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茶文化走进思政教育
2017-02-04周珊
周珊
(贵州民族大学,贵州贵阳 550025)
让茶文化走进思政教育
周珊
(贵州民族大学,贵州贵阳 550025)
思政课堂属于我国树立学生价值观的重要阵地,能够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趋势,为了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引入思政课堂中具有重要意义。其中,茶文化属于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政教师在结合茶文化进行课程讲解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完善教学体系。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视角,以茶文化为切入点,就思政教育课堂中的授课要点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教学评价机制的完善措施,以更好地促进其课堂质量的提升。
茶文化;思政教育;问题;思考
在传统授课过程中,经常出现脱离大学生的利益问题,而大学生难以对课程内容产生共鸣。所以为了提高思政课堂效率,教师既要注重授课方法,又要提高个人素质,从而才能更好地促进思政课堂质量的提升。以下笔者就此展开探究性的分析。
1 当前思政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思政课堂教程十分重要,一直受到党中央的重视,同时政治理论知识属于学生考试的必考科目。但是,对于教学课程而言,思政课堂教学模式类似于专业知识的传授,难以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思政课堂中,常常需要面临课堂考试,导致思政教学的效果难以充分发挥,导致高校思政课堂教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未能充分传递其中的先进性。对于思政课堂教学而言,虽然高校领导受到了重视,也在尽力解决其存在的问题,但是思政教改过程中,创新模式较为困难,思政课堂需要与我国党的方针政策相结合,对于高校思政课堂教学环节而言,教师必须充分明确思政课题教学的实效依依,当实效性能够与学生的思想意识相协调时,思政课堂的教学质量才能充分被发挥。由于某些学校的思政教学内容存在十分应试化的特点,当政治教师只强调考试成绩,而忽略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时,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兴趣。如今,某些思政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模式,思政教师通过融入我国传统文化“茶文化”知识,联系学生们的生活实际,充分关注学生们的个人发展。这一改变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从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兴趣,还可以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提高,促进学生学习思政成绩的提升。思政课程由于在课程设置上融入了“茶文化”知识,达到了人文素养的高度,在追求政治教育与思想教育的过程中,更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学生在系统地学习思政课程后,不仅可以了解茶文化知识,而且可以提高政治学习效率,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具有爱国情怀。
2 对茶文化进高校思政课堂的思考
我国茶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由于我国不同地方的茶文化具有差异性,因此,教师必须充分明确茶文化的元素结构,对于课堂中的教学环境而言,教师需要重点突出茶文化的隐性元素,对于该元素而言,由于其属于茶文化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民族能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为了使学生了解不同地区茶文化特点,教师需要提前备课,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在思政课堂中,为了使茶文化能够有效融入课堂,教师需要在讲解过程中,充分重视结构内容逻辑性,对于茶文化而言,必须结合当前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对于思政课程的教学板块而言,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制定,不断启迪学生思维,从而对课堂进行有效创新。茶文化属于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人文精神的优势,在尊重学生的个性过程中,不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茶文化中含有很多人文精神,不仅强调了人存在的价值,也强调了茶文化对社会的贡献。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茶文化,各个区域之间的茶文化交流过程中,能够形成了新的茶文化内容,在思政教学中,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而且需要使学生能够体会到以人为本内涵,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思政教师应该结合茶文化的特点,利用我国传统文化知识与思政精神结合,在教授给学生思政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关注茶文化。思政教师通过将茶文化引入思政课堂教学中,需要落实好教学评价工作,充分重视评价的方式,对于茶文化的理念,教师必须能够充分理解,重视素质教育的实现,为了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教师需要在讲解茶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及时将我国思政知识引入评价体系中,在设计评价方式中,思政教师还需要不断提高教学效率,从而提高思政课堂质量。
3 茶文化功能分析
在当前社会中,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越来越高,我国的社会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当前很多学生具有较强的个性,具有创新理念,这属于当前学生的优点,但是,这些学生还存在综合素质不高的问题,在长期的互联网接受知识过程中,被很多不健康文化所影响,当他们的内心受到较大的浮躁后,会导致这些学生不能理性思考问题。茶文化具有很多功能,包括:增加涵养的功能、修养心性的功能。对于茶文化而言,由于其对人的思想具有教育意义,能够起到修养人们内心世界的作用,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增加涵养的功能为: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涵养能够根据学生的行为所体现,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当前社会中,教师必须充分关注学生个人素质。在文化的教学过程中,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文化系统中,重要的茶文化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学生在学习茶文化的过程中,可以增强茶文化知识、培养思政文化素养、提升综合文化素质,思政课程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 功能的实现途径探索
4.1 对思政课教师进行茶文化知识培训
为了使茶文化有效融入思政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定期学习茶文化知识,从而在课堂中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意识。对于茶文化而言,由于其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密切联系,对于培养学生的个人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可以多参加关于茶文化知识的专题讲座,不断了解我国茶文化的知识。思政教师的重要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也”,肩负传递人文精神的重任。思政教师的教学质量对学生的个人素质具有重要影响。思政教师必须定期学习茶文化知识,不断开阔视野,在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过程中,为学生示范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思政教师必须具有人文素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思政教师还需要创新理念,使茶文化知识能够被讲解得更加生动。茶文化的价值在于普及我国传统文化知识,不仅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而且在该思想的影响下,学生能够产生关爱社会的意识,不断为社会做贡献。我国具有千年的茶文化历史,茶历史资源很丰富,思政教师应该发挥茶文化的作用,在课堂中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教学,例如:竞赛答题、小组讨论等,不断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兴趣,在提高思政文化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思政教师的创新理念对课程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4.2 优化授课模式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坚持创新理念,学校可以采取集体备课会议,使思政教师在讨论过程中,不断丰富实践经验,优化方法策略,当学校制定好课堂问题后,思政教师需要结合这个问题与茶文化进行结合,例如:如何增强学生的修养。教师需要提前讨论茶文化的引入环节,同时结合如何提高大学生修养进行分析,将茶文化更好地引入课堂中。教师通过课堂导课等模式,能够不断提高思政课堂教学效率。对于思政教师的授课方式而言,必须进行创新。思政教师应把思政课程的方法改变为素质教育,使思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思政课程属于人文科学,对学生现实生活有重要意义,学生在学习思政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同时不断增强政治意识,有效培养重要的人文精神。思政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重视思政知识的深度,在结合茶文化的过程中,不应只重视茶文化知识的表面内容,学生通过掌握茶文化后,能够不断培养学生的发展思维。不同于传统的思想教育,学生在学习思政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将茶文化知识有效引入课堂中,使学生的软实力不断提高,当思政知识与茶文化充分融合后,能够不断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关注度。
思政教师在思政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关注课程进度内容,必须重视学生吸收度,重复跟关注学生表现。思政教师应根据茶文化知识多提出问题,不断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在对茶文化问题进行思考过程中,能够产生独立的见解,可以提高思政教学质量,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未来的发展。思政教学改革过程中,思政课程增加了很多内容,思政教师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严格讲解,不断增加学生对思政学习的兴趣。教师必须意识到茶文化资源的丰富性,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不断扩充思政教材内容,从而有效丰富学生的思政知识。思政教师在授课之前,必须充分掌握思政教学内容,建立清晰思路,为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思政教学主旨对教学课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使学生全面发展,思政教师必须设置与茶文化有关的问题,不断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如果思政课程缺乏价值观,学生对思政的学习未能深入意义。思政课程的价值体现在学生的思考力中,思政教师应该明确这一点,必须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思政教师通过讲解茶文化知识,能够有效建立生动的情境式学习,不断引起学生的思考。对于思政知识的特征而言,学生在学习思政理论知识时,思政教师通过提炼思政教学内容,并且结合茶文化知识,为学生讲解生动有趣的思政知识。虽然思政课本中只介绍了思政知识,但是,思政教师需要扩充知识点。在引入茶文化知识的过程中,不断为学生具体的讲解思政内容,并且充分重视思政情境的建立,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茶文化,掌握思政知识,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不断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目的。
5 结语
综上所述,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学生在学习茶文化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思政教师需要提前参加课程知识培训,不断提高思政教学效率。由于思政课程中蕴含的人文精神非常多,思政教师需要从中选取重要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必须把茶文化合理融入在思政课程中,这样才能为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从而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
[1]余悦.大力加强和发展茶文化教育事业——在珠海“中国茶艺教育发展座谈会”的讲话[J].农业考古,2012(2):349-352.
[2]梁晓明.浅析茶文化对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J].福建茶叶, 2016(8):267-268.
[3]金思阳.浅谈中国茶文化教育[J].文学教育(上),2016(1):149-151.
[4]周亚军.学校茶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实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13.
贵州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实施路径研究—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视角,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编号:14SZK013)。
周 珊(1979-),女,贵州榕江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