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文化空间设计中的地域文化应用研究

2017-02-04杜文超

福建茶叶 2017年9期
关键词:空间设计茶文化茶叶

杜文超,郭 娟,林 波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福建漳州 363105)

茶文化空间设计中的地域文化应用研究

杜文超,郭 娟,林 波*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福建漳州 363105)

茶文化空间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逐渐的失去了地域文化特性。笔者对茶空间的研究,发现当下的茶空间设计中缺少地域文化,全国各地的茶空间雷同严重。本文意图从地域文化元素表达、文化思想、时间艺术和景观艺术、地方文化表征等几个方面对茶空间设计中应考虑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索地域文化在茶文化空间设计中的应用于研究,进一步论证地域文化在茶文化空间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使地域文化能够在茶空间设计中得到充分表现。

地域;色彩;习俗;艺术

茶文化空间,指的是茶文化元素依据茶文化的内涵而布置的室内外空间。茶文化空间既包括各类型茶馆、茶艺室、茶楼、茶艺角等具象可视化的实景空间,也包括包涵茶文化元素的虚拟空间,例如茶画中的空间、电影和山水实景演出中的茶空间等虚拟空间。

本文从地域文化元素表达、文化思想、时间艺术和景观艺术、地方文化表征等几个方面对茶空间设计中应考虑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地域文化对茶文化空间的意义

茶空间的本质是茶的实用和茶的审美的结合。茶可分红黑茶,茶空间亦可分南北空间。笔者对各地的茶空间进行分析,发现国内的茶空间中的设计雷同之处较多,地域文化表现不足。例如空间中的家具也多以竹制、木制家具为主,以绿竹、文竹、龟背竹、发财树等植物进行点缀;空间的文字主要以“茶”字为主。这些元素的应用,虽营造了一种茶文化氛围,但却失去了特色,失去了地域特色,导致了“千馆一面”。这种情况和茶文化的发展是不符的。改变这种错误的认知,设计师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全方位的展示茶空间的地域文化。

2 茶文化空间中的地域文化元素的设计表达

2.1 整体氛围元素

茶空间的定位即是空间中的整体氛围,这种氛围会带给客人的第一印象。茶空间具有多个功能,但是最主要的功能是售茶空间和品茶空间。目前,专门卖一种类型茶叶的商店比较多,这类茶店的茶空间要能够体现茶品、茶色、茶文化等。如何体现茶空间地域特色,笔者认为,首先应从茶空间所位于的具体地域入手,将表现地域文化作为设计的先决因素,对当地的风土人情、习俗、特产、文化渊源、材料、施工工艺等进行系统分析,提炼并转化当地特有陈设品、插花、挂画、楹联等,使茶空间成为一个表现当地地域文化的平台。茶文化空间的定位除了要考虑大众的审美习惯外,还需要兼顾高端和知名人士的习惯,毕竟,“饮”和“品”一字之差,带给空间的定位和品位就带来了不同的效果。

2.2 设计色彩元素

色彩是直观反映与人的视网膜上的体现,能给人直观的视觉体验。在茶空间设计中,可以通过有关于茶的挂画、茶器、茶桌等来表现。空间的色彩能给人一种直观性。根据制造方法不同和品质上的差异,一般将茶叶分为黑茶、红茶、白茶、绿茶、黄茶、乌龙茶等六大基本类型品种。茶叶品质上的差异会使相应的茶水显示其特有的颜色,例如白茶的RGB色调分别为226:227:196,218:215:150,黑茶的RGB为148:105:71,149: 64:27,127:46:27,红茶的RGB为149:82:37,126:38:2,147:41:1,黄茶的RGB为 251:205:47,246:188:28,249:247:128,绿茶的 RGB为 171:162:59,172: 163:98,195:186:91。茶水的色泽不同,带给饮茶人的视觉感觉、触觉、味觉等就会不同。从茶空间的色彩功能来看,这种空间色彩能够带给顾客一种整体特色。例如:上海的生茶馆,以黑色、白色、灰色为环境的主题色,空间中的软装采用了白色和灰色的麻布,家具、茶具、树枝等采用了黑色,整个空间营造了一种静谧、素、静的氛围。

2.3 环境和人文元素

从茶叶的发展历程来看,茶叶的起源有其独特的地域性。茶叶的色泽除了和制造方法有关之外,还和茶源地的环境、人文、起源等密切相关。设计师可以从茶源地的环境、人文等入手提炼出相应的表征元素。例如:福建武夷山的大红袍是乌龙茶中的珍品。有关大红袍的表征元素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生长环境,最古老的大红袍茶树生在陡峭的岩壁上;二是,大红袍独有的品质,冲至9次,仍具有原茶真味;三是大红袍的“茶中之王”美名;四是有关于大红袍的历史文化传说;五是武夷山独特的地貌景观。从这四个方面中提炼的元素,可以通过造型、文字、挂画等进行描述,充分运用于武夷山的茶空间设计中。

2.4 偶然事件元素

茶从一片茶叶转化为可食用的茶叶,中间会有一些偶然或者必然的事情发生,这些事情就是茶空间设计中可以运用到茶文化,由于这些事情的独特性、唯一性、不可复制性,决定了这些事情的可运用性。例如:红茶的出现就是一个偶然的事件。期末明初,浙江的茶农将采摘的茶青放在发酵室里,打算当天进行烘焙。正巧,当天有一支部队来到该地,茶农们没有见过这样的部队,就将当天的工作放下,去看这支部队。等茶农们回来之后,发现已经错过了烘焙绿茶的最佳时间。第二天,茶农怀着忐忑的心情进行烘焙,制作好的茶叶泡出来的水呈红褐色,品尝起来感觉有点苦涩。由于之前没有见过这种情况,茶农只好怀着尝试的心情将制好的茶叶拿到市场进行销售。第二年,闽南的茶商来了,专门购买红茶,并且告知红茶的售价比之前的茶叶高了很多。从此,在茶的家族里增加了一个新的成员—红茶。

这个事情具有偶然性,但是,这又具有独特性。在茶空间设计中,完全可以从这个事件中提炼出红茶的过程,是“初状”“沉淀”“发酵”“质变”等;也可以根据当时茶农的心情,提炼出,“悔恨”、“忐忑”、“喜悦”等。通过这些关键词,设计师可以进行空间氛围的描写,将当时的这种心情用色彩、材质、纹理、灯光等表现出来。

3 习俗中的茶文化思想元素

茶空间构建了一个集休闲、娱乐的平台,这个平台提供了地方特色供人们进行了解。在茶空间中,需要能够体现当地风俗,从当地风俗中找到有代表性的事物来进行文化的描述。在当地习俗中,可以提炼出容器、木材、茶树等具有当地特色的事物。

云南景迈山的布朗人茶农相信自己是茶神帕哎冷的子孙。他们用当地特有的陶罐来作为1年散茶的容器,在喝茶的时候,用热碳制成烤茶。陶罐、热碳、烤茶这三个元素可以用来布置布朗人的茶空间。另外,在景迈山中,存在具有悠久历史的野生古茶树。布朗人相信这些古茶树是具有灵魂的,是活的。每年的四月中旬,布朗族寨子就会举行茶祖节。茶祖叫帕哎冷,相传,一千八百年钱,布朗人遭遇到了瘟疫,在紧急时刻,是帕哎冷发现了茶叶水可以治疗瘟疫,并将这个消息告诉我所有的布朗人,使布朗人成功的渡过了这次灾难。为了感谢他,人们将他尊为茶神。从这个传说中,可以将这个故事用浮雕的形式在茶空间中进行表达,即告诉人们普洱茶的发展历程,也使人们对当地风俗有一个直接的了解。

4 地域文化中的时间艺术和景观艺术

4.1 时间艺术元素

茶文化中蕴藏着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茶空间设计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体现时间艺术。时间艺术包括了茶的起源、茶的演变、茶的发展,为茶空间的艺术体现提供了一条清晰的时间路线。茶从茶种开始,经历了发芽、茶枝、茶树、茶叶、采摘、烘焙等过程,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时间艺术的真谛和内涵。茶叶生于绿,死于黑,重生于黑、黄、绿、白等色;经于水,成于火,终成茶水;茶叶的一浮一沉,蕴含着人生和时间意义;始于树,广于灌,体现茶的适应性;茶水滋味的先苦后甜,体现了时间艺术的验证艺术;叶落于水,改变了水的颜色,而自身获得更好的舒展,证明了时间艺术的可见证性。在茶空间的设计中,还需特别关注时间艺术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茶乐。茶乐为时间艺术添彩,为时间艺术增辉。

4.2 景观艺术元素

从云南景迈山的原始森林到福建武夷山的茶庄茶园,每个品种的茶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这种景观具有唯一性、排他性的。茶空间设计中的地方特色可以通过对这种景观的提炼进行,提炼出其形、其色、其纹理,在空间中用简洁的图案进行表现。

5 茶空间设计中的地方文化

5.1 茶空间设计中的“无”和“通”

茶水中有“隐”、有“禅”、有“和”,茶空间中亦需表现其内涵和深意。茶文化中融合了儒家的“和”文化、佛家的“禅”文化、道家的“隐”文化。茶空间设计中可以体现其一,也可体现其全部。三家文化的目的是使品茶之人得到“悟”,使人自悟。禅宗六祖惠能的碣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般若波罗密心经中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都是体现了一种“虚”和“无”的关系。

空间讲究的是“虚”和“无”,利用的也是“虚”和“无”。这可从老子的道德经中一窥其内涵,“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因此,茶文化空间中可以通过空间中的流通来达到“无”的境界,使空间中产生“通”感,进而引起“悟”。茶空间设计中“通”,表层的“通”是空间和流线的通,深层的“通”是心灵的“悟通”。通则融合,通则互言,通则互利。因此,在空间设计中应将流线设计的有曲折感,达到曲径通幽的效果,在界面、陈设品设计中,应达到“一花一菩提,一草一世界”的境界,使人安逸,使人心平,使人气静。

5.2 茶空间设计中的地方文化表征

中国的禅宗始于菩提达摩。禅宗本身具有地域特色,它是吸收了印度佛教的精华后,融合了中华本土文化,加注了中国禅宗祖师的智慧,创造出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修正体系[2]。佛教弟子打坐参佛,为的是修行。而种茶的过程对于佛教弟子来说,也是一种修行。自然而然,种茶、采茶、制茶、饮茶就融入了佛事活动中。一盏清茶中,蕴含了佛家的清规和戒律,暗合了佛经中的人生价值观。很多著名的茶品,最早的时候都是由寺庙僧人制成的,例如:武夷山岩茶为武夷寺禅僧制作,碧螺春由洞庭湖水月院山僧制得,君山银针产于君山白鹤寺,贡茶紫笋产于吉祥寺,黄山毛峰产于松合庵等[1]。茶空间中的这种地方性可以通过对茶品最初制作人的描述来提高茶空间的文化氛围,凸显茶空间的地方性。

6 总结

“和清静寂”是茶文化所追求的意境。茶空间设计中需要吻合这种审美意趣。体现这种意趣,需要通过地域性和文化性的整体体现。茶文化空间就是将单一的人工环境转为人工环境、茶环境、茶文化的结合体,从追求功能转为对当地文化特色的设计体现,使茶空间超越时间艺术,充分体现地域特色。只有在地域文化的滋养下,茶文化空间才能取得长足发展;设计中不断提炼、转换、应用茶文化地域元素,才能为茶文化空间设计注入新的活力,才能创造出更多具有地域文化的茶文化空间。

[1]胡小毅.茶文化与养生[M].北京:中国物质出版社.2005.4,P84

[2]洪启嵩.喝茶解禅[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10

[3]张倩.基于地域文化的茶馆室内设计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2013

[4]徐干.浅谈禅与中国茶文化[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2)

[5]李莉.传统茶文化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探索 [J].福建茶叶. 2017,02

[6]赖功欧.茶人、茶事、茶文化辩证[J].农业考古,2013.05

[7]华永.论我国传统茶文化与现代茶室空间设计 [J].福建茶叶. 2015.06

本论文为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福建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策略研究”(项目编号:FJ2016B100);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闽南城市微观形态的创意产业承载力研究”(项目编号:FJ2016C137);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福建自由贸易园区文化品牌塑造的策略研究”(项目编号:JAS160778)阶段性成果之一。

杜文超,男,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环境设计、文化研究、品牌设计等,郭 娟,女,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文化研究、品牌设计等。

*通讯作者简介:林 波,男,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景观建筑与城市环境设计。

猜你喜欢

空间设计茶文化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V&A“源于自然的时尚”展览空间设计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忱意空间设计办公室
多元·开放·激活:公共空间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居住空间设计《啁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