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旅一体化对茶乡经济的促进作用
2017-02-04王叶兰
王叶兰
(西昌学院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四川西昌 615000)
茶旅一体化对茶乡经济的促进作用
王叶兰
(西昌学院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四川西昌 615000)
茶旅,是一种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新兴旅行模式,是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一种完美结合,现在“茶旅一体化”经济模式正在被大多数产茶区所追捧,依托丰富的茶产业资源,结合茶文化等卖点,让游客到茶乡进行深入体验,不仅可以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而且将提高茶农收入,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新兴经济模式,本文从茶旅一体化经济模式入手,着重探讨了其对于茶乡经济的促进作用,对发展茶旅一体化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茶旅一体化;茶乡经济;区域发展;特色旅游
我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古及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传说从神农尝百草开始,就有了茶饮一说,而至春秋战国时期,则对茶文化有了文字记载。茶文化在唐宋时期处于极盛,至明清而得到发展,近代虽因国贫民弱而有所衰退,但是,改革开放以来,茶饮文化又成为一种新的时尚,而近代旅游也是一种热点,一方面人们愿意到各地欣赏名山大川,另一方面各地区为吸引游客而争相进行旅游开发,在这种背景下,茶旅一体化也成为了一个经济热词,融茶文化于旅行,也成为人们的一种新的消费方式,茶旅一体化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也在彰显,研究茶旅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及发展模式,是区域经济谋划者应当重视的一个课题。
1 茶旅一体化概念及其现实意义分析
“茶旅一体化”是茶业与旅游业及其它配套服务业一体化发展的新模式,是围绕茶文化主题、依托茶资源的优势,以茶叶种植基地为载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旅游体验为销售热点,将旅游体验茶文化的各个环节加以整合,形成的一种新兴经济模式,通过“茶旅一体化”的建设,实现茶产业在旅游体验中升值,而旅游业则通过茶产业而创新的一体化发展目标,实现茶旅一体化,是发展和丰富旅游经济的新思路,也是带动茶乡经济发展、提升茶乡经济附加值的的有效手段。
随着现代人生活压力的增大,紧张而又快节奏的生活让大多数都市人都深感精神疲惫,甚至有着越活越累的牢骚,而生活的重负让他们迫切希望选择远离喧嚣浮躁的都市,而来到那些宁静偏远的山乡去放松心情,缓释压力。同时,现代人又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大部分都养成了饮茶放松的习惯,在饮茶当中,又领略了中华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对茶叶中蕴含的中华文明深刻内涵产生了无尽的向往,更多的人希望能够深入了解茶叶的诞生、加工、包装过程,因此,茶乡旅行恰恰满足了人们的这种精神需求,对于茶乡游客而言,进入空旷幽静的茶园,亲眼目睹那些茶叶生长的景色,呼吸着大自然的新鲜空气,甚至泡上一杯自己亲手采摘、制作茶叶,内心将会是一种更加独特的享受。这也正是茶乡旅行的魅力所在,也是促进“茶旅一体化”经济发展新模式的强力助推剂。
当然,对于整个茶旅模式应用来说,想要实现理想的应用效果,其需要将当前人们的实际需要融入其中,随着当前人们消费理念不断成熟,如今人们对旅游生态等休闲模式有着重要期待,因此这就是为茶旅模式的发展应用提供了重要基础和空间。但是想要实现理想的应用效果,就必须丰富完善茶旅模式元素,优化经营理念,从而实现茶旅模式的体系化开发。
2 “茶旅一体化”发展模式中当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茶旅一体化概念的提出时日尚短,尽管已经有所发展,且很多地区已经从中得到了实惠,但是,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亟待解决。
2.1 茶旅产业开发过程中,基础设施不健全
旅游的基础设施不健全,传统的茶园很多由于历史原因,茶园规模小,基础设施建设不全,交通、水电及其它配套设施不具备的较多,在开展茶文化生态游方面缺乏优势。如果不加以改变,则游客到达后会大失所望,而同时也会产生很大的负面效应,从游客的不满意而衍生为大众的不满意,从而消减茶乡旅游的竞争力。
2.2 茶旅模式开发并不成熟,缺乏系统化借鉴
旅游产品的开发不到位,有些地区甚至是一片空白。由于茶乡传统以卖茶为主,旅游开发只是近年来新提出的概念,有些地方甚至根本没有旅游产品的开发,所谓茶旅完全没有项目支撑,这一点是需要茶乡领导认真思考的问题。茶旅模式一项系统化模式内容,从具体的模式内涵到其中所具备的价值理念以及元素内涵,都极其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2.3 茶旅模式缺乏完善的导游体系
导游队伍满足不了茶旅的发展需要。导游是风景区的喉舌,一个地区的旅游资源是否丰富,是否能得到游客的认可,关键在于导游的水平和素质,茶乡旅游由于导游资源的短缺,造成很多游客游完之后,对茶乡情况了解不深,难以留下深刻印象,这是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这些导游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素质,同时也要对茶文化理念的具体内涵进行学习。
2.4 茶旅模式开发应用过程中,缺乏文化元素融入
旅游文化的氛围不浓,游客对茶文化的参与度不够。研究表明,人类对某项事物的兴趣,往往源自对该事物的了解程度,而游客前往茶乡旅游,更希望能够参与其中,能够新自采摘、加工并品饮一杯出自己手的茶叶,从而得到一种独特的享受,但是,目前,很多茶区并没有把游客的体验当成自己茶旅一体化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项目的引导不到位,而导致游客不能参与到当地的茶文化之中,从而难以对该地区留下印象,这也是有损茶乡经济长期发展的。
3 发展“茶旅一体化”的主要思路
“茶旅一体化”作为比较新颖的经济思维模式,在其发展道路有着很多值得思考和探讨的地方。无论是具体的茶旅元素,还是其中所具有的价值内涵,实际上都是当前整个旅游活动开发过程中的重要要求。随着当前人们对健康生态的旅游活动热情不断提升,如今完善茶旅资源的有效融入与综合开发就极其必要。笔者认为,我们当前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发展茶旅一体化,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1 完善生态元素与整个开发过程的全面融入
注重茶园建设,美化茶园环境,开展茶园生态游。基于“茶旅一体化”考虑,建议政府加大投资,对传统茶园进行升级改造,对新建茶园进行专业设计,在不影响茶叶生长的情况下,对茶园增设相应的景观小品,并增加花木补植等手段,使茶园在原有基础上得到美化,形成符合旅游条件的生态茶园。对于新建茶园,则应充分论证,采取政府补贴加监督指导等方式,使新茶园的建设要符合生态旅游的条件,同时,应当注重茶园及其周边环境的保护工作,促进茶旅一体化事业的长远发展。
3.2 创新茶艺表演元素,优化项目内容
开展茶艺表演及休闲旅游项目的开发。茶艺本身是一种赏心悦目的精神享受,而茶旅一体化必须把茶艺表演等休闲项目当成一道旅游“主菜”来加以重点推介。开发注重泡茶、赏茶等休闲项目,通过适当的创新方式,在茶乡旅行中加入论茶、品茶、讲茶等活动,让游客得到一种充分的茶文化熏陶,以秀美的茶舞、动听的茶歌,来传递茶艺、山水、文化中表达出来的浓浓茶情,让前来旅行的人们在品茶的味觉中享受到视觉、听觉等三维立体感受,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茶旅是一件高品质、高享受、高境界的活动,从而成为茶旅的免费宣传员,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来提高茶乡的知名度,助推茶乡经济快速发展。
3.3 巧妙利用文化故事,提升茶旅模式的内涵
利用民间传说,塑造茶故事,增加茶乡的文化内涵,提升茶乡的文化品位。茶乡旅行更多的是对茶乡风土人情的向往,其中更包含着对茶乡文化底蕴的探讨。因此,在茶旅一体化的开发活动中,必须突出地方特色,利用地方的地名、古代名人、民间故事传说等文化资源来加以包装,开展茶民俗、茶节事等,使茶文化和旅游业有机结合,发挥其连动效应,从而实现旅游与茶产业双轮驱动,互促互赢。事实上,文化理念的巧妙融入,其不仅是一种文化内涵融入,更重要的是丰富整个旅游活动品质,提升其综合内涵的重要内容。
3.4 完善茶旅模式的多种元素,创新茶旅模式理念
整合茶业加工业,并开展茶乡工业旅游。工业旅游也是茶乡旅游的一项重要内容,很多人并不知道茶叶的加工过程,对其充满了好奇心,前往茶乡旅行,自然希望能够参观其工业化加工过程,所以,茶旅一体化也应当把工业游当成一项核心内容,加以引导和整合,使茶旅成为一种综合性的享受过程。茶旅模式不是简单的旅游活动开发,更重要的是一种旅游产业的综合应用,因此,完善整个茶旅模式链条中的各个环节,不仅能够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更重要的是充分满足了人们的具体需要。
3.5 探究各种适合融入茶旅开发活动的具体元素
茶旅还应当充分利用宗教活动来开展宗教游。我国的茶文化当中,蕴含着佛、道等多家宗教文化,特别是茶文化崇尚的“安静详和”等精神,无一不与宗教的清修理念相贴近,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开展宗教游,可以利用现有茶文化与宗教文化的结合点来举办一些宗教文化节,以宗教文化来传递茶文化,推动茶叶游的顺利开展,也将成为茶旅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茶旅模式开发过程中,其不仅是一种生态开发理念,更重要的是该模式中,其实现了旅游活动开发的理想效果。
4 结语
“茶旅一体化”绝非茶产业与旅游业的简单结合,而是以茶为媒介,以游为内容,形成“以茶促旅,以旅带茶,互动互促”的一体化发展模式,推进茶旅一体化,既整合了地区资源又发挥了区域优势,提高了茶产业的附加值,搭建了茶乡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的良好平台,确实是一种值得认真思考并加以推广的新经济模式,茶旅一体化也必将成为茶乡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1]彭仕江.茶旅一体化导向下的宜居小城镇规划探析——以安化江南镇总体规划为例[J].农业发展与金融,2013(5):191-194.
[2]刘永山.挖掘文化用好优势打造茶旅一体化生态特色产业品牌[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4(3):121-123.
[3]陈昌霖.小城镇“多规合一”的探索与思考——基于延川县中心城区“多规合一”的实践[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5): 173-175.
[4]刘沛林.打造茶旅康养一体化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J].中国乡镇企业2015(17):136-138.
[5]兰婷婷.商业环境中移动导视系统设计的研究[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232-235.
四川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川西南杂散居藏区新农村建设与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项目编号:LYC14-17)。
王叶兰(1980-),女,四川西昌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