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典文学《红楼梦》中的“茶事”分析

2017-02-04刘丹承德广播电视大学河北承德067000

福建茶叶 2017年2期
关键词:敬茶茶事古典文学

刘丹(承德广播电视大学,河北承德 067000)

古典文学《红楼梦》中的“茶事”分析

刘丹
(承德广播电视大学,河北承德 067000)

中国传统茶文化在古典文学作品《红楼梦》之中,多有描述,其中涉及丰富的中国茶俗、茶道、茶饮食文化等内容,展现出生动活泼、变幻多姿的“茶事”情节,这些“茶事”分析对于古典文学作品《红楼梦》小说情节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较大地丰富和升华了古典文学作品的主题,塑造出血肉丰富的人物形象,拓宽了古典文学《红楼梦》的研究思路。

古典文学;《红楼梦》;“茶事”

中国古典文学在明清小说的表现最为典型,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在这部具有中国古典文学代表意义的明清小说中,描述出丰富多样、精准细致的中国传统茶文化,广泛地展现出茶事在当时存在状况,透视出明清时代的社会风貌,它以各种形式多样的茶俗、茶道等形态,勾起人们对于传统茶文化的反思。

1 幽香熏袅的“红学”茶俗描述

在中国古典文化《红楼梦》之中,充分展示出明清时代历史、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习俗,其底蕴深厚、变幻多姿,值得人们一探究竟。

1.1 客来敬茶

这显现出中国待客的基本礼仪和习俗,是主人对客人表示欢迎和尊敬之意,这个基本礼仪和习俗由来已久,早在晋代就有弘君举的“寒温既毕,应下霜花之茗,三爵而终”、刘义庆的“茶汤敬客”之说,到了唐宋时期更是比比皆是,出现了家喻户晓的诗句,如:“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清言”、“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等,到了明清时期,茶文化发展到了鼎盛时期,便有了“客至进茶,通行之礼”之说,也充分展示出明清时期的茶俗文化内容。

在古典小说《红楼梦》之中,有下列茶俗描述细节,同时也显现出“客来敬茶”的人物身份和方式不同,如有:甄士隐在招待贾雨村时,命令“小童献茶”;当宝玉神游太虚幻境,仙姑命“小丫鬟捧上茶来”;秦氏献茶以敬待到来的凤姐和宝玉;宝玉看望宝钗时,薛姨妈又命人“倒滚滚的茶来”,宝钗也命“莺儿斟茶来”;袭人斟茶招待来怡红院的湘云;当宝玉挨打之后,袭人“倒茶”给来看望的媳妇。另外,显示“客来敬茶”的人物身份和方式的不同,主要是对于一般身份的客人或是晚辈用“命人倒茶”的方式,对于地位尊贵或长辈的敬茶方式是“献茶。其中,显示“客来敬茶”最为尊贵的是第18回中的元妃省亲大典,在这个情节中,关于“客来敬茶”的描述详细而全面,有“茶已三献,贾妃降座,乐止。”,以彰显出尊贵客人的身份,极具庄严隆重和气派之意。

1.2 以茶敦亲

这个茶俗是用于晚辈向长辈表达尊老爱幼、长幼有序的礼仪,它在古典文学作品《红楼梦》中用于大户人家的茶俗礼仪。如:宝钗误以为宝玉挨打是她哥哥薛蟠挑唆的,彼此闹翻,后来薛蟠向宝钗认错,说:“叫香菱来倒茶与妹妹吃”,表达出哥哥薛蟠以茶致歉之意,以这种茶俗方式,促进了家庭内部的和睦与融洽。当贾母等人游大观园来到潇湘馆之时,林黛玉亲自用小茶盘捧了一盖碗茶奉与贾母,这“一盖碗茶”显示和流露出林黛玉对贾母的尊敬、爱戴、感激和亲热的复杂感情。

1.3 以茶会友

中国传统的以茶会友习俗历史悠久,主要是将茶叶作为礼品赠与亲人或好友,以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在古典文学作品《红楼梦》之中,也多有描写:香菱告诉林黛玉琏二奶奶送了茶来,黛玉回去看,果然是“凤姐儿送了两小瓶上用新茶”;宝玉向林姑娘那里送茶叶,以表示情谊。

1.4 以茶祭祀

在中国将茶叶视为圣洁之物,用以向天地神灵祭祀,以表达内心虔诚的敬意和畏惧。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红楼梦》之中,凤姐在秦可卿的灵前哭灵,就命人“供茶烧纸”,以表内心祭奠之意。秦氏灵柩送到铁槛寺,贾珍等人在馒头庵,“奠过晚茶,贾珍便命贾蓉请凤姐歇息。”;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要用酒和茶;宝玉告诉藕官,祭奠菂官要“有新茶便供一钟茶”。

1.5 婚嫁茶礼

在中国古典文学《红楼梦》之中,凤姐在怡红院打趣黛玉:“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儿?”;贾兰说他老娘来了,王夫人问起缘由,“想起是前次给甄宝玉说了李绮,后来放定下茶,想来此时甄家要娶过门,李婶娘是来商量这件事的,便点了点头”

2 内蕴深厚的“红学”茶道分析

在我国古典文学作品《红楼梦》之中,涉及广泛的茶道和茶艺内容,其底蕴深厚、意境深远,颇有让人目不暇接之感。

2.1 茶名之道

在古典文学《红楼梦》之中,颇为讲究茶的品种和类别,其中包涵有八种不同名称的茶,它们或为贵重实品,或为意境深远的虚名。

2.1.1“千红一窟”茶。这是在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子以这“万艳同杯”灵酒,沁“千红一窟”茶,并以“红楼十二”妙曲,隐喻红楼梦中的女子不幸的遭遇和命运。这道“千红一窟”茶是杜撰的茶名,其香异常、纯美而精致,充分显露出茶道的精髓,无可挑剔。

2.1.2 枫露茶。在中国古典文学《红楼梦》中有两次出现“枫露茶”,第一次是宝玉问莤雪:“早晨沏了一碗枫露茶,那茶是三四次后才出色的,怎么这会又沏了这个来?”;第二次是宝玉为祭奠晴雯,备下了“群花之蕊,冰鲛之觳,沁芳之泉,枫露之茗”。可见,这个“枫露茶”决非寻常之物,寓意高洁和珍贵的品格,属于作品杜撰的茶名。

2.1.3 暹罗茶。在古典文学《红楼梦》之中,王熙凤对暹罗进贡的茶叶并不以为然,从另一个侧面也显示出暹罗茶的来历和尊贵。

2.1.4 六安茶。在古典文学《红楼梦》之中的“品茶栊翠庵”一节中,贾母浏览了大观园之后,到栊翠庵找妙玉,要好茶喝,却说“不要六安茶”。在这里,由老太君口中所说的“六安茶”并非粗茶,而正是时下最为流行的名品,也是王公贵族们追求时尚的茶品。

2.1.5 老君眉茶。在“品茶栊翠庵”一节中,妙玉便泡了贾母喜爱的“老君眉”茶,自然不是凡品,妙玉出身读书仕宦之家,追求高雅的情趣,她对烹茶之水、喝茶器具等颇为讲究,是精于茶道之人,献给贾母喝的自然也非俗品。

2.1.6 普洱茶、女儿茶。在《红楼梦》中的“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一节中,宝玉怕吃了面、停住食,林之孝家的便说“该沏些个普洱茶吃。”,而袭人则笑说:“沏了女儿茶,刚喝了两碗了。”可见,在这里,普洱茶与女儿茶必然有所关联,在宝玉所饮用的普洱茶中,并不是普通的普洱茶,而是普洱茶中的女儿茶,既有消食功效,又显露出宝玉身份的高贵。

2.1.7 龙井茶。黛玉在宝玉放学后来看望自己时,吩咐紫鹃:“把我的龙井

茶给二爷沏上一碗。”由此可见,宝玉平时是不喜欢读书之人,而林黛玉则用这种态度试探宝玉,叫紫鹃沏龙井茶与“念书身份”的宝玉,其中承载了黛玉诸多复杂的情愫,也对未来寄予了一种深重的希望。

2.2 泡茶之水

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红楼梦》之中,对于泡茶之水也颇为讲究,水在“红学”中的茶事分析中占据颇为重要的作用。在作品之中,描述了四种不同的烹茶之水:

2.2.1 宿露。贾宝玉在太虚幻境中所品尝的“千红一窟”茶则是用“宿露而烹”。

2.2.2 雨水。贾母在妙玉所品尝的老君眉便是用“旧年的雨水”泡制而成的。

2.2.3 雪水。宝玉在其所作的《冬夜即事》诗中,写道:“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

2.2.4 泉水。宝玉祭奠晴雯的“枫露之茗”就是用“沁芳之泉”所泡制而成的。

3 健康养生的茶疗分析

在古典文学作品《红楼梦》之中,茶不仅作为饮品详加描述,还被作为医疗保健用品,在作品中多有体现。

3.1 漱口茶

这是一种健康的卫生习惯,一种是用于吃完饭后用漱口茶漱口,一种是刚睡觉起来后用漱口茶漱口,不仅可以去除油腻,而且还可以洁齿固齿,保护口腔卫生。

3.2 醒酒茶

这是为了解酒而饮用的茶水。如:宝玉和黛玉在吃了酒之后,薛姨妈又马上沏上茶来,这才放心。这里,暗写出薛姨妈用浓茶解酒的心意。

3.3 消食茶

在“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一节中,也有宝玉饮茶解渴、促消化的保健医疗内容,指出女儿茶具有消食化痰、清胃生津的药用功效。

3.4 茶泡饭

这是将预先泡好的茶汤泡饭食用,不仅滑口,而且带有茶的清香之味。如:宝玉在芦雪庵赏梅赋诗,就“只拿茶泡了一碗饭,就着野鸡瓜齑,赶忙咽完了。”又如:宝玉刚与芳官吃过,只用茶泡了半碗饭,应景而已。

3.5 杏仁茶

这种杏仁茶香味浓郁纯厚,色泽鲜艳,是人们用于滋补益寿的上品。在古典文学作品《红楼梦》的第54回,贾母在元宵佳节吃宵夜时,不想吃油腻之食,凤姐便说:“还有杏仁茶,只怕也甜”。

4 结束语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红楼梦》之中,涉及诸多的“茶事”分析,涵括了丰富而深厚的茶俗、茶道等精髓,在各种不同的“茶事”场合之中,精雕细琢,使小说情节富于曲折变化,成为了推动情节发展的链接中介,塑造出丰富的人物形象,刻画不同的人物性格,内含深厚的重大思想和哲理,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茶文化内容可谓是空前绝后,独具特色和风韵。

[1]詹颂.《红楼梦》、《镜花缘》与《九云记》中的品茶与茶论[J].红楼梦学刊,2012(6):168-194.

[2]李青云.《红楼梦》中的茶文化与人物描写[J].鄂州大学学报,2011 (6):45-48.

[3]王姗姗,蔡碧凡,苏祝成.《红楼梦》中的茶文化评述[J].农业考古, 2014(2):142-147.

[4]彭琛.看红楼品茶韵——《红楼梦》茶文化探析[J].农业考古,2014 (5):151-154.

[5]曹呈燕,周强.品茗品人茶境——《红楼梦》中的茶文化[J].金田(励志),2012(12):321-322.

[6]刘保忠,谭思梅.茶道·人品·命运——品味《红楼梦》中的茶文化[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51-56.

[7]张妍.浅谈《红楼梦》茶文化翻译与人物性格塑造[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356-358.

刘 丹(1981-),女,河北承德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文学、语言。

猜你喜欢

敬茶茶事古典文学
派出所派出谁
更正说明
茶事春秋
记丁俊之教授的茶事人生
客来敬茶:民族特色与人的社会化
崂山茶事
娃娃画画
《於于野谈》与中国古典文学关系考察
回到公元800年,探寻晚唐的茶事
中日古典文学作品中的狐意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