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视阈下茶经济发展研究

2017-02-04陈珂

福建茶叶 2017年9期
关键词:茶业制品茶文化

陈珂

(西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一带一路”视阈下茶经济发展研究

陈珂

(西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中国作为茶文化的兴起地与发祥地,自古以来在从事着茶叶生产与制造加工工作的同时,也通过茶业经济这一媒介积极地将中华文化向世界进行传播。当下,伴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推动,由茶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日益提升,茶叶贸易洽谈会、茶文化交流活动、茶叶创意产业园区等一系列与茶叶有关的经济文化活动催生了一大批茶文化企业兴起,在拉动服务业产值的同时,也在提升茶业经济的发展空间及深度。本文基于“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就茶产业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对中国茶经济在丝绸之路上的发展予以探讨,旨在推动茶业经济更好地融入国家宏观战略背景,得到进一步发展。

茶业经济;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1 茶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及现状

1.1 茶产业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背景

中国古代的茶业经济主要通过三条对外的商贸通道得以实现,一条是始于汉唐的销售茶通道即茶马大道,其次是始于公元7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最后一条是始于明朝的古丝绸(茶叶)之路。早在宋元年间,中国就已经通过设在沿海的通商口岸将茶叶、丝绸、瓷器手工业制品销往东南亚等国家,到了清朝初年,丝绸之路作为文化和经济输出的重要渠道,中国茶叶制品得以向世界各国输出,1840年以前,中国茶叶的出口额已然占到了全部商品出口额的五分之三,达268万担之多,这不仅推动了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同时极大地推动了一部分民族工业的兴起。然而,到了民国时期,由于战乱导致的经济带撕裂,以及洋茶的传入与竞争,中国茶叶对外销量逐渐减少,开始走向衰落,茶文化的传播也受到了限制,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茶叶经济文化又重新焕发了生机活力。可以说,中国茶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从起始-发展-成熟-衰落-崛起的一系列历程。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产业经济的兴盛与否与当时国力环境状况息息相关,历史的经验教训给予后人深层次的指导与体会。

1.2 茶产业发展的现状

当下,我国种植茶叶种类主要以绿茶为主,茶园类型主要是山地丘陵等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小片区域,地区间土地条件,茶树状况及生长状况差异较大,管理较为松散,集约化程度较低,因此品质及生产效率有待提高。产品销售方面,茶叶作为日常生活用品,国内目前销售行情较为稳定,中国茶叶年销售量基本稳定在10%左右的增长速度,不仅带动了农民增收,同时也拉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同时值得关注的是,当下我国茶叶年人均消费仅有300g左右,仍然低于全球500g人均消费量,因此可以看出,我国茶产业发展规模、行业前景仍然具有巨大发掘空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进一步深化及人民物质需求的不断提升,茶叶销售总量也将取得较为显著的提升。国际市场上看,过去20年全球茶叶总消费量从242万t增加到365万t,增长幅度超过50%,而我国绿茶占国际绿茶销售份额85%以上,处于主导地位,我国部分茶区所产的其它茶类品质较好例如铁观音、大红袍等已在世界范围享有较高知名地位。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和茶叶保健功效的广泛普及,国内外市场茶叶销售具有较大增长空间。

1.3 一带一路背景下茶经济的发展机遇

首先,从茶叶市场而言,自古茶制品就作为陆、海丝绸之路的核心产品传播到许多国家,从清朝中后期开始,茶产品走向世界并产生重大影响,可以说世界上各个国家的茶叶都是从中国传播出去的,因此“一带一路”沿线的大部分国家对中国茶制品抱有认同感。对于当下中国茶叶贸易来说,需要的是:在巩固原有市场的基础上继续拓展新的市场,在国家大力发展“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下,茶产业相关企业部门需要及时抓住政策倾斜优势,加强产品自身质量,提高产品知名度,加强产业间内部联系及沟通渠道,借助“一带一路”的政策东风、历史沉淀和优越的地理位置,进一步巩固深化中国茶叶在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比。其次,由于“一带一路”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当下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物流成本及时间耗费大大降低。茶产业相关企业应当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加强原产地与输出地之间的信息交流,及时更新市场价格状况等交易行情,做到有的放矢,使得中国茶叶更好地融入输出地交易市场。最后,由于“一带一路”战略的全球化视角,茶制品相关企业部门可以借助文化交流等方式传播弘扬中国茶文化,这不仅在无形中提升了企业外部形象及内在文化价值,同时也是在为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打下坚实铺垫。

2 茶经济发展的问题及思考

2.1 茶产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作为茶叶生产和消费的大国,但从整个茶产业的运行结构和治理情况来看仍然存在相当多的问题。当下,我国茶产业主要存在着品牌知名度较低、集约化程度较低和行业治理规范欠缺等三大缺陷。由于我国茶叶种植始于农耕时期,受人口因素及土地所有权等相关限制,我国茶叶种植始终处于低投入率、分散化经营、劳动效率和机械化程度较低的小农生产格局之中,由于生产组织层次及产业结构的不完善,很多茶叶产区效率低下,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难以得到整合,大量生产出的茶叶由于缺乏统一市场输出渠道,部分企业通过降价吸引消费者眼球,导致行业内部竞争加剧,价格偏离正常市场机制,加之劣币驱逐良币效应,使得部分优质茶叶难以取得相应市场份额,以此滋生相关行业及道德问题。与此同时,缺乏专业化精细化分工的粗犷式作业流程,及落后的机械采摘设备和创新附属品的缺失,使茶产业由传统农业产业向文化经济产业转型受阻,在产品质量及产品外包装形象上难以满足国际市场对于茶制品的专业化需求,运作与建设滞后于整个行业发展需要,使得茶制品品牌知名度较低,影响茶制品的相关销路。最后,由于我国缺乏较为统一的茶制品销售市场及专业行业监管机构,因此给予大量存在瑕疵的茶制品生存空间,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加之茶制品龙头企业缺乏必要引领及带头作用,茶制品市场产品质量层次不齐以次充好,MRL高残留的情况时有发生,极大损害了正规经营者的正当权益,扰乱市场秩序,因此只有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的治理和发展茶产业组织和运行结构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产业内在价值。

2.2 一带一路政策背景下茶产业的几点思考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政策的进一步推进,如何更好地将茶产业与之紧密结合成为许多学者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中国作为拥有悠久茶历史的国度,只有将千百年传承下来的茶文化嫁接在战略框架之中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下发展形势。对于茶产业的经济发展,不应当只是通过单纯的进出口贸易获得利润,而应当秉持着“兼收并蓄、合作开放”的包容态度将自身的民族文化民族精华予以发扬,同时吸收他国优秀的产业治理经验与文化,通过茶文化的耕种与移植进而推进产业化合作与发展。加强“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学会运用全球化的眼光和视角积极适应和拓展市场,茶叶会展、茶产品信息咨询、茶产品国际洽谈会等一系列活动的举办都有助于将中国茶制品向国际市场广泛传播,而从各种产品推介平台中学习并获得的相关经验也有助于我们根据不同区域人群的实际需求改进自身产品种类,密切与其他产茶大国间的交流与联系,增强中国茶叶的国际认同度。可以说“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推进正是给予中国茶产业部门企业走出国门面向世界同时宣扬中华文化的绝好历史机遇。最后,茶产业在逐步进入国际市场的同时,可以说茶文化的科学发展也在同步跟进,一系列由茶叶衍生出的特色产业也随之兴起,茶文化特色旅游、茶叶艺术博物馆、茶叶手工艺品、茶生态体验馆等大量具有茶叶特色的经济单元通过网络电视、移动终端、电子书等新媒体工具广泛传播,深度发掘茶业经济的潜在价值的同时,也在推动整个行业向着更加科技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可以说,将茶经济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历程,也是茶产业、茶文化自身突破桎梏、推陈出新的发展历程。

3 进一步提升产经济的发展潜力及深度

3.1 加快茶产业设备改进与产业升级

茶园机械化管理主要包括耕作、平地、除草、施肥、灌溉和茶叶采摘六个主要作业流程,目前我国茶园机械装备主要以大型农作物通用机械为主,虽然有部分茶专业机械生产厂家,但由于专业化缺失等原因,机械工作效率及经济比依然不容乐观,很多大型机械化专业设备难以适应我国山地、丘陵的茶叶种植园区环境,且技术较国外专业化设备相比较为落后。由于我国茶叶生产模式主要是以家庭为主的小规模种植,且伴随着农村劳动力逐年外流、劳动力成本逐年递增,小型专业多功能器具的改进与发展已然成为茶产业推动相关装备制造业革新的必然趋势。与此同时,随着茶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转化,土地经营管理权的流转,越来越多规范化集约化的种植园区正在逐步形成,相较于传统茶叶经济,更多具有高附加值的茶叶附属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极大地带动了区域间产业联系与专业化分工。使得茶业经济向更加集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不仅如此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如:加工车间、包装车间、成品仓库、物流仓储通道的建立更加规范了产品工艺质量,规范化的工作流程如包括建立生产核查机制、制定划管区域、规范操作细则、设立完整鉴定识别体系、能源再利用等措施从茶叶的采摘加工到成品拼装运输的中个工作流程中在实现了茶业经济的可循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强化了产业治理结构。

3.2 打造茶叶品牌,构建特色产业模式

当下,茶制品消费总体趋势正在由单个产品向品牌化认知方向发展,因此打造特色化专业品牌成为带动整个茶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品牌建设过程中,不同地域的茶制品企业应当从自身产品属性、地域环境特征、衍生地域茶文化等方面入手,着力打造富有特征鲜明的茶叶品牌,不仅如此,在品牌打造的过程中同样应当加强标准化建设与特色质量监督和知识产权维护等配套制度建设,从法律、道德、信用等各层面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在差异化发展的过程中,同其他茶产业主体之间构建深刻紧密的联系,利用规模经济和产业集群效应共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形成一批具有良好竞争力和市场适应能力的特色品牌企业。再者,加强产业升级兼容,从集约化角度考量不盲目追求产量和种植园区面,挖掘具有绿色高效的产业核心价值,通过种植有机茶园、改造劣质土质等方式提升产品质量,着力推动以“公司、茶农、合作社”为主体的企业生产模式,加之“一带一路”政策扶持和文化传播推广,打造一批具有知名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不断提升茶制品附加值。

3.3 加强科技创新及管理监督

创新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源头保障,在企业规划和发展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茶产业升级很大程度上就包含科技创新这一要因,积极推动茶制品企业同地方高校、科研机构间相互联系交流,设立专门的产品转化孵化基地,提供资源研发、科技创新、茶产业文化教育等一系列科研教育措施,通过产学研三效结合的方式突破企业现有发展技术瓶颈,弥补创新不足,从而加快茶产业科技转型,提升成品销量品质,整合科技资源,提升整体市场竞争力,使茶业经济向着更加优化的方向发展。最后,在完善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的同时,我们同样需要引入规范合理的治理监管体系,从法制层面入手统一整合茶产业资源,扶持具有良好发展势头的龙头企业,建立产业自律监督组织,针对存在问题的涉事企业进行及时合法的整顿治理,加强品牌专利保护,建立稳定的定价机制,保护消费者切身利益提倡适度规模经营,制定标准品质体系鉴定细则,从而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使得茶产业经济向着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稳定化方向上发展。

4 结语

在“一带一路”宏观政策背景的推动下,中国茶产业经济发展迅猛向前,迎着政策的东风,茶产业经济正逐步从粗犷式、分散式的区域化发展逐步转向专业化、集约化的发展模式,“一带一路”作为国家级顶层战略设置,在坚持和平共赢友好互助的商贸基础上,积极推动茶产业经济及茶文化向世界范围进行传播,虽然当下我国茶产业发展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然而随着改革红利的进一步深入,和区域间资源整合的推进,相信茶经济的发展的前景依旧为人瞩目。

[1]王庆,于英杰,李佳禾,申卫伟.经济新常态下中国茶产业改革发展建议[J].中国茶叶加工,2016(3):5-12.

[2]袁清.我国茶业会展经济发展策略及茶产业发展互促研究[J].福建茶叶,2016(5):100-101.

[3]徐国青.论对接“一带一路”战略与做强中国茶产业[J].农业考古, 2015(5):274-277.

[4]陈淼芬,周跃斌.茶业会展经济与茶产业互促发展研究[J].广东茶业,2012(4):15-17.

[5]康健.茶业经济与社会变迁[D].安徽师范大学,2011.

[6]孙洪升.论唐宋时期茶业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J].思想战线,2006 (5):128-134.

陈 珂(1995-),男,江苏南京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一带一路经济研究。

猜你喜欢

茶业制品茶文化
浅谈食品接触之“竹纤维”制品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返乡,闯出茶业一片天
茶文化的“办案经”
林秀娟 茶业“双师”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湖南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贵州茶业大事记
枳壳及其炮制品色差值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