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茶叶种植区旅游精准扶贫的思考
2017-02-04敖源岭
敖源岭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四川乐山 614000)
四川茶叶种植区旅游精准扶贫的思考
敖源岭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四川乐山 614000)
针对四川茶叶产地的精准扶贫工作,若是单纯依托传统商品贸易的发展,难以支撑起当地扶贫攻坚工作。为此,大力挖掘当地的旅游资源,在全域旅游产业打造下来实施精准扶贫则是一个重要的选项。在全域旅游项目打造中,通过整合当地的茶文化资源和社会人文资源,则能为域外游客创造出赏心悦目的消费体验。具体的实施路径为:在茶叶种植地区进行舆论宣传、引入旅行社共同完成旅游规划、依托村委会组建村民自治系统、试点农村商业银行托管与放贷。
茶叶种植区;精准扶贫;四川;思考
四川作为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精准扶贫工作的压力巨大。在今年两会期间,习总书记前往四川代表团参加讨论时指出,在实施精准扶贫战略时一定要“一个萝卜一个坑”,进而指代要脚踏实地的去改变贫困落后地区的经济面貌。针对四川茶叶产地的精准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而且该地区往往处于高寒地区,所以单纯依托传统商品贸易的发展,难以支撑起当地扶贫攻坚工作。为此,大力挖掘当地的旅游资源,在全域旅游产业打造下来实施精准扶贫则是一个重要的选项。从全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待茶叶种植地区的资源禀赋优势,其绿色生态环境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进而可以在旅游市场中建立起差异性识别机制。再者,在全域旅游项目打造中,通过整合当地的茶文化资源和社会人文资源,则能为域外游客创造出赏心悦目的消费体验。基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1 对“精准扶贫”内在要求的解读
结合四川茶叶种植地区的实际情况,这里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解读:
1.1 就地取材的内在要求
就地取材的内在要求便指向了需要发挥当地自然禀赋比较优势,而这也是自然赋予茶叶种植地区的稀缺资源。四川茶叶种植地区除峨眉山、青城山一带外,其它地区都缺乏足够的域外知名度。而这种市场劣势通过旅游开发打造,也可以成为市场优势,即满足域外游客求新、求奇的消费偏好。四川许多茶叶种植地区不仅拥有旅游生态资源,而且也含有历史文化积淀。如,四川旺苍县具有红色文化积淀,且当地米仓山茶叶也具有一定的区域知名度。
1.2 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
在2020年要让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一要求就蕴含着共同富裕的要件。传统以发展贫困地区商贸业不同,以全域旅游项目开发为主线的发展模式,使得当地农户作为经营者能参与到旅游项目的经营之中,进而就能在家庭经济发展中不断提升经济实力。而传统商贸模式则以商业资本的逐利性为驱动,当地农户只是作为劳动的供给者而存在,从而他们只能获得工资性收入,且收入的来源也不稳定。可见,在茶叶种植区发展旅游业与共同富裕要求相适应。
1.3 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精准扶贫战略的归宿在于,使那些贫困人口顺利脱贫,并能在自己的诚实劳动下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不难知晓,农户因天灾人祸而返贫的不在少数。因此,持续健康发展成为了这里的内在要求。将视角聚焦到茶叶种植地区的旅游产业打造,其通过将农户塑造为产业打造的主体,这就能在农户自有资本的良性循环下,持续提升他们的经济福祉。
2 内在要求与茶叶种植区旅游开发间的契合点
在具体的旅游产业打造中,则需要结合四川茶叶种植区的资源禀赋寻找到适合的契合点。这里以四川旺苍县茶叶种植区为例,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
2.1 整合当地与旅游有关的资源
该茶叶种植地区位于高寒地区,且在革命战争年代属于苏区,所以同时还拥有红色旅游文化。这样一来,就可以将茶叶种植生态茶园资源、茶叶生产和茶叶消费环节,连同红色旅游资源进行整合,进而形成能够满足多样性需求的旅游项目。茶叶生产环节的经营主体为当地茶企,企业可以利用生产场地和设备资源,向游客提供茶叶加工制作参观和体验项目。当地农户并不以种植茶叶为主,所以他们的家庭服务项目打造,则可以与茶叶消费环节相对接。
2.2 规划组织当地农户家庭服务
在茶叶种植地区发展旅游产业,需要在县域政府的统一规划组织下来开展,这不仅是对市场失灵现象的干预,也是规范家庭服务业的必然要求。规划组织当地农户家庭服务业,其中心任务在于:(1)针对家庭服务项目进行技能培训;(2)对农户进行旅游法规宣传;(3)培育家庭服务业中的村民自治组织。只有在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情形下,当地的全域旅游项目才能在健康的轨道中运转。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农户家庭经济福祉能够得到不断的提升。
2.3 设立风险基金实现持续发展
当地作为经济发展滞后地区,在打造和运营旅游项目时需要考虑到对经营风险的管控。从概率的角度来看,农户经营风险并不会出现大面积发生现象,所以在村社环境下应发挥传统的共济优势。
3 精准扶贫实施中的难点
将以上契合点纳入到实践范畴,还需要应对以下三个方面的难点:
3.1 旅游项目实施流程
通过上文阐述可知,诸多茶叶种植地区具有多样性的资源储备,如四川旺苍县还拥有红色文化,峨眉山拥有佛教文化,青城山拥有道教文化等。因此,在发展全域旅游时需要将这些“非茶文化资源”进行整合,进而替身与茶关联旅游项目的域外知名度。可见,这里就涉及到旅游项目的实施流程问题,具体指向了行程安排。从笔者对游客的问卷调查中可知,大多数游客希望在两天之内完成旅游活动,进而这就为行程安排提出了时间约束条件。
3.2 全域旅游监管体系
全域旅游的监管难点在于对农户服务质量的管控,且旅游主管部门不能在接到游客投诉后进行事后监管,这将不利于旅游项目市场声誉度的打造。为此,需要在全面质量管理思路下来展开。“全面质量管理”体现为,全员参与下的质量管理,以及全过程质量管理。这里的难点在于后者,前者可以通过舆论营造、专项激励等方式来解决,而全过程管理因存在着空间和时间配置上的难度,所以成为了旅游监管体系的难点。
3.3 风险基金管理平台
这里的难点主要存在于:(1)因风险基金来源于农户经营利润的一部分,所以如何进行缴纳成为了难点;(2)如何使风险基金管理具有公信力,这里也存在着难点;(3)风险基金基于怎样的原则来给予借贷,也存在着难点。为此,在旅游精准扶贫中还需要不断探索。
4 对策
根据以上所述,对策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构建:
4.1 在茶叶种植地区进行舆论宣传
以全域旅游项目开发作为茶叶种植地区的精准扶贫主线,则需要发动当地所有经济主体参与其中。这里的经济主体不仅包括当地的农户,还包含中小茶企。因此,为了增强他们的参与热情,在前期需要对他们进行积极的舆论宣传。相对而言,当地农户的市场经济意识较为薄弱,且小农意识根深蒂固,这将不利于旅游项目在运营后分工协作的开展。因此,县域政府应以乡镇为单位,在科层结构下分级完成舆论宣传工作。
4.2 引入旅行社共同完成旅游规划
发展全域旅游项目,并将当地可供利用的资源整合起来相互助力,这本身就属于一项系统工程。而且,旅游项目打造之后的市场化运营也需要由专业的组织来承担。为此,在旅游精准扶贫中还需要引入旅行社来共同完成旅游规划。为了防止逆向选择,以及之后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县域政府应通过招投标的方式来选择符合要求的旅行社,在选择出旅游社之后则需要签订长期协议,来激励旅游社全程参与旅游项目的市场推广。
4.3 依托村委会组建村民自治系统
在对农户所开展的家庭旅游服务进行监管时,也需要遵循村民自治的原则。为此笔者提出,可以依托村委会甄选出具有市场意识和从商经验的村民,组成市场监管小组。目前大量的返乡农民工回到本地从事着家庭服务,因此,可以着重从这些人中进行选拔。随着人员组成定型之后,接下来就需要完善监管制度。由于农户在提供家庭服务业中构成了利益共同体,因此,可以在传帮带的机制下来助力家庭服务业质量的整体提升。
4.4 试点农村商业银行托管与放贷
针对风险基金的保管和放贷,则可以委托当地的农村商业银行来开展。关于风险基金的缴纳,可以作为一种刚性制度来实施,并按照农户的经营类型和经营规模按比例缴纳,且缴纳的比例应与农户经营风险和规模成正比。在放贷环节,则需要得到村民自治委员会成员的一致通过来实施。
最后指出,面对旅游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技术创新的大力推动和旅游产业的综合集成,旅游产业融合已成为其转型升级以谋求更好更快发展的重大契入点和必然选择。为了探寻一条加快我国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之路,需要在剖析旅游产业融合的经济意义和动力需求基础上,阐述了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价值链解构与重构的实现机制,从而系统地给出了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应对策略。今后还需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产品开发和消费引导中的导向作用,又要积极加强政府在政策与体制保障、统一监管和跨界治理中的宏观管理功能。
5 小结
四川作为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精准扶贫工作的压力巨大。在今年两会期间,习总书记前往四川代表团参加讨论时指出,在实施精准扶贫战略时一定要“一个萝卜一个坑”,进而指代要脚踏实地的去改变贫困落后地区的经济面貌。本文认为,大力挖掘当地的旅游资源,在全域旅游产业打造下来实施精准扶贫则是一个重要的选项。在全域旅游项目打造中,通过整合当地的茶文化资源和社会人文资源,则能为域外游客创造出赏心悦目的消费体验。通过主题探讨,具体的实施路径可围绕着:在茶叶种植地区进行舆论宣传、引入旅行社共同完成旅游规划、依托村委会组建村民自治系统、试点农村商业银行托管与放贷等四个方面来构建。
[1]武美虹.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策略探讨[J].工程技术(文摘版)·建筑,2016(37):331-331.
[2]宋亚超.基于文化安全视角下的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社会科学(全文版),2016(4):287-287.
[3]石锐.川西地区乡村旅游项目规划及景观设计研究[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理论版2011(3):22-23.
[4]赵承华.乡村旅游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78-79.
敖源岭(1986-),女,四川乐山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经济、旅游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