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2017-02-04刘清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6年10期
关键词:公共英语教学工学结合高职教育

刘清

【摘要】工学结合已经成为新形势下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本文就高职高专学生现状及目前我国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措施,以便更好地增强高职公共英语的实用性和职业性。努力提高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效果,转变英语教师的教学观念,是英语教学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工学结合 高职教育 公共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17-02

一、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是在遵循职业教育基本规律的前提下,以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建设需要、产业大发展和社会进步需求为原则,建立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紧密协作、互相促进、互利互惠共赢的机制,以着重培养高素质技能新型人才为根本目标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

二、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生现状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的对象主要分为两类,一是普通高中毕业生,他们都经过了正规的高考筛选和录取,有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但整体水平并不高;二是从职业高中、技校升入高职高专的学生,这些学生在初中阶段学过三年英语,英语基础非常差,对英语不感兴趣。学校生源各异且英语基础较差,学生的英语水平整体偏低,且水平差距较大。尽管高考成绩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但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教师现状

(1)教师对教学目标定位不够明确

影响学生培养的核心因素是课程教学目标。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究竟要达到怎样的目标,直接关系到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与普通高校的教学目标不同,教育部高教司下发的《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提出了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基本原则,针对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情况明确提出应避免采用单纯传授英语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要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但在实施过程中,多数教师对于高教司的这一定位可能是理解的程度或角度不同,另外一方面也可能是难以把握这个尺度,最终导致了高职英语教学的定位不够清晰和明确,在操作的时候,还是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和技能的培养,脱离不了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

(2)教师轻科研重教学

目前,高职院校的部分教师在对待科研的认识态度上存在一定的误区和偏差。他们惯性的认为科研应该是普通高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的特有专利,而错误的把课堂教学当做发展学校的一项硬任务,错误的将科研工作理解为只是点缀而已,并没有充分感悟和认识到科研工作其实是对院校发展和教师队伍自身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促进因素。近几年,部分教师的科研欲望和科研意识虽然有所改善和增强,但由于没有接受过专门的科研知识体系培训,缺乏基本的科研能力和科研知识,甚至对基本的科研方法也不了解,因而当接触具体的科研项目时就感到无从下手、无所适从。虽然近年来部分院校为了改善这种尴尬局面,安排了学术(学科)带头人,但实际上并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真正的带头作用,始终不能形成健康浓厚的科研氛围,许多科研项目仍停留在“单干”的层面上,集体合作搞科研较少,大大影响了整个学校的科研实力。

(三)教学方法

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是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程度,以及学习成绩或结果和后续学习的兴趣。如今,高职院校的部分英语教师的教学仍然采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先学生词,再讲语法,朗读课文,翻译文章, 练习并讲解,答疑阶段,这种教学模式更适合以往的应试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遵规守据的以知识传授为主,技能训练不能及时到位, 很少对实用能力进行培养,这简直就是传统典型应试教育的做法。这种教学方法难以适应现在高职院校学生的现状。

(四)教学内容

高职公共英语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语言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专业英语的理解能力。从现有的教学内容来看,一方面,教材和专业脱轨,教材没有充分体现高职英语应用型的特点,缺乏实用性。依然以考试为中心来选择或编写教材。以宁夏工业职业学院为例,新生入校使用《大学实用英语综合教程》教材,尽管比起第一版教材已经根据本校学生的学情做了适当的删减,但仍然是以词汇、和语法练习为主,实用性和趣味性都不够强,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基础都无法适应这套教材。从整体上看,各类高职院校的英语教材不少,但从形式和内容,从目标定位到教学实施都还存在一些问题,相对蓬勃发展的高职院校的形势来说,教材建设显得相对滞后。

(五)教学评价

目前,高职英语课程教学评价还停滞在终结性评价(Summative Assessment)的层面上,仍然以考试成绩的高低来判断和衡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好坏程度。这显然是忽略了教学过程这一重要环节应有的作用。在高职院校以大学英语应用能力A级或B级考试成绩作为教学评价的单一方式,并作为衡量学生英语水平和考核教师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使得考试测试等同于评估,最终使教学活动完全走入围绕考试内容进行的怪圈,使教师为考试而教,循规蹈矩的进行教学,学生为分数而学,一味机械式的进行学习,使高职英语教学陷入应试的困境。

(六)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陈旧,轻“应用”重“知识”的教学模式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方法机械、被动,对自己的学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心。长此以往,学生在这种压抑、沉闷的课堂学习环境下,感觉枯燥乏味,没有如何兴趣。许多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上课”的情形,是一种极为消极麻木的状态,滋生了学与不学一个样的思想。另外,在这种轻“应用”重“知识”的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被称为“高分低能”,在英语实际应用中显得捉襟见肘。他们的英语语言水平和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并没有明显提高,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需要。

三、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

面对以上问题,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该何去何从?高职院校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从而为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做出贡献?我们必须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一)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模式定位进行改革

现代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操作型的人才,这一理念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则体现为:突出能力、注重实用。因此,高职英语教学的定位要以社会需求为培养方向,以就业为目标,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突出“能力目标”、“能力导向”,强调基础性、实用性和针对性,本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宗旨,实现课程教学与就业需求紧密结合;在课程定位上要重点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着重培养学生在职场环境下英语的语言交际能力;在教学内容上应强调与职业相关性及行业词汇。所以英语语言教学要包括通用英语教学和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前者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而后者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交际能力。扭转轻“应用”重“知识”的教学模式。

(二)对公共英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手段进行改革

(1)对课程内容体系进行改革,实现课程内容体系的重组

高职院校英语课程内容的改革,应该分为基础英语教学阶段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阶段。基础英语教学阶段课程是高职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属于通用能力课程。专门用途英语强调实际岗位的需要和职业能力本身及发展的需求,通过对英语知识模块的划分和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使教学内容看似分散无序的单元内容变得连续、系统、协调,加大实验实践教学力度,加强实验环节,突出实践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实际应用能力,使乐于实践的学生能够有机会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

(2)改变传统基础英语教学方式,与时俱进灵活应用各种新型教学手段

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相对而言比较循规蹈矩和呆板,过分注重教师的教,却轻视学生的学,不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有益互动。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把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实践性都无形的扼杀了。因此,身为高职院校的教师要不断总结分析英语课程的传统教学方式,借鉴其他院校或国内外的改革效果,逐渐去尝试和改变教学手段。在英语课程配置方面,大多数高职院校基本上都配备了各种多媒体教学设施,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授课形式,逐步从传统教学模式中转变过来,按照建构主义教学理念设置英语语言的使用情景,把英语语言应用、语言学习以及跨文化交流、交际融为一体,实现教、学、练三维一体化。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将项目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交际教学法等有机的融为一体。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将来的工作岗位任务,用项目导向或行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

(3)改变传统英语课程考核的方式,改变重考核结果、轻考核过程的现状

英语课程的成绩考核由以下两部分组成:过程性(即形成性)考核成绩和结果性(即终结性)考核成绩。过程性考核内容应包含学生在整个学习的每一细节过程,比如包括语言技能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效果三个方面。只有先通过过程性考核再进入到结果性考核环节,才能真正衡量出教学的效果和判断出学生的真实水平;为此,过程性考核成绩应该占整个英语课程考核总成绩的60% 以上才较为合理,以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克服“平时不努力,考试前突击”的现象。

(三)提高师资队伍的质量

在高职英语人才培养过程中,英语教师对英语教育的成败具有很重要的决定性作用。教师队伍的建设已经成为提高教师素质以适应社会以及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需要,是新一轮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工学结合”教学改革需强化英语课程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打造一支专兼结合、师德过硬、敬业心强,能适应相关专业英语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有着较强责任心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双师结构型”教师团队。

四、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必须建立在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求之上。“课程变革只有超越学校本身,打破学校与社会的‘围墙,才能使学校的课程变革走得更远。” “学校课程变革的出发点要紧随社会发展的需要和问题。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学生就业和自力的基础,学校培养的人才只有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才能被社会所吸收”。教育管理者和英语教师应该共同研究社会需求,制定出符合人才市场需求的“订单式”的公共英语课程教学大纲,选择或编写与之相适应的教材,确定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探索相应的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培养适合市场需要的人才、为高职学生职业发展和个人成才的需求,做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王斌华,刘辉.大学英语学习者学习需求调查及其启示[J].国外外语教学, 2003(3).

[2]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3]唐祥金.“十一五”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改革之我见[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7).

[4]董小平.课程改革:从外围向中心转移[J].教育发展研究,2007(4):第10-13页.

猜你喜欢

公共英语教学工学结合高职教育
转型发展形势下公共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探索和思考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论网络环境下的公共英语远程教学模式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中“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