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中巧妙设置矛盾情境
2017-02-04罗杰斌
罗杰斌
摘 要:课堂教学本身存在着矛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矛盾运动,这些矛盾需要去解决,而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也是人类思维提升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能力以及认知也会得到提高。
关键词:物理课堂;矛盾情境;矛盾冲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已经从传统的教学知识传授者变为指引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过去教师的角色是“演员”,学生的角色是“观众”。而今“演员”这个角色给了学生,教师则变成“导演”。一部“好剧”,当然离不开“剧中的矛盾冲突”,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通过激化矛盾,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从而打破低级的平衡。此时,学生的思维看似受到阻滞,其实是在进行思考和交锋,一旦有所突破,必然达到高层次的课堂和谐境界。
在物理课堂中,教师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能力、知识水平、学习状态,巧妙地通过创设具有新奇性、迷惑性等特点的矛盾情境,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好奇、困惑、矛盾的心理,唤起他们探求和解决问题的动机和行为,使学生针对问题开展积极主动、紧张活泼的思维活动,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进一步有机化,从而优化物理课堂。那么如何在课堂中巧妙地设置矛盾情境,才能达到优化课堂的最佳效果呢?结合本人的教学和思考,认为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新课引入时设置矛盾情境
学生在学习某物理新知识、新概念前,由于日常学习生活的积累,对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已经有了自己的概念和认识,这种前概念大多还处于模糊和非正式的状态。教师发挥智慧,精心创设矛盾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想去深入分析原因。
例如,在教学“光的衍射”时,可以这样设置矛盾情境:先用多媒体展示水波衍射教学挂图,唤起学生对机械波衍射的回忆:“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通过衍射,把能量传到阴影区域”,然后设置问题,如何解释“隔墙有耳——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学生:这是声波绕过了墙,使墙另一边的人听到了谈话声,是声波的衍射现象。
教师:水波、声波都会发现衍射现象。为何看不到墙后面的人?
学生讨论。
教师进一步:那么,光也会产生衍射现象吗?
部分学生:光没有衍射现象。
部分学生:光有衍射现象。
制造矛盾:光没有衍射现象PK光有衍射现象
设置的矛盾情境和问题,学生渴望解决,又感到仅用自己现有的知识无法解决,产生心理矛盾能够很好地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了素材和心理基础。
二、新课推进时设置矛盾情境
例如,在教学《牛顿第三定律》时,可以在课堂上演示鸡蛋与鹅卵石相碰的情景,让学生观察现象,然后提出问题,它们之间的作用力相等?为何鸡蛋破了?这样可以给予学生视觉上的矛盾冲突,从而激发学生去深入分析原因,最终澄清认知理清思路。而我们的情境设置可以更进一步,让运动的鸡蛋与静止的鸡蛋碰撞,这又如何呢?我们甚至可以设置实验装置演示实验。
针对于学生平时不注意和易混淆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在知识深化点上设置矛盾情境。让学生不加任何提示进入我们预设的“圈套”,在解决矛盾中优化原有知识结构。
三、实验课时设置矛盾情境
例如,在“探究动摩擦力大小是否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的学生实验中,设计让学生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同一个长方体木块,分别以大小不同的表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学生得出滑动摩擦大小与接触面的大小无关的结论后,突然有一组学生提出相反的结论,说他们用木块不同大小的表面作为接触面,结果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不相同,说明滑动摩擦力大小也不同。其实,这正是有意设置的矛盾情境,在课前准备实验器材时,教师特意让这组学生的长方体木块六个表面的粗糙程度不相同。教师首先肯定了这组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发动学生积极地寻找原因,就这样,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学生开始了热烈的研究和讨论,最终发现了问题所在。
当然物理教学中设置矛盾情境的情况不仅限于以上几个方面,在设置矛盾情境时,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的知识形成脉络,注重学生思维形成的渐进过程。不同的学生个体,个体体验不同,获得的教学效果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我们物理教师要钻研教材,熟悉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富有智慧,富有个性,善于学习,善于总结,不断提高教学技艺。
参考文献:
[1]蔡永青.矛盾情境的设置在物理课堂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2010(12).
[2]郝伟.让课堂在矛盾解决中更和谐[J].教学在线,2011(9).
[3]黄皓燕.情景设置与问题意识的培养[J].物理教学,2009(1).
[4]张粉英.尝试情境教学.推进素质教育[J].物理教学,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