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高校体育教育领域安全教育现状

2017-02-04郑成为李铁汉

大观 2016年11期
关键词:体育教育安全教育高校

郑成为 李铁汉

摘要:体育教育应该以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为基础,在关注保障学生身体健康的条件下进行体育教育。本研究以坚持“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通过对吉林省高校体育教育领域安全教育体育现状的了解,找出影响体育教学的不安全因素。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安全教育;现状

学校教育如果按照这种心理理论作为学校心理学基础,那么在各科教学,特别是在体育学科的教学中,我们需要体育课既能够给学生一个健康的体魄,又要保证在接受教育期间身体不受伤害,这些都需要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事先考虑到项目能否满足安全的需要,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能否构成威肋、,能够满足学生的安全后,学生才能放心的参与到体育运动中。高校学生因参加体育活动而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的现象屡有发生,并呈上升趋势。学校体育的安全隐患不断上升,在某种程度上伤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理念相违背,阻碍了高校体育教育工作的正常进行。

一、一般安全事故频发

体育运动的特点是速度、强度、高度,有竞争,有对抗,所以在进行体育运动时发生一般安全事故是时有发生,无法完全避免的。69.1%的学生有轻度擦伤;27.5%扭伤,6.1%骨折。男生出现一般安全事故几率也比女生高出许多,男生主要体育安全事故集中发生在篮球和足球这两个项目上,男生80%有轻度擦伤,40%出现扭伤,8.8%骨折;女生57.9%轻度擦伤,14.7%扭伤,3.4%骨折。轻度擦伤人数明显高于扭伤和骨折人数,也说明了吉林省高校大学生一般体育安全问题时有发生,且占较高比例。

二、准备活动不当

准备活动是学生选择的较多的安全行为,说明这是学生在体育课时采取的最主要的安全行为,以此行为来保证他们在体育课中的安全;穿运动服装、检查场地器材的比例数作为其次,说明学生在体育课前都会做好相关准备;在预习课的内容、了解天气情况和评价自己的身体情况等安全行为中。为了把不安全因素降到最低,一定要做好课前的充分准备工作;放松运动和课后总结的低比例也说明在结束教学内容和下课后,不被学生所重视,这些问题都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

三、学生安全意识淡薄

学生体育安全意识的培养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加强主要来源于教育,学生活泼好动、好胜心极强和敢于冒险的人性,在体育锻炼和竞赛中尤为突出,尤其是男同学,所以,在体育运动的同时,体育风险也伴随而来,如果缺少正规体育安全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很容易只顾玩乐和争胜忽视自身和他人的安全。通过调查走访发现,目前吉林省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着学生对体育课不认真,对体育课准备不充分的现象。许多同学在参加体育运动时安全意识缺乏,思想上的麻痹大意,导致发生意外伤害。学生缺乏安全意识和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是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安全的最为主要的因素,这对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将影响到体育教学的安全。因此,如何加强学生安全意识和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己迫在眉睫。

四、教师因素

教师缺乏安全知识、工作态度不端正、安全保护技能差被选在前列,说明目前教师需要加强安全知识和保护技能的学习,因此对于教师的培训则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工作态度不端正说明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现象,比如不喜欢自己的工作环境、课时和训练任务繁重以及害怕出现伤害事故而刻意降低教学难度和质量等,都会造成教师的工作态度不端正。

五、学生身体素质差异

特异体质或特定疾病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是应该被特别关注的,然而有些同学由于各种原因并未告知学校,这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或竞赛时极易产生危险,一旦出现问题,后果会不堪设想。如果患有某些不宜参加体育锻炼的疾病,会及时的告知学校和体育教师,但仍存在部分同学在那样的处境下,会选择隐瞒或不告知,在调查中了解到,这些同学主要由于天性好动、碍于面子、抱着侥幸心理等,而继续参加体育活动。其实,这种现象是极其危险的,一旦出现问题,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所以,体育教师对见习生的管理和学校比赛对学生体质状况的监督限制,这些工作必须要做到位。

六、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影响属于不可控因素。不可人为控制而导致体育安全事故的发生也是常常存在的。在恶劣的天气环境中进行体育运动,经常会发生一些令人无法预测和规避的意外。在狂风暴雨的天气中进行室外体育活动而导致学生滑倒,甚至被雷击倒,在夏天气温非常炎热的情况下进行体育活动而导致学生中暑等,意外一旦发生都会给学生带来不可避免的危害。例如:2006年秋天,某高校两名同学在雷暴雨天气中,仍然在学校足球场踢球,当场遭雷击死亡。这类由于恶劣天气直接导致的体育安全事故应引起重视。恶劣天气虽不可预测,但应及时停止活动,使自身安全最大化,发生安全事故最小化。

七、高校环境因素

学校环境对学校体育活动非常重要,学校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各项体育活动的安全。学校环境不仅仅指体育运动场地周边的地理环境,还包括学校是否注重体育活动的发展;是否因为某些体育项目风险系数较高而停止开课和禁止学生参与这些体育项目。学校环境不仅影响着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情感,还影响着学生的体育知识、坚持体育锻炼的意志,影响着学生良好体育行为的养成和体育能力的发展。好的学校环境,能够促进学生体育知识的掌握,正确的认识、情感、坚强意志、良好行为的养成和能力的发展,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八、安全制度不完善

体育安全管理制度是保证学生从事体育活动安全进行的重要保证,它不仅规范了学校管理层、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准则,要求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在从事体育活动时遵循规章制度,预防和减少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更促进了学校体育事业的健康、良性发展。然而吉林省高校的体育安全管理制度还存在很多问题,近2/3的学校几乎没有制定新的体育安全管理制度,有的学校即使制订了细则,但内容仍然很不健全。另外,还得知虽然学校制定了体育安全管理制度,但仅仅是一纸空文或是挂墙的“摆设”,没有引起学校领导和老师的足够重视,没有发挥应有的规范和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春芳.关于高校安全教育的思考[J].辽宁师专学报,2009(04):128-130.

[2]陈代芬.浅谈大学生的安全教育[J].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03):56-58.

[3]张华.山西省普通高校学生体育活动风险因素分析[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05):46-48.

[4]廖小梅.桂林市中学学校体育教学安全现状调查与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9.

[5]崔运坤.福州市中学学校体育教学安全现状和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猜你喜欢

体育教育安全教育高校
美国职业安全教育培训方式对我国的启示研究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探寻体育教育的精神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