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疗法对学生心理教育的干预研究
2017-02-04雷静
雷静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重庆合川 401524)
茶文化疗法对学生心理教育的干预研究
雷静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重庆合川 401524)
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存在的意义非凡,并起着对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干预作用。当下的大学生心理上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人际沟通和日常的交流上。新科技打开了大学生的新世界,也正因为这样的背景,让不少大学生出现了很多不愿意与人交流等心理健康问题。日常生活的节奏很快,导致大学生内心的负面情绪被积累,甚至做出很多匪夷所思的事。为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我们可以将传统的茶文化理念引入到心理教育中。当代的大学生与人沟通存在一定的障碍,因此,以茶文化疗法干预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下工作开展的重中之中。本文将根据现有学生的心理问题做出分析,然后从整体上把握住茶文化疗法,探讨适合学生的心理教育方式,最终得出相关结论。
茶文化疗法;心理教育;传统文化;适应性
我国的茶文化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传统的茶文化,它的精神感染了一代又一代学生。在经历历史的长期洗礼后,我国的茶文化衍生出来很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茶文化疗法成为了当下心理教育干预中的重要环节。由于新时期电子通讯设备的发展速度惊人,因此,学生们对其的依赖程度过高,很多学生甚至一门心思得花在互联网的世界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开始减少,导致情绪波动增加。我们开始将茶文化疗法作为传播我国传统文化的媒介,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对学生心理教育的干预研究。
1 茶文化疗法对学生心理教育干预的引导维度
茶文化疗法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的思想,并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茶文化本身的内涵能够熏陶到学生,使其尽可能地平缓自己的心情,减少不必要的心理问题。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中,学生可以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和社会的责任感,进而塑造出健全的人格。当下的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大多数学生对周围环境的敏感度过高,压力承受度较弱,尤其是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和快节奏的生活时,更容易出现心理上的问题。茶文化疗法具有修身养性的精神,这样的疗法能够缓解学生的心理的不适,并陶冶学生的情操。茶文化疗法在实现调节学生心理压力的同时还对茶文化起到了传承和发展的作用。茶文化疗法是茶文化的衍生物,其最大的生命力在于它能够将学生周围的事物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知茶文化疗法的意义。也就是说茶文化本身属于小众群体,但在茶文化疗法的实践过程中变成了茶文化社交,越来越多的学生会围绕茶的方方面面寻求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样一来大家之间的交流也就被拓宽。
2 当下学生心理教育干预的短板分析
2.1 教育目标
针对高校许多心理教育课程而言,当下高校开展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的定位不准确,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学生存在心理问题,主要被自身的意愿所主导,不愿意去主动交流。就调查的情况来看,诸多高校并没有合理运用茶文化疗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干预治疗,以至于达到的目的只是治标不治本。随着时代的不断革新,心理教育的价值导向要逐步接近当下时代的主题。因此,若不能够基于茶文化的角度来看心理教育的目标,没有细分学生的心理问题,这样的心理教育干预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2.2 教育方式
教育的本质是引导,不同的学生情况不一样,因此要因材施教。忽视不同专业学子的差异性,没有针对学生情况的不同进行差异化的分析,也就没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也就不能真正的让学生健康成长。可以说,我们目前的心理教育方式仍旧停留在以往心理干预的传统思维。没有基于茶文化思想的视野下,去进行心理干预。具体来说,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大多都表现为隐性的,不被人知晓,只存在于自身的内心世界中。因而,要完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就必须走进学生的心里。茶文化具有引导作用,可以让学生形成自我反省的奇特效果,促进学生自觉性的养成,从感悟茶文化内涵中,去引导学生对自身行为举止的改变。因此,教育方式是必须要革新的一个关键点。
2.3 教育评价
茶文化需要根植在我国中华儿女的心目中,以和为贵的思想能够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质量要得到上升,就必须立足于茶文化的理念下,宣扬茶文化思想,合理运用茶文化疗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但目前看来,高校并未建立科学的心理评价体系,在心理教育中,仍旧以以往测试的数据为基准,进行心理干预。毋庸置疑,若是只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考核条件,这样的心理干预是荒唐无用的。
3 茶文化疗法对学生心理教育干预的实现路径
3.1 发挥茶文化的启示作用
事实上,传统茶文化与学生的心理息息相关,同时与学校的教育也密不可分。因此,如何利用茶文化疗法,推进学生茶文化心理的干预,成了我们需要探究的问题。发挥茶文化的启示作用非常重要,启示教学法是通过学生自我思考给出的结果,首先,让学生准确提炼茶文化理念,围绕为人处世等方面进行开展。这就要求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时,必须立足于全新的视野,将茶文化内涵与心理案例融合在一起,用生动的语言为学生传递心理教育内容。充分利用茶文化的内涵,对当下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开展情感交流,引导学生打开心扉。为此,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茶文化的启示作用,在教师语言能力的驱动下,向学生展示人际交往之道,从而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一种满足感。合理的运用茶文化疗法,将心理健康教育延伸至孩子们的学习中,在茶文化的感悟下,养成自觉反思的能力。
3.2 改进教师教学方法
时代在不断地发展,学生的心理状况也在发生变化。当下的学生无论是世界观,还是价值观以及一些对社会人物的看法都和原来有不少区别,因此,当下的老师首先要做的就是理解学生,要深入的去理解当下学生的心理状况和思维方式,不能用过去自己的想法来衡量当下学生,尺子错了,量出来的结果自然是错的,那么无论用多么高明的心理干预手法也只会让问题越来越严重。当下茶文化的流行,心理干预可以借助茶文化来进行,茶文化疗法能够提升学生心理修养的养成。目前,我们也注意到很多教师教学的方法遵循守旧,没有从创新的角度去看待学生心理教育问题,也没有用发展的眼观去关注当下的学生。因而,改进教师教学方法必不可少,这就需要学校及时安排进行茶文化心理的相关教育培训课程,选拔优秀老师参与茶文化疗法等相关教育讲座,为教师传递茶道的内在价值,进而转变日常课程的内容,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养成健康的心理。通过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改变以往填鸭式的形式,以互动为基准,进行平等的交流。
3.3 促进学生茶文化观念的养成
促进学生茶文化观念的养成,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起促进作用。因而,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多种活动来促进学子观念的养成。譬如,开展茶文化宣讲活动。茶文化疗法的关键是道德的导向作用。即让学生形成“和”“善”等和谐的校园氛围。
一般来说,高校都会有诸多社团活动,教师可以借助茶文化社团等平台,为学生开展一些茶道活动、设定一些茶文化文章的竞赛、中外茶文化对比等等,让学生从茶文化活动中感悟人生真谛。这样一来,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养成有极大的帮助作用,让学生从茶道中获得美的享受,以平复内心的不安,减少心理问题的产生。另外,还可以让学校德育的老师,设计一些茶文化交流活动等。比如,英语专业可以组织茶文化语法特点的探究;文学专业的组织茶道礼仪传承活动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都能够推进学生对社交能力的认知度加深,在尊重他人的同时,了解自身心理,实现对自我人生价值的清晰认识。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集中在人际交往与沟通上,通过茶文化疗法,我们能够破解一些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障碍,并在茶文化的引导下让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得到修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穿插进茶文化理念,以此引领学生从全面的角度去把握茶文化的内涵,最终促进学生对传统茶文化的认知。
[1]王兴杰,王瑾瑜,韩东.素质教育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心理问题干预策略探究[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4):11-16.
[2]刘艳,蒋索.学校环境中的积极行为支持——一种可借鉴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20-30.
[3]杜慧敏.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基于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的分析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4): 109-111.
[4]李景,闫翔.构建农业院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实证研究——以某农业大学为例 [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1(9): 968-972.
[5]王雁,唐志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机制探索——提高小学生心理教育实效性研究报告[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5):26-29.
[6]陈军,王斌,丁宁.安徽省蚌埠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14(9):814-816+820.
[7]陶成武.体育干预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4(5):104-106+65.
[8]王翔南,程一波,周玲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的构建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1(22):63-66.
[9]张将星.极端学生心理治疗:从危机干预到共创环境——以心理治疗十年帮扶教育个案分析为例[J].中国特殊教育,2013(10):92-96.
[10]金泰来.浅谈心理危机干预在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以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为例[J].才智,2012(10):291-292.
雷 静(1981-),女,重庆梁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