇动作时,舞扇的力度与频率应该符合制茶工艺,否则,改编之后的舞蹈动作就会缺少内在文化的支持,也就不具备传承的价值。
4.2 遵循体育健身规律
从运动人体科学理论出发,改编民族传统体育时一定要注重动作的力度、频度等因素。研究发现,有氧运动强度既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只有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才会促进人体健康。有氧运动既能消耗人体脂肪,实现减肥塑身的效果,又有利于锻炼心肺功能。如果运动量较小,则健身效果不明显,可是如果运动量过大,也会对人体产生不健康的影响,因此必须对运动量的大小进行限定。我们可以通过心率和呼吸两个指标来限定采茶舞的运动强度。学生的运动强度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心率要保持在120-150次/min之间,呼吸则以运动中仍然能够正常交谈为好。
4.3 遵循体育教学规律
在体育课堂中引入改编后的民族传统体育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改编过程中必须符合学生发展规律以及体育教学规律。改编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地域环境、学生身心特征、教学条件、教师教学水平等,并针对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显然,那些单纯为了保护地方文化而编写的舞蹈,根本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也忽视了教学规律,实用性较差。改变采茶舞过程中,要对不同难度的舞蹈动作予以区分,如果是难度较大的动作,就必须做出改动。如“矮子步”和“扇子花”两个技术动作的难度较大,因此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降低动作难度。尤其是“矮子步”,包括低桩、中桩和高桩,需要表演者屈膝做出跳跃动作,只有长期练习才可以表演到位,因此在体育课堂中引入这些技术动作的时候应该考虑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素质等因素,降低动作的难度系数,尤其要适合大众表演,使处于不同运动水平的学生都有能力表演。
[1]孙文振.让民族传统体育为多彩贵州增光——访贵州省体育局局长蔡国祥[N].中华民族报,2011-9-16.
[2]覃理.广西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活动启动[N].广西日报,2010-11-13.
[3]黄丽英.桂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的路径探讨——以河池市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2):103-106.
[4]李克主编.玉林文化遗产[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9:66.
[5]谢莉.桂东南民间采茶舞的艺术特色与传承研究[J].大舞台,2013 (12):79-80.
任德利(1972-),男,重庆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