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2017-08-08刘智明
张 侨,刘智明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旅游学院,海南三亚 572022)
茶文化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张 侨,刘智明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旅游学院,海南三亚 572022)
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茶文化资源丰富,具有极其重大的旅游开发价值。人们在不断深入认识茶文化的过程中,逐步挖掘出茶文化资源的旅游价值和功能,形成为了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茶文化旅游。而如何科学评价茶文化旅游资源价值、功能和开发潜力也成为了学界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首先应用专家意见调查法,构建茶文化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应用层次分析法对信阳和阳羡国内两个具有较强代表性的地区的茶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和比较分析,以期为我国其他地区茶文化旅游资源的评价提供借鉴。
茶文化;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产业之间的共生融合、互补发展成为了产业转型升级的一种重要形式。近年来,随着产业不断发展,我国的茶产业和旅游业发生了深度融合。茶文化资源以其独特的历史性、文化性而为人们所认可和推崇,其价值还在不断延伸和拓展,不仅成为了一种典型的物质文化形式,而且还是一种重要的精神文化载体。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茶文化旅游已成为了一种深受游客喜爱和商家推崇的新型的旅游模式。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是茶文化旅游开发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如何全面科学地评价茶文化旅游资源价值、功能和开发潜力已成为旅游界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采用层次分析和比较分析法,以信阳毛和阳羡茶文化旅游资源为对象,构建茶文化旅游资源综合评价体系,以期为人们更全面、更科学地认识茶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功能和开发潜力提供借鉴。
1 茶文化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我国茶文化旅游资源极为丰富,茶文化旅游资源研究的相关文献也在逐年增多,已取得的成果为我们开展茶文化旅游资源评价提供了认识基础和方法借鉴。在参考以综合评价方法、旅游资源评价及茶文化旅游资源等方面为主题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选择应用科学有效而又相对简单的层次分析法,对茶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和分析。根据层次方法的原理和要求,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建构如图1所示的茶文化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
在图1所示的茶文化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中,茶文化旅游资源评价为总目标层(A),资源价值、环境质量、开发潜力为制约层(B),在制约层下又有12个细化的具体评价要素,这些要素组成评价指标体系的要素层(C)。我们结合德尔菲法、专家意见咨询法,设计了茶文化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指标权重分配专家意见表,通过纸质信件、电子邮件、QQ等方式,使用1-9标度法,对图1中各级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两两比较打分,建构判断矩阵并求解,得出制约层、要素层各指标的权重。本研究所建构的判断矩阵均通过一致性检验,最后得到的各级指标权重如表1所示。
图1 茶文化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
表1 茶文化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指标权重
由表1可知,在茶文化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制约层B中,权重的大小顺序依次为开发潜力(0.564)、资源价值(0.304)、环境质量(0.132)。从要素层C的权重排序结果可以看到,开发潜力中客源市场条件、区域经济条件分别排在第3、第4位,这说明位于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客源市场比较充足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具有更高的价值和开发潜力。资源价值中的文化价值和体验价值分别排在第2、第5位,这说明在知识经济和体验经济时代,游客更加推崇和向往自主参与体验、情感高度融入、文化性强的旅游资源和项目。
2 信阳和阳羡茶文化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在茶文化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实施过程中,我们通过邀请旅游专家、游客、管理者,参照表1对要素层的各个具体指标进行打分,计算要素层各指标值的加权平均值,即可得到制约层各指标的具体值,最后计算制约层各指标值的加权平均值,即可得到某地茶文化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值。通过原始调查数据的计算,我们得到如表2所示的信阳和阳羡茶文化旅游资源评价数据。
2.1 信阳茶文化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由表2的评价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信阳茶文化旅游资源具有以下特点:(1)综合禀赋较高,综合评价值为7.619。(2)开发潜力很大,其评价值为8.424。事实上由于区域经济条件(8.908)、客源市场条件(8.451)、地理交通条件(7.954)的优越性,加上较好的旅游基础设施,目前已开发形成了震雷山、何家寨、灵山寺、黑龙潭、“五云”等著名的茶旅游区。(3)资源价值总体较高,综合评价值为7.243,但其价值主要体现在资源的文化价值(8.565)和体验价值(7.011)上。通过查阅文献可知信阳茶文化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2000多年的东周时期,长期以来,该地区已形成独特的茶文化资源,能够提供较高体验价值;(4)环境质量总体较低,其评价值为5.042。虽然旅游安全非常有保障,生态环境质量较好,但是由于景区景点组合较差,适合旅游的时期较短,信阳整体旅游环境质量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表2 信阳和阳羡茶文化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值
2.2 阳羡茶文化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由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阳羡茶文化旅游资源具有以下特点:(1)综合禀赋相对更高,综合评价值为7.847。这主要是由当地的茶文化旅游资源价值大幅提升(8.6%)和开发潜力微量提升(0.8%)共同造成的。(2)开发潜力巨大,其评价值为8.492。区域经济条件极好(9.043)、客源市场条件优越(8.500)、地理交通条件(8.003)优良,但旅游基础设施有待于进一步配套和完善;(3)资源价值很高,综合评价值为7.869。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9.012)和较高的体验价值(8.119)。通过实地观察可知,阳羡的很多茶文化旅游区中,旅游消费者可以在上千亩的茶园自主采摘茶叶、制作茶叶,体验无与伦比的茶文化。(4)虽然生态环境(7.457)和旅游安全保障(7.904)较好,但是周边旅游景区的配合和协调不行,景区景点组合极差(3.131),阳羡茶文化旅游资源整体环境质量依然较差。
3 建议和结论
3.1 信阳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议
(1)挖掘历史文化,建构区域型综合茶文化旅游区。信阳茶文化旅游资源具有较好的开发潜能,可以将环南湾湖百里茶廊、南湾湖生态化茶岛,打造成综合型的茶文化旅游景区,并以“五云”为依托,开发黑龙潭、白龙潭等茶区的秀丽茶区景色,将信阳毛尖茶的独特加工工艺作为旅游体验项目,推行特色化的信阳毛尖饮茶方式,并融合信阳独特的茶歌、茶舞、采茶戏等文化,增添信阳茶文化旅游的附加值。(2)突出特色主题,构建主题型特色茶文化旅游区。通过挖掘茶之韵博物馆、文新茶叶科技园、茶文化第一街、陆羽茶文化园、信阳国际茶城的潜力,形成各具主题的特色茶文化旅游资源,可将茶之韵博物馆展示和陈列信阳的非物质茶文化旅游资源,作为信阳茶文化教育基地加以推广;将陆羽茶文化园打造成可供旅游消费者观察茶叶加工制作的景区;将茶文化第一街定位为旅游消费者了解茶叶、购买茶具的娱乐场所,将陆羽茶文化会所成为旅游消费者了解信阳茶文化的休闲交流场所。
3.2 阳羡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议
(1)深入挖掘茶文化特色内容。阳羡茶文化博览园的旅游资源有其自身的历史特色和文化意蕴,据史书记载,阳羡茶是唐朝的贡茶,并且是历经几朝的贡茶,具有不可言喻的历史性地位,至今仍保存有完好的宜兴贡茶的贡培遗址,如唐贡山、贡茶古道、卓锡泉、於潜泉等均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2)重视高科技手段的应用。实地考察发现在阳羡茶文化博览园的不同展厅中均运用高科技的技术和手段,向旅游消费者介绍“阳羡贡茶”的历史源流及其发展,设置了特色化的风情茶苑,还设计了茶体验区,使旅游消费者身临其境,如在千亩茶园之中自主采摘茶叶、制作茶叶。(3)注意展现观赏价值和体闲价值。阳羡的茶文化历史价值固然为其茶文化旅游资源的第一要素,但决不能忽视其美学观赏价值和保健休闲价值要素的重要性,这些要素对于阳羡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4)加强整合营销传播力度。尽管阳羡的茶文化历史价值极高,但由于缺乏整体的营销规划,宣传力度不足,阳羡茶文化博物馆的知名度还不够高,可以应用整营销传播工具强化品牌传播。(5)强化与周边旅游资源的配合与协调。利用旅游客源市场较好的条件,在保留和挖潜既有茶文化资源的前提下,开发和挖掘新的旅游资源,创建综合性、知名度更高的立体化、多功能、多产业交融的茶文化旅游区。
茶文化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是一项科学性和复杂性较高的系统工程,它以实地考察、田野调查和工作实践为基础。我们可以结合定性和定量手段,应用简单高效的层次分析法,对茶文化旅游资源的相关要素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形成相互联系的层次体系,构建综合性评价模型,通过逐级计算加权平均值,获得茶文化旅游资源评价的各项指标值和综合评价值。应用直观、有效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层次分析法,对不同地区的茶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和比较分析,能使我们更加充分地认识,挖掘茶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和潜力,从而为当地的茶文化旅游开发和发展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实践指导。
[1]董阿丹.四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06):45-48.
[2]夏琳康,金志玲.剑川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调查[J].测绘科学,2016, (03):175-180.
[3]王晶,杨宝仁,何美娟.新疆兵团军垦文化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研究[J].经济师,2015,(12):212-214.
[4]朱赟,叶新才.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J].旅游论坛,2015,(02):89-94.
[5]肖建红.地域文化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4):69-73.
[6]张欢欢.基于AHP法的信阳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4,(05):68-72.
[7]冯卫英,朱世桂,黎星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茶文化旅游资源评价——以江苏宜兴阳羡茶文化博览园为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127-134.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国家级旅游管理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ZG0438)和海南省高等学校2014年教育教学改革重大项目(Hnjgzd2014-10)阶段性成果
张 侨(1978-),男,湖南资兴人,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企业管理和高等教育管理。刘智明(1994-),男,湖南宜章人,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生,研究方向:书法艺术与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